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7-31姚贞君

当代医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类药物内科抗菌

姚贞君

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姚贞君

目的 分析和研究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患者102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将2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将抗生素类药物合理应用于呼吸内科患者治疗中,其能够达到有效抗炎、杀菌效果,对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及促进病情转归均具有重要作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效果观察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及环境污染加重,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且患者病因、病情也更为复杂[1],因此,探寻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有效方法已经成为临床医生亟需解决问题。抗生素是临床治疗感染最为有效药物,但随着广谱抗生素频繁运用,致使其用药安全性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为了探讨抗生素类药物对呼吸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影响,本文选取呼吸内科患者5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疗效颇为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患者102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42.7±12.4)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肺炎21例;支气管炎17例;扁桃体咽炎11例;急性会厌炎2例。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43.6±12.7)岁。患者疾病类型分为:肺炎25例;支气管炎15例;扁桃体咽炎8例;急性会厌炎3例。排除标准:药物过敏患者;语言沟通障碍患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肿瘤患者。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平喘、止咳、祛痰等治疗,若患者有呼吸困难症状时,给予吸氧;若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吸痰或雾化吸入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抗生素选择:选取的抗生素应在常规剂量下,对致病菌达到敏感抑制或杀灭效果,青霉素与头孢类药物是呼吸内科抗感染首选药物。抗生素药动学特征:选取的抗生素在机体内能够到达感染部位,并在感染病灶处达到有效抗菌浓度且维持足够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一般情况,血药浓度应该达到药敏试验的2~10倍。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对于青霉素或者头孢类药物,多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并且将1天剂量分为2次给药为宜。当患者不能使用上述药物时,选择磷霉素钠治疗。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对于一般急性感染患者,当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2~3天停药为宜;对于由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肺炎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3~5天内停药为宜;对于由金葡菌感染的肺炎患者,可在体温恢复正常7天内停药为宜;对于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肺炎患者,可在其体温恢复正常5~7天内停药为宜。

1.3 评价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至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好转。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由本科护士负责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比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8.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

3 讨论

抗生素是对很多疾病进行治疗的特效药物,针对呼吸系统感染效果尤其突出[4]。但由于临床用药不当或细菌变异等因素影响,均可导致抗生素治疗无效,并且还会增加机体抗药性,当患者再次感染时,抗菌药物对其很难产生治疗作用,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生命[5-7]。因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在呼吸内科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从年临床实践中发现:第一,在给予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患者感染情况而决定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如,对于感染程度较轻患者,可采用口服方式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感染程度较重患者可采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等方式给药,但应尽量减少局部给药[8]。第二,在给予患者用药时,对于浓性、依赖性药物应采用渐进性给药方式,并且针对该类药物两次给药时间应间隔超过6~8小时[9]。第三,由于抗生素更新快、品种多,因此,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当患者病情稳定后,也应适当延长用药时间,以保证其治疗有效性。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与边玉英等人[10]研究结果相一致,这一结果提示出:对于呼吸内科患者合理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达到有效杀菌效果,对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作用。

[1] 钟世虎,杨帆,朱丽华,等.43例肺癌术后肺部真菌感染诊治体会[J].当代医学,2012,24(29):94.

[2] 王怡,邓贤坤,张继娟,等.25例老年人不典型肺炎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11(34):99-100.

[3] 解宁.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用药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2, 31(10):188.

[4] 袁新琼.临床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抗生素治疗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3,9(25):392-393.

[5] 江新涛.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J].中国卫生产业, 2011,8(7):110.

[6] 解斌.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 2013,17(24):585.

[7] 吴延娜.探讨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及合理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32(11):191.

[8] 冯绍斌.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25(34):137-138.

[9] 刘素云,马丙兰,姜秀春,等.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7):73-74.

[10] 边玉英.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4,19(16):159-1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92

江西 334700 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 (姚贞君)

猜你喜欢

类药物内科抗菌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