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山区机插秧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5-07-31李官平张佩李凝任永飞冯跃华卢昌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机插秧栽培技术水稻

李官平++张佩++李凝++任永飞++冯跃华++卢昌平

摘要:综合贵州各地区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选取惠水、西秀、遵义开展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惠水、西秀、遵义的水稻产量分别达625.40、591.40、630.00 kg/667 m2,与人工种植相比,节约成本80元/667 m2。不同机插秧密度的试验数据表明,株距为18 cm的产量较高。机插秧省工、省时,保障大田栽插的基本苗数,避免人工插秧随意性造成的秧苗密度“稀大窝”而导致基本苗数普遍偏低且水稻产量下降的现象。机插秧适宜贵州不同海拔地区水稻种植,选用不同大小的插秧机可适应不同大小田块的机械作业。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1-2582-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1.007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in Mountains of Guizhou Province

LI Guan-ping1,ZHANG Pei1,LI Ning1,REN Yong-fei1,FENG Yue-hua2,LU Chang-ping3

(1. Guizhou Mountainou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stitute, Guiyang 550003, China; 2.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 China;

3.Huishui Agriculture Bureau, Huishui 550600, Guizhou,China)

Abstract: Rice transplanting technology in Huishui, Xixiu and Zunyi of Guizhou province were chosen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And the yields of three areas were 625.40 kg/667m2, 591.40 kg/667m2 and 630.00 kg/667m2 respectively. Data of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ensity test showed when row spacing was 18 cm, the production was high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ansplanting was energy-saving and time-saving, which could protect basic seeding number of planting to avoid low partial seeding density resulted from artificial planting. It may cause basic seeding number decrease and production decline generally. Transplanting is suitable for rice planting of areas with different altitudes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different sizes of transplanters are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

Key words: rice; transplanting; culture technology

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区,是全国惟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水稻是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约占贵州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常年种植面积70万hm2[1]。长期以来全省水稻插秧仍靠人工。2005年贵州省农机局全面启动水稻机械化插秧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在惠水、西秀、遵义等14个县开展试验示范,2006年机插秧示范推广覆盖全省8个地州市57个县区,占全省县区数的66%,示范推广面积累计0.216万hm2。近年来涌现出大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机插秧得到较快推广,插秧机具从单一的东洋手扶式两行、四行扩大到洋马、久保田和现代农装等乘坐式四行、六行高速插秧机,机具使用范围从坝区扩大到有一定坡度的梯田,截至2014年,全省水稻机插秧达到近5万hm2。贵州水稻种植时空区域分布不同,各地水稻机插秧种植规模,种植技术水平也略有差异;目前还是以人工栽插为主,水稻机插秧的推广面积和水平亟待提高。本研究综合全省各地区水稻机插秧种植技术和经验[2,3],选取惠水、西秀、遵义进行试验示范,并开展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播种和插秧机具:5XY-40型圆筒式床土整理筛选机;YM-0819型全自动水稻播种机,播量为干谷(60±5) g/盘;洋马VP6E型6行乘坐式水稻高速插秧机,固定行距30 cm,株距可调,分别为12、14、16、18、21、24 cm。

水稻品种:选用中、晚熟杂交品种岗优725、湘优109、中优117和贵州小红稻;除草剂:25%的苄·丁除草净;消毒剂:70%敌克松;杀虫剂:10%吡虫啉、75%三环唑可湿粉剂、富士一号、井冈霉素、5%阿维菌素乳油、多菌灵;肥料:当地农家肥,45%氮、磷、钾复合肥、尿素、普钙、氯化钾;667 m2大田配足育秧硬盘18片(58×28×2.5) cm;苗床用无纺布宽≥2.1 m,长3 m;塑料薄膜1 m×2 m;竹弓3根,长≥2.1 m;塑料大棚1个。

1.2 试验示范与田间管理endprint

1.2.1 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方法

1)机械播种和育秧:2012年根据惠水、西秀、遵义三县气候,于4月15~23日分批播种,播种前25 d秧苗床土按大田l00 kg/667 m2准备营养土(1 m3土壤施45%氮、磷、钾复合肥6.8 kg,人畜粪水600 kg配有效成分70%的敌克松),水分14%左右,土粒径﹤5 mm,2~4 mm粒径达60%以上,在播种前10 d按大田面积667 m2配置净面积苗床6.5~10 m2,上水耖田耙田,开沟做板,秧板畦面宽度1.4 m,秧沟25 cm×10 cm,围沟25 cm×25 cm,做好秧板排水晾板。晒种、选种后,用种子药剂浸种24 h,浸种后用清水冲洗种子,当种子表面水分在14%左右,用全自动水稻播种机进行播种,盘内土厚以2 cm为准,盖土厚度为0.3~0.5 cm,水分14%左右。

