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研究

2015-08-15周利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独立性审计工作管理者

周利红

(江苏省如东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江苏 如东 226400)

引言

审计作为经济活动的监督评价机制,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效率方面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内部监督机制,有助于促进单位先进性、公平性和廉洁性。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资金使用、业务审批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能够强化单位制度管理,完善制度内容。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确保工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为单位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只有保证独立性,才可能实现客观性,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工作。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范围的扩大,内部审计业务独立性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内部控制质量直接影响单位内部控制质量,内部审计只有保持客观性和独立性,才能公平公正地发挥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发展。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如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向单位管理者负责,内部审计人员的升迁、薪资、职位都受单位管理者控制。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会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顾虑重重,难以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存在不敢如实反映的现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意义

(一)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

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必须保持整个过程的独立性,包括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过程的独立性和形成结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在单位内部必须处于较为权威的地位,层级较高,只接受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或者领导,才能有效地行使内部监督职权;内部审计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必须保持对下级单位的权威性,才能有效行使职权;强化独立性,才能够保证客观性,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真实性。在这种前提下,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审计过程、审计目的和审计结论的真实性、客观性,为管理者提供优化管理和强化制度的参考依据。

(二)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内在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各项经济活动和事务相对复杂,单位管理者或者负责人难以对每项业务亲自监督和管理,因此需要授权一个专门的部门协助单位管理者对各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监督,强化管理。这种授权决定了内部审计只对单位最高管理者负责,并可以实施对其他所有人员的监督、控制和管理。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独立性和客观性,否则,就无法保证这种授权的有效性。根据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对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定义,内部审计是单位组织中的控制部门,它甚至独立于管理者。

(三)独立性是强化经济责任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家所有,单位管理者受国家委托行使各项责任,因此履行经济责任负有定期报告的责任。客观上国家作为委托者,需要对受托者实行经济监督。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因此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从而对受托者行使职权的情况进行监督。内部审计对单位经营情况,实施监督评价和管理,由于国家利益高于经营者职权,因此内部审计作为国家所有权委托实施监督行为,其地位理应高于单位管理者,强化独立性,实施对管理者经济责任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

目前,我国对审计工作进行约束的法律法规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外,基本没有其他制度。但是《审计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未做具体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未受到各单位的足够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往往受到单位管理者或者其他部门的干预,影响了工作的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合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还不够合理,部分单位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机构依附于财务部门或者办公室,甚至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独立性。部分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职位升迁、薪资待遇仍受单位管理,没有其他晋升渠道,内部审计人员由单位管理者决定职务高低,与单位还存在着控制与依附的关系,内部审计人员难以从置身于单位以外的角度,对于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和经济业务做出客观、符合实际的评价。

(三)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多、专职人员不足,但是内部审计工作任务重、项目多、种类繁杂,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还不足,仅通过查账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职业素养不高,审计目标不明确,对审计范围还不清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工作敏感性,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效果。这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情况,直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造成影响。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单位制度保障

内部审计独立性要受到法律法规的保证,但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更应从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的角度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应强化单位制度保障,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机构上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同时,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职位层级,确保其权力和权威性,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者级别越高、权力越大,越能够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能足够权威,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层级较高的管理者直接负责,从而增加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应能够出席由单位管理者直接举行的与内部审计工作有关的相关会计,例如参加财务报告审计管理会议等,通过会议进行沟通交流、提交报告等形式,向单位各位管理者直接交流内部审计工作情况、审计目标和审计计划等。除此之外,应考虑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与单位负责人直接沟通的绿色通道,使内部审计机构能够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直接告知管理者,从而避免了来自其他部门或者其他人员的干扰,从而尽可能地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或者采用委派外包形式

应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使得内部审计机构完全独立于单位,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可以采用委派或者外包等形式,由国家专门设置的审计机构,统一采用委派等方式,内部审计人员与单位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联系和职位关联,也没有依存关系,内部审计人员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可以将内部审计业务全体外包,由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人员进行单位的内部审计,将管理咨询、风险审计等事项纳入审计范围中。由于外部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行业发展把握更加到位,外包形式的审计工作可以更加客观可靠,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更为准确的监督评价,提供发展建议,为单位战略发展和经营目标提出行之有效的意见。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应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除帮助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工作责任外,应使得其明确审计目标、了解审计范围。应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从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人员培养方案,为每位审计人员量身定制培养目标,根据不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需要,选拔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过硬的人员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并加强继续教育,使其适应新形势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可以结合国际上流行的CRM(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的要求,鼓励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参考,并聘请专家对单位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各方面审计知识的辅导培训,强化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避免由于专业水平不够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情况。另外,应结合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力推广信息审计工作,实施办公自动化,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强化信息化水平,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审计结论独立性。除此之外,应建立与内部审计人员绩效考核相关的保障机制,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更独立的工作环境,打通职业晋升通道,从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的独立性。

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独立的监督评价工作。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对于内部监督效果尤为重要,因此,应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制度保障,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或者采用外部审计人员委派和外包等形式,避免内部审计工作与单位的相互依存和干扰,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从而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1]吴少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2,(13).

[2]曹梅.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1,(3).

[3]李碧仪.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11,(3).

[4]施贵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4).

猜你喜欢

独立性审计工作管理者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独立品格培养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窗口和镜子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做最好的自己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从孔子的管理思想谈管理者的自我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