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完善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

2015-08-15方秀云

杭州 2015年7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优质杭州

文 方秀云 赵 园

杭州完善城市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的对策思考

文方秀云赵园

尽管医疗消费受制于医疗资源配置及其确定的医疗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但科技进步促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超越资源配置的时空局限,医疗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也在突破传统模式;而社会变迁带来优质医疗消费的大众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在对原有医疗卫生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迫使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也随之发生嬗变。因此,需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回应公众需求,进一步完善优质医疗资源配置、优化三甲医院布局、健全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益

科技发展与互联网普及,给优质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广泛共享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与可及性。互联网时代,科技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如专家远程诊断、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边远人群可借此就近在区(县)医院接受预约专家远程诊疗,并在当地完成救治,从而丰富了优质医疗服务手段和分享路径。2012年杭州被列为浙江省“智慧城管”“智慧安监” 试点城市,在此基础上及时跟进“智慧健康”“智慧医疗”,使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造福更多人群,以有效促进“健康城市”创建、增进公众健康保障。

借助市场化与社会化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总量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开放使民间资本与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医疗领域,出现大量的“民间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配置不再完全通过计划手段将人、财、物直接划入供给方(官方医疗机构)。尽管市场取向可能引发社会阶层分化,但大量民间医疗机构生产的医疗产品与服务,在某些方面更对应公众需求、顺应市场规律,从而形成医疗资源生产与配置的多元格局,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

现行的医疗资源配置本质上还是一种行政主导的医疗体系,在公共医疗服务供给与消费方面存在制度性缺陷,在社会转型变迁中难以实现公平效率兼顾与可持续发展;而“民间医疗”无疑对健全医疗管理体制,缓解医疗资源与服务供求脱节,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以及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平等有序的互动关系,是一种有效调节和有力支撑。

推行灵活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医疗事业,提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满足社会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建立包括公共筹资、社会集资和企业出资等多元化投资体系,整合多种投资主体,进一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体制联动改革,有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充分发挥“民间医疗”的积极作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增量提升与合理布局,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具有市场针对性与社会可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顺应城市化与民主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

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必须实现以供给者为导向到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根本转变,强化公众对医疗公共事业的民主参与,保障医疗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城市化与民主化进程中,实现公共医疗服务均等化,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均衡、医疗公平与有序就医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配置应依据经济社会条件、城市人口规模与密度、地域面积、地形环境和交通状况等因素进行医疗规划,并随着情况变化做出及时调整,以保证城乡医疗系统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

首先,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人口与规模的急剧扩张。从1980年到2010年,杭州的主城区建成面积由53平方公里扩展到437平方公里;市区户籍人口由113万增加到435万;常住人口2010年已超870万;市域范围则从2001年的683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3068平方公里。这势必要求医疗服务和资源配置的同步增长与相应改变。

其次,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交通发达以及城市辐射影响等,都极大地改变着公众的医疗保健观念,激发对优质医疗服务的巨大需求并呈多元化发展。浙江省最权威的儿童医院是杭州“人气最旺”的医院,高医疗需求带来的高流动量使得附近交通拥堵混乱不堪,严重影响就医环境与效果。

再次,社会进步与民主意识觉醒,要求医疗事业发展包括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必须重视城乡区域特点和社会资本状况,充分尊重公众意愿,健全民主参与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设置不同的医疗保障模式,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医疗权益表达和医疗服务诉求。

接轨老龄化与国际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专业发展

早在2006年2月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其他人群的3~5倍。我国人口老龄化除速度快、规模大、程度高、影响深等特点,还伴随少子化和空巢化、高龄化和失能化相向增速的严峻形势。显然,关注老龄化高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与资源匹配问题已经迫在眉睫,这就要高度重视老年专科医院建设。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关怀医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杭州作为宜居养老的城市,近年来在原有浙江老年关怀医院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上城区老年关怀医院、下城区老年关怀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分院,安置了市区大量老人;浙江省人民医院金色年华康复病区,金色年华退休生活中心已有700多位老人,建设中的金色年华老年公寓未来将容纳3000多位老人;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在扩增康复病房。同时,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兴建各类康复型医院,如杭州养和医院、杭州绿康老年康复医院等,尽管如此,杭州老人病床仍供不应求,有一些老人还没等到床位就已过世。

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必然要求推进养老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而相应的医疗服务与资源配置是前提和基础。因此,杭州今后还需继续强化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开发利用优质医疗资源,依托综合性医院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完备的医疗设施,创办老年关怀医院,实行资源共享和连锁服务。二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创办老年关怀医院,杭州市已经在“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鼓励举办民营、私人医疗机构和药店,加强和重视在慢性病防治、康复、专科疾病防治、老年护理等领域的发展,建立和发展老年护理机构、康复中心、临终关怀等机构”,这还要在资金、税收等相关政策方面给予优惠。三是对现有综合性医院或老年关怀医院实施改建扩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老年康复病房和病床,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医疗护理需求。

另外,国际化是当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读书、旅游和生活,相关的医疗服务与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必不可少。杭州作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近年又着力推进“城市国际化”战略,加上西湖申遗成功,促使来杭观光旅游、设立办事处和外资公司的外商与外籍工作人员日益增多,外籍人士接待规模已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但从涉外医疗服务情况看,至今杭州还没有一家公开正式的涉外医院。尽管一些三甲医院可能具备相应的医疗服务能力,但在涉外医疗服务意识、服务资源、服务规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明显滞后,反映出杭州医疗服务与资源配置国际化的巨大差距。

(本文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供稿,作者方秀云系中共杭州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优质杭州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院子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