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系杂交稻粳两优761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2015-07-31胡刚游艾青刘凯杨国才陈志军李天佑李三和周雷闸雯俊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栽培要点特征特性

胡刚++游艾青++刘凯++杨国才++陈志军++李天佑++李三和++周雷++闸雯俊

摘要:粳两优7619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光敏核不育系N95076S与R19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新品种,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稻米品质较好、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的特点,云南省保山市明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引进试种,2008年申报云南省区试试验,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特(保山)审稻2011030号,适宜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 600~1 750 m的粳稻区种植。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粳两优7619;特征特性;栽培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1.0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1-2574-02

杂交粳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主要是缺乏好的杂交粳稻组合,选育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杂交粳稻新组合是当务之急[1-3]。为了选育适应云南种植的高原粳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出带有适宜性广、耐寒性强、高抗稻瘟病的合系41血缘的R19为父本配组的两系杂交稻粳两优7619,经多年在保山种植表现生育期适宜,抗病、高产。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产量表现

粳两优7619,2008—2009年参加云南省保山市杂交粳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每公顷产量9 482.25 kg,较对照滇杂31增产2.46%,增产点(次)率100%。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9 066.0 kg,较对照滇杂31增产1.15%,增产点(次)率80%。2007年在湖北省农业科院试验田进行晚稻产量比较试验,每公顷产量8686.5 kg,比鄂粳杂1号增产11.2%,增产显著。2007年云南省腾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试种,5个试种点,平均每公顷产量8 814 kg;2008年6个试种点,平均每公顷产量9 663 kg;2009年在腾冲15个展示品种中居第3位,平均每公顷产量10 891.5 kg;2011年腾冲县农科所和腾越镇农科站共同在腾越镇洞坪村建成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7.47 hm2,粳两优7 619平均每公顷产量9 885 kg,每公顷最高产量10 455 kg。经多年大面积的试验示范,该品种抗逆性强,成熟期转色好,产量高,综合性状好,适宜云南海拔1 450~1 750 m区域种植。

1.2 农艺性状

粳两优7619在云南保山种植,全生育期161 d左右。株高93.3 cm,每公顷有效穗数420万左右,分蘖力强,整齐度好,镰刀穗型,穗长18.5 cm,穗总粒数143粒,穗实粒数116粒,结实率81.12%,千粒重23.5 g。株型适中,叶色淡绿,叶姿挺直,谷粒短圆型、有浅褐色短顶芒、颖尖浅紫色,熟期转色好,落粒性中等。

1.3 抗逆性

2008—2009年参加云南省保山市杂交粳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抗性鉴定:中感稻瘟病(6级),中感白叶枯病(6级)。在云南大面积试种未发现白叶枯病,个别地方有零星稻瘟病发生,抗倒伏性强,综合抗性较好,适宜在云南稻瘟病发病较轻的区域种植。

1.4 稻米品质

云南省保山市杂交粳稻新品种区域试验点提供米质样品检测:出糙率79.9%,精米率73.2%,整精米率64.8%,垩白粒率48.0%,垩白度3.8%,直链淀粉含量14.4%,透明度1.0级,碱消值7.0,胶稠度65 mm,粒长5.0 mm, 谷粒长宽比1.9。稻米品质较好,米饭松软适宜,适口性好。

1.5 适宜种植范围

粳两优7619近几年在云南腾冲、龙陵、施甸等地种植,其综合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好,是接替鄂粳杂1号的理想组合。适宜在保山市海拔1 450~1 750 m区域种植。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严格控制适宜种植区域

粳两优7619适宜在云南省保山市海拔1 450~1 750 m稻瘟病发病较轻的粳稻区域推广种植。近几年在与保山市生态环境相似的云南其他区域试种效果也很好,可适度推广种植。

2.2 适时稀播,培育壮秧

粳两优7619云南作一季稻种植,视海拔的高低不同,可在3月底或4月上、中旬播种,大田每公顷用种量22.5 kg。浸种时用强氯精杀菌消毒,秧苗1叶1心期,每公顷用15%多效唑1.50~2.25 kg对水叶面喷施,控高促蘖。2叶1心期适施“断奶肥”,移栽前3~5 d追施“送嫁肥”。力争移栽时单株带蘖2~3个,带蘖率90%以上。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培育适龄多蘖壮秧是获得高产的基础[4]。壮秧新根、白根、分蘖多,秧苗均匀整齐,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而挺立,没有病虫危害,移栽后返青快,分蘖快。培育适龄多蘖壮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选择土质好,肥力中上等,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远离村庄,禽畜不易危害的田块做秧田。秧田要做到田平、沟直;泥融。1.6 m开厢,沟宽17 cm、深10 cm,四周开好围沟。秧田要多施有机肥,在播种前10~15 d,每公顷施猪牛粪或人粪尿15 000~18 000 kg作基肥,播种前一天,每公顷再施600~750 kg磷肥、357 kg钾肥、150 kg碳酸氢铵作面肥。