2012年惠水、西秀、遵义三县采用不同的育秧方式。其中,惠水县采用硬盘大田盖膜催芽小拱棚育秧,即播种后将塑料薄膜铺放在地势较高平坦的田块,播种后的秧盘层堆,每一个顶层摆放无种秧盘1盘,密封塑料薄膜催芽,待芽头露土0.1~0.5 cm移到小拱棚育秧苗床;安顺市西秀区采用软盘小拱棚育秧,秧盘播种后直接移到苗床催芽育秧,苗床一般拱高30~40 cm,无纺布四周用泥土压紧压实。遵义县采用软盘播种后大棚温室育秧,即做好的秧盘直接移到大棚温室育秧。其他管理方式相同。

2)本田耕整与插秧:整田与施肥一并进行,耕深16~20 cm,田面平整无杂物,田块高差﹤3 cm,沉淀0.5~1 d后机插,水深≤2 cm,每穴苗数1~2株,深度0.5~1 cm,插秧后灌水保苗。

3)施肥:2叶1心期用25 g/m2尿素对水浇施。大田期按N∶P2O5∶K2O=1.0∶0.6~1.0∶1.1进行配比,基肥每667 m2尿素22 kg、普钙40 kg、氯化钾7.5 kg,其余用肥按基肥35%、分蘖肥20%、穗肥30%、粒肥15%施用。分蘖肥分两次施用,第1次在栽后7 d,第二次栽后14 d,穗肥在倒1~4叶期,粒肥在始穗期到灌浆期施用。

4)水浆管理:秧苗入床后灌一次浅平沟水,湿润全部秧板后排水,整个秧田期保持秧板湿润。4叶1心期揭去无纺布,移栽前3~5 d控水炼苗,保持床土干燥,便于机插。机插秧后适当间歇脱水促根,立苗后保持3 cm的浅水层,拔节后浅湿交替灌溉,每次上3 cm的水层后让其自然落干至丰产沟底无水层时复灌,直至成熟前1周。

5)病虫草害防治:秧苗1叶1心期用70%敌克松2.5 g/m2可湿性粉剂对水配成600倍稀释液喷施防治立枯病,栽前1~2 d用三环唑对水配成750倍稀释液喷洒苗床。机插后5~7 d用25%的苄·丁150~200 g/667 m2与第一次追肥混用,施药后保持3 cm的浅水5~7 d。稻飞虱100丛稻有虫1 000头以上的田块用10%吡虫啉15~20 g/667 m2对水50 kg喷施;稻纵卷叶螟100丛稻有虫60头以上的田块,穗瘟病苗期至拔节期叶瘟叶发病率5%以上,孕穗至抽穗期用三环唑、富士一号普遍施药,孕穗末至始穗期喷一次,齐穗后再喷一次;分蘖末期至孕穗期纹枯病病丛率15%~20%时用井冈霉素、多菌灵、阿维菌素防治。

1.2.2 水稻人工插秧试验方法 人工插秧采用贵州普遍使用的旱育秧小苗栽种。播种采用人工播种,种子、秧田准备,以及施肥水平和秧田管理与上述机插秧一样。小苗叶龄3.5~4.5叶,苗高12 cm左右,带蘖0.5~1.5个,叶蘖同伸系数0.75以上,叶片全绿,根系全白,无病虫害。本田耕整要求、施肥用量与机插秧相同,栽插深度≤2 cm,每穴2株,机插密度按当地农户习惯种植,雇佣农户人工插秧。田间水肥管控、除草、病虫害防治与机插秧相同。

1.2.3 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机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2013年在惠水县和平镇惠明村进行不同机插秧密度试验,研究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水稻品种为贵州小红稻(杂交稻),播种时间4月23日,机插时间5月16日,密度设计3个水平,固定行距30 cm,株距分别为a(12 cm)、b(18 cm)、 c(24 cm),每个密度设3个重复,每个小区平均面积分别为a(1-3重复)172.80 m2、b(1-3重复)160.00 m2、c(1-3重复)163.20 m2,对应密度a.1.85万穴/667 m2,b.1.24万穴/667 m2,c. 0.93万穴/667 m2。每穴1~2株。

1.3 田间调查

1.3.1 分蘖调查

1)2012年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采用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1 m2数穴、株数。如5点株数1 149株/85穴(平均每穴13.52株)。

2)2013年机插秧不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每个试验小区随机取有代表性的10穴植株,取每个密度小区的平均株数。如143株/10穴(平均每穴14.30株)。

1.3.2 有效穗数调查

1)2012年机插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采用单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1 m2有效穗数。如5点有效穗数1 149穗/5 m2(平均每1 m2有效穗数为229.8穗)

