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大都市

2015-08-10王安忆

人民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骂人领略生计

王安忆

上海和北京的区别首先在于小和大。北京的天坛和地坛就是让人领略辽阔的,它让人领略大的含义。它传达“大”的意境是以大见大的手法,坦荡和直接,它就是圈下泱泱然一片空旷,是坦言相告而不是暗示提醒。它的“大”还以正和直来表现。省略小零小碎,所谓大道不动干戈。它是让人面对着大而自识其小,面对着无涯而自识其有限。它培养着人们的崇拜与敬仰的感情,也培养人们的自谦自卑,然后将人吞没,合二而一。上海的豫园却是供人欣赏精微,欣赏小的妙处,针眼里有洞天。山重水复,作着障眼法,乱石堆砌,以作高楼入云,迷径交错,好似山高路远。它乱着人的眼睛,迷着人的心。它是炫耀机巧和聪敏的,它是给个谜让人猜,也试试人的机巧和聪敏。它是叫人又惊又喜,还有点得意的。它是世俗而非权威的,与人是平等相待,不企图去征服谁的。它和人是打成一片,且又你是你、我是我,并不含糊的。

即便是上海的寺庙也是人间烟火的,而北京的民宅里巷都有着庄严肃穆之感。北京的四合院是有等级的,是家长制的。它偏正分明,主次有别。它正襟危坐,慎言笃行。它也是叫人肃然起敬的。它是那种正宗传人的样子,理所当然,不由分说。上海的民居是平易近人的,老城厢尽是那种近乎明清市井小说中的板壁小楼。豪富们的洋房,是眉飞色舞,极尽张扬的,富字挂在脸上,显得天真浮浅而非老于世故,既要拒人于门外,又想招人进来参观,有点沉不住气。它们的森严也是造作的森严,而非真心流露。

走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有着深邃睿智的表情,他们的背影有一种从容追忆的神色。北京人的心是藏着许多事的,他们说出话来都有些源远流长似的,他们清脆的口音和如珠妙语已经过数朝数代的锤炼,他们的俏皮话也显得那么文雅,骂人也骂得文明:瞧您这德行!他们个个都有些诗人的气质,出口成章,他们还都有些历史学家的气质,语言的背后有着许多典故。上海人则要粗鲁得多,他们在几十年的殖民期里速成学来一些绅士和淑女的规矩,把些皮毛当学问。他们心中没多少往事,只有二十年的繁华旧梦,这梦是做也做不完的,如今也还沉醉其中。他们都不太惯于回忆这一类沉思的活动,却挺能梦想,做起梦来是有点海阔天空的,他们行动的结果好坏各一份,梦想则一半成真一半成假。他们是现实的,讲究效果的,以成败论英雄的。他们的言语是直接的,赤裸裸的,没有铺垫和伏笔的。他们是把“利”字挂在口上,大言不惭的。他们的骂人话都是以贫为耻,比如“瘪三”“乡下人”,没什么历史观,也不讲精神价值的。北京和上海相比更富于艺术感,后者则更具实用精神。

北京是智慧的,上海却是凭公式计算的。因此北京是深奥难懂,要有灵感和学问的;上海则简单易解,可以以理类推。北京是美,上海是管用。如今,北京幽雅里的高架桥、超高楼、大商场,是拿来主义的,虽是有些贴不上,却是摩登,也还是个美。上海则是俗的,是埋头做生计的,螺蛳壳里做道场的,这生计越做越精致,竟也做出一份幽雅,这幽雅是精工车床上车出来的,可以复制的,是商品化的。

猜你喜欢

骂人领略生计
BY THE SEA
喧噪
领略中国书法之美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的选择
领略四季星空之美:春
领略四季星空之美:夏
领略四季星空之美:秋
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