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栽培模式对东方百合子球繁育的影响

2015-07-31杨佳明赵兴华裴新辉王茹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栽培模式百合

杨佳明 赵兴华 裴新辉 王茹

摘要:比较高畦壤土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1)、高畦沙壤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2)、平畦沙壤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3)、平畦壤土行株距10 cm×7 cm(模式4)、平畦壤土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5)共5种栽培模式对不同品种东方百合子球生长和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式1下索邦和西伯利亚子球膨大后周径和重量最好,模式4下索邦和西伯利亚子球膨大后周径和重量最差。栽培模式1有利于东方百合子球膨大,可以在辽宁繁球地区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百合(Lilium ssp.);栽培模式;子球繁育

中图分类号:S6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1-2659-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1.026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on Propagation of Oriental Lily Bulblet

YANG Jia-ming,ZHAO Xing-hua,PEI Xin-hui,WANG Ru

(Institute of Floriculture,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ive different cultivation modes on propagation of oriental lily bulblet,including raised beds loam spacing 15 cm×10 cm(mode 1), raised beds sandy loam spacing 15 cm×10 cm(mode 2),level beds sandy loam spacing 15 cm×10 cm(mode 3),level beds loam spacing 10 cm×7 cm(mode 4),level beds loam spacing 15 cm×10 cm(mode 5).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ze and weight of Sorbonne and Siberia bulblet after enlargement were the best under the mode 1,and the worst under mode 4. The model 1 was benefit to the bulblet enlargement of oriental lily,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bulb propagation area of Liaoning province.

Key words: lily(Lilium ssp.); cultivation mode; propagation of bulb

百合(Lilium ssp.)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Lihaceae)百合属(Lilium)所有种类的总称[1],为多年生草本植物[2],具球形鳞茎,花大而艳丽,花姿清爽淡雅,清香或浓郁,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世界名花之一。目前,全球百合种球及鲜切花年贸易额已达20多亿美元,在欧洲百合切花年销售额达到1.45亿美元,在良好的市场效益驱动下,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都在积极发展切花百合产业[3]。百合鲜切花生产在中国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少量栽培,市场供应量较少,生产所用品种资源及生产用种球几乎全部从荷兰进口,且荷兰的东方百合种球连续每年减产10%~15%,种球价格昂贵,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百合在中国的生产和消费均呈急剧上升之势,特别是东方百合的需求量迅速上升,百合切花的生产也在迅速增加,因而种球需求量巨大,呈现出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种球供应已公认是扼制中国百合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4]。为此,近几年中国各地都开展了百合种球繁育工作,辽宁省也开展了相关研究[5],但因各地栽培条件不同,采用的栽培模式也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栽培标准,导致自繁种球存在着品质低、病害多、开花率不高、整齐度不佳等问题。为此,针对东方百合子球繁育中栽培模式影响子球生长的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以期筛选合适的栽培模式提高自繁种球周径和重量,改善自繁种球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东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索蚌(Sorbone), 子球周径6~9 cm,从荷兰引进。

1.2 方法

试验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冷棚内进行,土壤用棉隆消毒。百合子球定植前用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30 min。

栽培模式:高畦壤土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1)、高畦沙壤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2)、平畦沙壤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3)、平畦壤土行株距10 cm×7 cm(模式4)、平畦壤土行株距15 cm×10 cm(模式5)。

每床铺设滴灌带进行浇水和追肥,百合生育期内进行正常田间管理,生长末期调查百合株高、茎粗、叶片数、旗叶宽、根长、根数、根重、种球周径、鲜重、干重。数据使用DPS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模式对东方百合子球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表1为不同栽培模式对东方百合子球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在株高上,索邦从高到低为模式1、模式5、模式2、模式3、模式4,西伯利亚从高到低为模式1、模式4、模式2、模式5、模式3,高畦壤土栽培的百合株高高于其他模式, 索邦的株高整体高于西伯利亚,这是由于购买的西伯利亚子球周径偏小造成的;在茎粗上,不同栽培模式下索邦和西伯利亚间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不同栽培模式对百合茎粗的影响不大;在叶片数上,索邦各栽培模式间差异不显著,西伯利亚从多到少为模式1、模式2、模式4、模式5、模式3;在旗叶宽上,索邦从宽到窄为模式1、模式3、模式5、模式2、模式4,西伯利亚从宽到窄为模式1>模式4>模式5>模式2>模式3。