2)2013年机插秧不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每个试验小区随机取有代表性的1 m2有效穗数,3次重复,每个密度1 m2有效穗数的取值以3次重复的平均数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机插育秧方式测产验收结果

2012年10月9日至10月13日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安顺市农委、遵义市农委、惠水县农工局组织专家组对3个示范县进行田间测产验收,结果表明,海拔在800 m左右的惠水和遵义县产量差异不大,只是海拔高度1 000 m的西秀区产量偏低,但不明显,低3.3%,这主要是与海拔较高积温低有关。3个县不同海拔的机插秧密度、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情况见表1。endprint

2.2 惠水县和平镇杨番村机插秧与人工插秧比较

机插秧水稻每667 m2密度比人工插秧增加0.24万穴,有效穗数比人工插秧增加2.2万穗,结实率提高2.2个百分点,增产44.64 kg(表2)。从表2和表3可见,每667 m2机插秧比人工插秧水稻增产44.64 kg,按市场谷物收购价格3元/㎏,每667 m2增收133.92元;扣除机插秧成本40元,每667 m2节约80元,每667 m2实际增收213.92元。人工插秧随意性较大,株行距难以控制,受人为因素影响插秧出现“稀大窝”,基本苗得不到保障,是造成产量下降的原因。而机秧水稻能按机械设定好的株行距插秧,使大田基本苗数得到保障,有效穗数不会减少,产量不受影响。

2.2 机插秧不同机插密度试验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株距为24 cm的茎蘖数最多,其余依次为18 cm和12 cm,说明株距宽有利于植株分蘖。穗数以株距12 cm的最多,每667 m2达22.35万个,18 cm、24 cm的穗数每667 m2分别达16.90万和14.37万个。结实率以株距24 cm最大,为85.21%,株距18 cm的略低,为84.76%,株距12 cm最低,为68.16%,说明田间密度大,通风受光差不利于穗粒结实,合理密植有利于通风受光,保持较高结实率。千粒重3种处理没有区别。实测产量以株距18 cm最高,为574.33 kg/667 m2,其次是株距12 cm 的产量,为566.54 kg/667 m2,株距24 cm时产量最低为505.54 kg/667 m2。

经方差分析,株距12 cm和18 cm的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而都与株距24 cm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别高出12.1%和13.6%。表明用固定行距30 cm的插秧机插秧,其插秧株距控制在12~18 cm之间能构成田间合理的群体密度,保障正常产量的形成。

3 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插秧机固定行距30 cm,株距在12~18 cm时是贵州水稻常用品种机插密度的合理区间。机插秧使水稻株行距易于实现统一,通过机械作业科学保障了插秧密度,获得的机插合理株距使大田基本苗数得到保障,群体密度处于合理区间,保证水稻正常的单产水平[4-6]。水稻机插秧不同育秧方式在三县试验示范推广取得成功,获得正常产量,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产量没有影响,不同地区发展机插秧时,可以选择适宜该地区的育秧方式。

2)此项密度试验研究只是一年的试验结果,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加强对本地区机插秧密度的试验示范工作,为机插秧的推广,获得更好的产量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开展机插秧密度的试验示范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第一,机插秧秧盘育秧苗弱容易引起漏插和伤苗。加强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选择适宜机插秧水稻品种,开展机插秧壮苗育秧试验研究,培育个体健壮的秧苗。

第二,田面不平整,水深田稀易使茬头带出水面,机插秧苗漂浮和漏插是常见问题;建议采用激光平地机进行平地作业,为机械插秧创造良好的田间耕地平整条件。

第三,水浅,土层黏糊机插时出现壅泥。整田时杂物、油菜秆、麦秆旋压至土中,用激光平地进行平整可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由于贵州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区开展机插秧比较困难。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适宜水稻机耕、机插的机耕道和田间生产便道。

第五,农机手对机具的熟练操作程度直接影响大田平整和机插秧苗质量,加大对农机手的操作培训,提高机插秧质量,满足水稻机械化生产。

3)水稻机插秧是一项省时、省工、节本增效,推广和运用面积最大的水稻机械化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将推动贵州省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在现今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情况下,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水稻生产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让更少的人耕种更多的土地,是今后保证了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俊铭,谷晓平,徐丹丹.贵州稻作气候资源优势及其利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7,35(2):86-89.

[2] DB52/T 898-2014,贵州省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规范[S].

[3] 韩休海,吕金庆,侯国强.水田全程机械化与农艺要求[J].农机化研究,2009,31(5):244-246.

[4] 陈燕红,胡胜德.优质稻米产业链整合的框架设计[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2):67-70.

[5] 张 静,杨宛章,张吉兵.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农业机械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2):71-74.

[6] 王在满,罗锡文,唐湘如,等.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31(1):91-95.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插秧栽培技术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机插秧市场化推广缓慢成因及对策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