二是浸种前要抢晴天将种子翻晒1~2 d,以增加种子的活力。筛选种子,除去混杂于种子中的发芽谷粒、泥块、病粒等。浸种时先用盐水选种,除去秕谷,再用20%的强氯精300倍稀释液进行种子消毒,浸种消毒时间12~24 h,然后用清水洗净药液后再进行浸种。在催芽时一定要把握好温度,做到高温(35~38 ℃)破胸,恒温(25~28 ℃)催芽,当芽长到半粒谷长、根长到一粒谷长时,就可抢晴播种。

三是稀播匀播,秧田播种量的多少对秧苗素质影响极大。稀播匀播能提高秧苗素质,培育出多蘖壮秧。秧田每公顷播种量以187.5 kg为宜,播种时要带秤下田,按每公顷播种量分厢过秤,分次播种,先少后补,落谷均匀,疏密一致,播后压种,盖好盖种肥,以种子不见天为度。endprint

2.3 合理密植,规范条栽

5月初至5月中旬移栽,每公顷用种量22.5 kg,秧龄控制在40 d内移栽。株行距根据大田养分的丰缺而定,推广l m栽3带6行宽窄行条栽,宽行20.0 cm,窄行13.2 cm,株距13.2 cm,每公顷插30.0万~37.5万穴,基本苗75万~90万苗[5]。

2.4 施足底肥,配方施肥

要搭好高产苗架,必须适氮、高磷、高钾栽培,氮、磷、钾的比例约为为1.0∶0.6∶0.8,粳两优7619穗大粒多,抗倒伏性强,需肥较多,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15 t,尿素150 kg,过磷酸钙450 kg,硫酸钾150 kg作底肥。

早施分蘖肥。插秧后5~7 d每公顷追施尿素(分蘖肥)120~150 kg;插秧后12~15 d每公顷施氯化钾120~150 kg并及时中耕除草。

看苗补施穗肥。前期肥料不足,群体长势偏弱、落黄早的田块,每公顷可补施尿素60~90 kg、钾肥75 kg,长势旺盛的田块,只施钾肥,不施尿素。

2.5 科学管水

大田做到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返青后浅水勤灌,干湿交替,以增加土壤中的氧气,促发新根,促进低节位分蘖。适时晒田,晒田应掌握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肥田、秧苗长势旺的田、烂泥田、冷浸田要重晒,反之则轻晒。晒田复水后要浅灌勤灌,插穗扬花期如遇高温干旱,要适当灌深水。灌浆至成熟阶段浅水间歇灌溉,以促进根系的活力,防治早衰。

2.6 注意病虫防治

秧田注意防治稻蓟马,秧苗期3~4叶期和移栽前7~10 d各施1次药,每667 m2用40%的氧化乐果乳剂75~100 mL,加水50 kg喷雾;或20%的三唑磷乳剂75 mL,加水50 kg喷雾;大田各防治螟虫2~3次,每公顷用48%毒死蜱乳油675~1050 mL或每公顷用3%阿维菌素微乳剂300~375 mL喷雾;抽穗前10 d用爱苗防治稻曲病,抽穗初期用爱苗和75%三环唑防治稻曲病和穗颈瘟。

参考文献:

[1] 邓华凤,何 强,舒 服,等.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杂交水稻,2006,21(1):1-6.

[2] 汤述翥,张宏根,梁国华,等.三系杂交粳稻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J].杂交水稻,2008,23(1):1-5.

[3] 周国华,李铮友,李本逊,等.优质滇型杂交粳稻组合滇杂86的选育[J].杂交水稻,2010,25(5):22-24.

[4] 卢兴桂.杂交水稻制种与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 李天佑,胡 刚.杂交粳稻新品种粳两优551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4(7):27-28.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要点特征特性
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
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杂交种金富36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丰农啤1号大麦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高原437新品种在湟中县高产栽培要点
思南县思林乡辣椒栽培要点
红肉火龙果在渐江金华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