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流变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5-08-01唐满玲

当代医学 2015年35期
关键词:血粘度比容血细胞

唐满玲

血流变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唐满玲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流变学检测。观察记录2组研究对象血流变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血粘度高切、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6.06±1.23)200/s、(0.49±0.04)、(1.99±0.26)mPa·s、(3.29±1.55)g/L、(15.34±6.28)mm/h,对照组则依次为(4.22±0.82)200/s、(0.42±0.03)、(1.62±0.13)mPa·s、(2.53±0.85)g/L、(11.63±4.56)mm/h,研究组血粘度(高切)、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血流变学变化,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健康者,为此可将血流变学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指标,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重视。

2型糖尿病;血流变学;临床价值

糖尿病属于常见慢性全身进行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以2型糖尿病为主,为90%以上[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并发器官损害病理基础,一旦发生微血管病变,则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并引发血流与血管改变,其中血流变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可将血流变学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预后评估指标[2]。为了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变学情况,本研究对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100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株洲市中心医院就诊,其中50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研究组),其余50例为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均确诊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空腹血糖不低于11.1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均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3~68岁,平均(53.2±2.9)岁。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5~69岁,平均(53.9±2.5)岁。2组研究对象在前述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对象均采取血流变学检测,取晨空腹静脉血,血流变学检测采取肝素抗凝静脉血处理,红细胞沉降率采取枸橼酸钠抗凝1∶4静脉血,血细胞比容则采取同管肝素抗凝静脉血。所用仪器为:众驰ZL-6000型自动血流变检测仪、赛科希德红细胞沉降率/压积测试仪、低速台式离心机等。试剂:ZLC清洗液、血流变定标液等。其中全血粘度高切测定切变率为200/s,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等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2组研究对象血粘度(高切)、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血粘度(高切)、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对象血流变学指标比较(x±s)

3 讨论

2型糖尿病属于常见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长期坚持治疗,才能取得一定的控制效果[4]。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血液粘度增高,即所谓高粘血症,分析原因在于血液粘度升高,使得血流变缓,组织血流灌注降低,造成组织缺血和缺氧,同时局部代谢产物蓄积,引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与发展[5-6]。随着近几年研究逐渐增多,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流变学变化,即血流变学相关指标要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故而认为可将血流变学指标作为2型糖尿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指标。

本研究针对本院接诊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粘度高切、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结果分析可知,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升高趋势,变化十分明显,故而可将其作为诊断指标。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郭坚[7]针对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91名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照,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型糖尿病组全血切粘度与血浆粘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此有轻微差异,尽管组间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沉降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型糖尿病组要稍微高于对照组。

此外,在一些研究中还认为血流变学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的评价标准,血液流变学核心指标包括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沉降率等,而这些指标正好也是本次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指标,其中又以全血粘度与纤维蛋白原最为重要[8-10]。这类研究认为只有血流变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参考值方可评判为功能性治愈,但是否可作为临床治愈的量化标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血流变学变化,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健康者。为了能及时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将血流变学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指标。

[1] 宋柯瑶.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及血脂检测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104-1105.

[2] 温乃健.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流变检测结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121.

[3] 郭凯,邹大进.多面出击加强糖尿病防治力度[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3,28(7):19

[4] 郭坚.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变化及临床意义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558.

[5] 朱慧玲.112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3):180-181.

[6] 岳红卫,宋尚林,梁瑞芳,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临床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92-1793.

[7] 郭坚.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变化及临床意义探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6):2558.

[8] 张峻.20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J].哈尔滨医药,2008,28(4):10-11.

[9] 茅利明,许德顺.联合检测血流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107-108,111.

[10] 张会民,胡建平.2型糖尿病100例血液流变学检测临床观察[J].医技与临床,2008,12(11):l016-101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5.026

湖南 412007 株洲市中心医院 (唐满玲)

猜你喜欢

血粘度比容血细胞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红细胞比容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
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火药比容标准物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