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5-07-31贺友发

当代医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

贺友发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贺友发

目的 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收治的发热患者78例作为发热组,另抽取同期健康无发热体检人群90例作为对照组,对这2组受试者展开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热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为(31.27±1.02)p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热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41.08±3.12)%、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12.53±4.27)%、平均细胞体积(87.02±4.34)um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46.58±7.32)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热患者的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较健康者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该项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发热疾病;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检验;诊断;临床价值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仪器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临床实验室检验水平不断提高,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已经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1]。本次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永新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发热疾病患者78例及其同期健康无发热症状的体检人群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发热组和对照组。其中,发热组男47例,女31例,年龄22~65岁,平均(41.2±13.4)岁。对照组男59例,女31例,年龄23~67岁,平均(42.2±12.7)岁。发热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受试者均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发热疾病患者和健康无发热症状体检人群展开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2 检验方法 采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晨起空腹静脉末梢血10~15 mL,摇匀后,在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计数,在完成自然干燥后,及时采取瑞氏染色展开染色制备血涂片,染色检查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对2组展开血细胞常规分析、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显微镜下分类计数红细胞,对每个细胞的形态变化进行仔细观察,并按照上述指标展开检测,所有检测均在1 h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指标包括: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平均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受试者血细胞形态检测结果比较 发热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细胞体积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热组与对照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比较(x±s)

2.2 2组受试者血细胞异常形态检出率比较 见表2。

表2 发热组和对照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比较结果统计[n(%)]

3 讨论

临床上发热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疾病,致病原因十分复杂,部分发热患者因不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很容易被患者或者是医生护士忽略,在满足临床诊断的条件时,往往已经处在疾病的中晚期,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进而增加了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对于发热疾病做出早期准确的诊断、及时有效的展开科学处理,对于改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滥用等不合理使用现象的日益严峻,使得部分发热疾病患者血液中细胞未表现出明显的数量变化,因此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其形态学检验予以忽视。曾有研究发现,血细胞形态、数量的改变对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4]。

在血常规检查中,血细胞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检查项目,包括有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一些其他异常细胞形态学检测的基础知识、临床经验,在机体出现疾病后,细胞数量以及形态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5]。在血细胞检测中,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重大。红细胞的变化以体积大小的改变最为常见,曾有研究指出[6],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会发生显著变化,为贫血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细胞体积增加提示可能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细胞体积缩小则有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异型淋巴细胞、组织或者是浆细胞样改变对于病毒性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出现外周血存在大量的不典型淋巴细胞时,则提示可能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危险,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不足10%的时候可推断其他病毒感染的存在,譬如说麻疹、传染性肝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样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等等。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包括有血红蛋白,若是机体出现发热现象,则可能会因蛋白质、铁元素的消耗,厌食等因素会导致红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并且发热患者高血糖渗透性利尿作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致使红细胞的体积明显增加,HTC水平也会相对增加。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发热疾病患者和健康无发热症状体检人群展开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发热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细胞体积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7-8]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发热患者的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较健康者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该项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并推广使用。

[1] 王晏.发热疾病诊断应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结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6):140-141.

[2] 符志刚.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仪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181-182.

[3] 温锦才.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 (9):283-284.

[4] 王颖,李戈燕.血细胞心态学复检对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3(6):79-80.

[5] 倪天平.血细胞形态学分析在 319 例发热患者中诊断价值[J].医药与保健,2014(4):35.

[6] 陈艳.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7):55.

[7] 贺姝慧.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在初诊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8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960-3961.

[8] 毕召辉.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吉林医学,2012,33(9):1835.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24

江西 343400 江西省永新县人民医院 (贺友发)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血细胞形态学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已出版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基于Web及知识推理的宠物狗疾病诊断专家系统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