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急救对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

2015-07-31冯梅

当代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存活率死亡率成功率

冯梅

社区急救对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

冯梅

目的 研究社区急救对患者院前急救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救电话及到社区急救的患者9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社区急救,再行院前急救,对照组不进行社区急救,直接进行院前急救,比较2组急救效果。结果 观察组急救成功33例(73.33%),急救失败12例(26.67%);对照组急救成功27例(60.00%),急救失败18例(40.00%),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57.78%,死亡率42.22%,对照组存活率44.44%,死亡率55.56%,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急救可明显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可成为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

社区急救;院前急救;影响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社区也成为了较大的群体,而社区医疗系统在当今社会中也可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1]。综合医院急诊科虽然拥有相对完善的诊疗设施,高素质的医疗队伍,但疾病发生时,救护车赶到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受到交通拥堵的限制较大,很容易错过抢救黄金期[2],而社区急救系统的建立正是为了应对该情况,在抢救黄金期内对患者进行急救,而后等待120急救中心人员到达,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死亡率。本研究对社区急救对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1月急救电话及到社区急救的患者9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将其分成2组。观察组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3~58岁,平均(30.6±2.9)岁;急救原因:脑血管意外8例,冠心病9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外伤9例,猝死2例,其他6例;对照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0.8±2.9)岁;急救原因:脑血管意外7例,冠心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外伤10例,猝死1例,其他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急救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社区急救,社区急救后再送往医院进行院前急救,社区急救需要注意分工明确,由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指导患者进行卧床休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药物进行治疗,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心跳、呼吸、意识及瞳孔,对患者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评定,预防患者出现脑梗死,待120急救车赶到,由120急救车送往医院进行继续治疗;采取对照组不采取社区急救,直接送往医院进行院前急救。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2组患者的急救成功、急救失败发生率,存活率,死亡率及死亡原因。自主循环恢复评定标准为患者出现房性、窦性等自主心律,血压已恢复,且持续维持>30min,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患者意识保持清醒;存活评定标准为患者的自主心律已经恢复至正常,呼吸及心跳均恢复至正常;终止评定标准为患者经过多种急救措施,持续急救>50min,仍未出现自主循环[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专业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正态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急救情况及存活情况 观察组急救成功率73.33%,急救失败率26.67%,对照组急救成功率60.00%,急救失败率40.00%,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救失败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57.78%,死亡率42.22%,对照组存活率44.44%,死亡率55.56%,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急救情况及存活情况比较[n(%)]

2.2 2组患者死亡原因 观察组冠心病意外死亡率、脑血管意外死亡率、猝死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呼吸疾病死亡率15.79%,对照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32.00%,观察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死亡原因比较[n(%)]

3 讨论

医学在不断发展,而医学理论也不断在更新换代,越来越多研究者提出院前急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4]。大多数急重症在发生后,并非立即将患者转运至院内进行系统治疗,进行简单的院前急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治疗预后。而社区急救是院前急救的一大重要环节,目的在于为院前急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降低急重症的死亡率[5]。由于自医院急诊科接到电话到救护车出发至目的地尚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患者就诊速度受限于交通状况影响,往往错过急救的黄金5min,例如重症哮喘,许多患者在救护车到达之前便失去了救治机会。而与居民集中居住地域较近的社区赶到现场速度明显较救护车更快,并且受到交通拥堵限制较小,可以最快速度施救,提高抢救成功率[6]。

社区急救强调一个快字,但切忌慌乱,到场医护人员应明确分工,医师检查疾病,进行初步评估,注意患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瞳孔变化,护理人员帮助询问家人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既往病史,用药等,并且进行吸氧、心电监护、静脉通道开放等护理操作。待120急救中心救护车赶到,将患者转往上级医院进行治疗[7]。部分患者经过社区急救,神志可转变为正常,入院后可与医护人员形成配合,提高抢救成功率。而到场的医护人员也应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严重疾病应说明其严重性,并且做好书面记录。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社区急救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这归功于社区诊疗就诊时间短,可在急重症发作、抢救的黄金时间内施救,提高抢救效果[8]。但仍然有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也暴露出社区急救虽然为良好的急救方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社区医疗资源有限,受限于有效的资源,社区常备药物几乎为常规急救药品,而急救设备不足、不够先进,导致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无法处理,造成患者抢救无效死亡[9]。并且社区医疗人员自身也存在一些不足,急救技术的熟练程度以及专业知识、判断能力、个人心理素质等参差不齐,出现处理失当、判断失误等情况,影响抢救成功率。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认为,社区急救为一项有效的患者抢救措施,因此呼吁政府加强投入,改善社区医疗硬件,更新陈旧设备,以保障居民健康。而社区医护人员因待遇普遍不高,因此难以吸收高学历、高能力人才,应优化现有人员配置,并且吸纳更多的全科医师、护理人员,并且组织定期的培训,提高个人素养,有条件还可时常进行抢救演练,保障医护人员在抢救时不慌乱、技术熟练,全力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社区急救就诊时间短,在抢救黄金期内给予患者救助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但现有社区急救系统尚存在问题,需要经过不断的发展,改善简陋的医疗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才能做好入院抢救的前期工作,当做综合医院的前哨站,为患者提供更优秀、更快捷的医疗服务。

[1] 何明丰,吴智鑫,黎练达,等.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社区院前急救中筛选价值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088-1091.

[2] 温静,赵渤,吕书群,等.社区医护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112-1114.

[3] 陈锋,柯俊,钱欣,等.福州市2010年中心城区社区人群的院前急救分析及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971-975.

[4] 陈开红,刘威,陶丽丽,等.“社区-急救-医院”院前急救模式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865-2867.

[5] 于海玲,关金保,王亚东,等.北京市城区院前急救网络合理布局方法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6):4214-4216.

[6] 郑锴,刘梦娇,任丽平,等.某社区医疗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对策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3):181-182.

[7] Sun JH,Wallis LA.The emergency first aid responder system model:Using community members to assist life-threatening emergencies in violent,developing areas of need[J].Emerg Med J,2012,29(8):673-678.

[8] 赵彬,王辉.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2):32-34.

[9] 齐刚.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院前急救技能培训模式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1):18-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5.016

广东 518049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梅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冯梅)

猜你喜欢

存活率死亡率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