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2015-07-31贺爱军

当代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脊膜蛛网膜下腔

贺爱军

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贺爱军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4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成2组(n=2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接受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较短,对照组分别为(6.75±1.20)d、(8.56±1.54)d和(18.21±3.21)d,而试验组分别为(1.94±0.45)d、(3.42±0.78)d和(14.53±2.76)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法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可促进症状消失,缩短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脊柱;手术;脑脊液漏;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

脑脊液漏是脊柱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硬脊膜损伤所致,损伤原因与自身疾病和医源性损伤两方面因素有关。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引起脑脊髓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本文探讨了持续引流法对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3年8月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40例纳入本研究,均自愿接受脊柱手术,术后3d引流液颜色变淡,无持续出血,胸腰椎引流量150mL以上,颈椎引流量100mL以上。患者发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出凝血机能异常、手术前已存在全身感染、精神异常、交流障碍、妊娠期女性等患者。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20),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53±11.65)岁;体质量48~80kg,平均体质量(61.45±10.36)kg;手术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腰椎管狭窄3例、腰椎爆裂骨折5例。试验组(n=20),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43.12±11.58)岁;体质量47~81kg,平均体质量(62.07±10.54)kg;手术原因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腰椎管狭窄2例、腰椎爆裂骨折4例。2组患者以上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低足高俯卧位。年龄偏大、心肺功能不良者采用侧卧位或俯、侧交替位。手术切口处加压,保留引流管,加强抗炎、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2]。同时给予甘露醇减少脑脊液分泌、地塞米松缓解神经根水肿。尽量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及时更换敷料。当引流量连续2d以上小于40mL/ d时可拔除引流管[3]。

试验组患者接受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治疗,取侧卧位,身体与床面保持垂直。于L2-3或L3-4椎间隙穿刺,局部采用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行硬膜外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流出后将硬膜外麻醉导管送入腰椎管蛛网膜下腔,注意避免引起马尾刺激症状。远端连接引流袋,将引流量控制在300mL/d以下。穿刺部位每天更换敷料换药,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脑脊液漏液停止后闭管观察2d,无脑脊液漏复发者可拔除引流管。腰穿置管保留至引流口和切口愈合[4]。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s,d)

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脑脊液漏消失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对照组206.75±1.208.56±1.5418.21±3.21试验组20 1.94±0.45a3.42±0.78a14.53±2.76a

3 讨论

硬脊膜损伤是脊柱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疾病本身如脊柱骨折、脱位开胃造成硬脊膜破损,术中操作不仔细也可导致硬脊膜撕裂。脱出的椎间盘或黄韧带严重肥厚长期压迫可引起硬脊膜菲薄,手术解除压迫后支撑作用丧失,当脑脊液压力增大时硬脊膜易破损。因此在脊柱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手术难度,术中仔细操作,尽量避免硬脊膜损伤。对已发生的硬脊膜损伤应及时修补,以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5]。

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方法较多,二次手术修补虽然疗效确切,但患者往往难以接受二次手术的创伤。因此临床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以降低脑脊液压力差、促进硬脊膜和周围软组织愈合为基本原则[6]。

常规更换敷料法切口不易愈合,也增加了感染风险。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法分流脑脊液,减轻对漏口周围组织的刺激,使其处于持续较低的颅压状态,有利于硬脊膜破口缩小、愈合。压力下降后硬脊膜血运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有利于周围组织再生[7]。治疗期间应注意预防感染,并控制引流量,避免因过度引流导致低颅压。一般应将引流量控制在200~300mL/d为宜,脑脊液压力维持在80mmH2O左右。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引流时间,以减少感染风险。在抗生素的选择方面应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品种。如明确发生颅内感染,应及时行鞘内注药以控制感染[8],护理上要注意其他合并症的治疗如呼吸系统或胃肠系统疾患的治疗,注意更换无菌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被褥和病员服,病室定时无菌消毒[9]。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持续引流法治疗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可促进症状消失,缩短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凌云,朱志华.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37例治疗体会[J].颈腰痛杂志,2012,33(5):355-356.

[2] 王再德,董明岩,曹阳,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4):306-308.

[3] 郝鹏飞,韦文军,张子赟,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7):3423-3424.

[4] 韦鹏,顾尔伟,刘扬.持续性腰部蛛网膜下腔引流在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治疗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4):367-369.

[5] 韦敏克,尹东,梁斌,等.脊柱手术术中脑脊液漏不同处理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2):1147-1150.

[6] 谭健,李元平,苏小桃,等.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防治[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1):43-45.

[7] 金莉英.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0):884-886.

[8] 唐勇,王新伟,袁文,等.颈前路手术关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处理[J].颈腰痛杂志,2010,31(1):26-28.

[9] 夏燕萍.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护理[J].当代医学,2010, 16(15):116.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21

湖南 422000 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贺爱军)

猜你喜欢

脊膜蛛网膜下腔
黄韧带骨化患者硬脊膜骨化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人枕下区肌硬膜桥及其连接形式的扫描电镜观察❋
产科患者硬脊膜穿刺后头痛防治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腰椎间盘镜下修复硬脊膜撕裂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