2.2 不同栽培模式对东方百合子球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

表2为不同栽培模式对东方百合子球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栽培模式对东方百合子球地下部分生长的影响要大于地上部分,土壤结构影响了子球基生根数量和生长情况,进而影响植株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影响子球的生长发育。

基生根数量上,索邦各栽培模式间无显著差异,西伯利亚模式1与模式5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百合子球的根重可以反映子球对于养分吸收的能力,索邦根鲜重从大到小为模式1、模式2、模式5、模式4、模式3,西伯利亚根鲜重从到到小为模式1、模式4、模式5、模式2、模式3;在周径上,索邦从大到小为模式1、模式3、模式2、模式5、模式4,西伯利亚从大到小为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模式5;在种球鲜重上,索邦从大到小为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5、模式4,西伯利亚从大到小为模式1、模式2、模式5、模式3、模式4;在种球干重上,索邦从大到小为模式1、模式2、模式5、模式3、模式4,西伯利亚从大到小为模式1、模式5、模式2、模式3、模式4。

一般来说,种球周径越大,种球的鲜重和干重也越大。但也有土壤中含水量过大,导致种球含水量大,出现鲜重大,干重反而小的情况。对于索邦来说,不同栽培模式下,索邦子球生长良好,除模式4下种球周径为12.67 cm外,其他模式下种球的周径均达到了14 cm以上。而西伯利亚子球由于购买时周径多数为6 cm左右,子球略小,模式1和模式2种球周径达到了切花种球12 cm的标准,其他3个模式下获得的种球周径均偏小,未能达到切花的标准。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对比了东方百合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子球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索邦子球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生长良好,除模式4下种球周径为12.67 cm外, 其他模式下种球的周径均达到了14 cm以上,其中模式1下获得的种球周径和重量最好。

由于购买时西伯利亚子球周径多数为6 cm左右, 子球总体略小,只有模式1和模式2下种球周径达到了切花种球12 cm的标准,其他3个模式下获得的种球偏小,均未达到切花的标准。

百合喜湿润、光照充足、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6]。对于子球繁育来说,肥沃的壤土有利于仅用基生根吸收营养的子球快速膨大,高畦栽培的模式[7]有利于降水量大的地区的繁球地块畦面排水,平畦栽培模式适合降水量小的地区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子球的株行距小虽然增加了单位面积上获得种球的数量,但是获得的种球周径和重量要比其他栽培模式小,很可能是密植后植株叶片相互遮阴,且通风不好,影响了百合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延缓了子球的膨大。宁云芬[8]对新铁炮百合主要性状的发育动态进行研究时发现,茎叶生长前期发育快速,中期高速,后期衰落,而鳞茎生长则与之相反。调查茎叶时要适当提前些,避免后期叶片脱落等原因造成的误差,而调查鳞茎时,则要在冬季来临前调查,保证鳞茎生长时间。生产中用于种球繁育的土壤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提高自繁种球的周径和重量,进而提高自繁种球品质。

参考文献:

[1] 陈俊愉,程绪珂.中国花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9.

[2] 赵样云.百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 岳铭鉴.辽宁省切花百合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辽宁农业科学,2010(3):69-70.

[4] 夏宜平,高晓辰.试论百合等球根花卉的商品种球国产化问题[A].高俊平,姜伟贤.中国花卉科技进展(l998-2001)[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16-223.

[5] 陆继亮.百合种球国产化率提高[J].中国花卉园艺,2008(5):19-21.

[6] 赵敬东.承德北部高海拔冷凉地区优质切花百合种球繁育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124-126.

[7] 蔡宣梅,郑大江,方少忠,等.东方百合山地种球繁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30,234.

[8] 宁云芬.新铁炮百合种球形成机理与繁育技术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1.

猜你喜欢

栽培模式百合
金百合生物
风吹百合香
清心消暑话百合
百合依依
浅谈无公害苹果洋葱栽培技术要点
百合
茶园常见的不同栽培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模式
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蔬菜保护性高效栽培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