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5-07-31杨树安

当代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引流术开颅血肿

杨树安

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杨树安

目的 比较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0例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其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微创组42例和传统组38例:微创组采用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术,传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术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微创组的有效率为81.00%,高于传统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无死亡病例,传统组中有2例死亡,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早期在早期治疗的前提下微创钻孔引流方案比传统手术方法的效果明显,且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死亡率明显下降。

脑出血;钻孔;碎吸引流

随着临床手术技术的快速更新,治疗脑出血的方法逐渐增多,如开颅手术、开颅显微手术以及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法等。理论上和相关文献证明[1],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方案比传统的开颅方案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比较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42例和传统组38例。微创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7~86岁,平均年龄(59.4±9.2)岁;出血量30~50mL,平均出血量(42.10±0.27)mL。传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57.4±8.2)岁;出血量30~50mL,平均出血量(42.10±0.27)mL。纳入标准:患者发病在6~24h内接受治疗2组患者年龄、出血量和血肿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微创组 患者做头部 CT,定位颅内血肿部位和穿刺点,用北京万德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清除套装进行微创手术。手术方法:穿刺点头皮局部麻醉,穿刺针穿透颅骨及硬脑膜后,换钝头针芯再进针至血肿边缘,然后用相应的无菌注射器缓慢抽吸,抽出陈旧液化血液,再进针至血肿中央,再抽吸,抽出陈旧血液或凝血块,证实针位置可,放入碎吸针芯,用生理盐水5mL反复冲洗碎吸血肿,若血肿抽出达半数以上,接引流管,手术结束,若抽出血肿较少,穿刺针位置好,无活动出血,碎吸针内注入尿激酶2~5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5mL,夹闭引流管2~3h后放开冲洗引流。手术结束。术毕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第2天复查CT,了解颅内血肿情况,根据术后血肿程度和量注入适量的尿激酶,2.0万单位左右,同时注入生理盐水3~5mL,灌注1~2次/d,且灌注后引流管夹闭2~3h放开冲洗引流。引流3~7d后,根据反复复查颅脑CT血肿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

1.2.2 传统组 运用头颅CT定位头皮切口,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在定位切口处行长约3.5cm的切口,全层逐层切开,撑开切口,钻孔并用扩张器扩大骨窗至直径在3cm左右,切开硬脑膜,硬脑膜切开后彻底清除血肿,清除后放置引流管,术后遵医嘱复查头颅CT,无不良情况下再行引流管拔出。

1.3 生活能力评定[1]患者治疗后2个月按照生活能力对其分级:(1)Ⅰ级,患者的生活能力完全恢复,手脚灵活,活动自如;(2)Ⅱ级,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部分恢复,生活勉强自理;(3)Ⅲ级,生活不能自理,意识正常,行走需搀扶;(4)Ⅳ级,植物人生活状态;(5)Ⅴ级,死亡。治疗有效率为Ⅰ级+Ⅱ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微创组的有效率为81.00%,高于传统组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微创组患者无死亡病例,传统组中有2例死亡,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能力评定情况(n)

3 讨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大部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成为脑出血的主要诱因,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2]。脑出血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3]。文献资料显示,脑出血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严格控制其治疗时间,做到在最佳时间内进行手术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方案治疗脑出血对患者是微创,设备和操作简单,局部麻醉,提高了术中术后患者的安全性[4-5]。手术过程中使用尿激酶,会使患者出现止血困难,大部分患者需进行多次抽吸。传统式血肿清除术虽然可以在直视下直接进行血肿组织的清除,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颅腔内压,止血容易,可清除血肿组织较干净,但是该手术过程需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还会较对颅骨大面积地损伤,降低患者的安全系数[6-7]。同时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传统开颅手术大大增加了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患者预后通常较差[8]。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手术组患者的死亡率要高于微创组患者的病死率(P<0.05);由此可见,在早期治疗的前提下微创钻孔引流方案比传统手术方法的效果明显,且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死亡率明显下降。当然,无论是传统式血肿清除术还是微创钻孔碎吸引流手术治疗,我们均提倡尽早手术,但若病情相对平稳时,最好在发病6~7h后再行手术治疗,最佳手术时间6~12h,这样可降低术中及术后再出血率,对于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及早发现、及早手术治疗,否则容易导致手术时机的错过,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此为治疗脑出血时两种手术均应遵循的准则。

[1] 寇堏,傅元贵,陈征新.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4):168-169.

[2] 史晶晶,黄黎峰,吴红芳.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失败原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8):603-604.

[3] 任大斌,曹文富,崔长松,等.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7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3):266-267.

[4] 侯付梅,吕慧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治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10):123.

[5] 张双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与保守治疗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10):57-58.

[6] 曹建玺,梁俊红.微创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224-225.

[7] 张宏军.开颅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5):11-13.

[8] 魏山,申超雨.微创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4):561-5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66

云南 650041 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 (杨树安)

猜你喜欢

引流术开颅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