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生物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比研究

2015-07-31高翔

当代医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高翔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生物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比研究

高翔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生物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方法 选取收治的69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9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非骨水泥性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组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2组术后功依从性、并发症、疼痛状况、翻修率。结果 治疗组依从率85.0%,对照组依从率5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并发症、翻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痛痛状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中应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从性高,疼痛状况发生率低,效果明显。

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对比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目标是恢复患髋关节功能,解决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此病在老年中较为常见,尤以女性较多(骨质疏松),不愈合率10%~20%(剪力较大),坏死率20%~40%(血供不良)。在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两种手术,即: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型)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本院根据患者自主选择的治疗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现报道如下[2-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69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全部为外伤引起(交通致伤、跌伤、高空坠落伤等),男18例,女51例,年龄65~87岁,平均年龄(76.76±8.46)岁,影像确诊为股骨颈骨折者,患者伤前具有独立活动能力。对照组男7例,女22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2.14±5.28)岁;治疗组男11例,女29例,年龄69~87岁,平均年龄(79.87±6.19)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术前进行常规术前检查,以确保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和麻醉的要求,使用抗凝药物;手术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均侧卧位,全麻。

1.2.1 对照组 取后外侧切口,依次逐层切开,切开外旋肌群,切除关节囊及滑膜,显露股骨颈,将髋关节屈曲、内旋,使股骨头脱位,取出股骨头并测量股骨头直径,在股骨距上方

1~1.5 cm处进行股骨颈的截断处理,并扩大髓腔,选择合适的股骨柄假体置入髓腔,安放合适的股骨头,复位髋关节。试验性活动髋关节,弯曲90°~110°,活动中无脱位倾向,放置负压引流管后,逐层缝合伤口。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1~3天主要以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和踝关节的跖屈、背身运动为主,目的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预防血栓形成十分重要。术后4~10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收缩和关节运动,包括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运动,可借助助行器下地活动。11天~1个月以离床训练为主。

1.2.2 治疗组 取后外侧切口,依次逐层切开,切开外旋肌群,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颈,将髋关节屈曲、内旋,使股骨头脱位,取出股骨头并测量股骨头直径。先磨去髋臼软骨及软骨下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人工髋臼,调整人工髋臼于外展450前倾10~150位,然后在股骨距上方1~1.5 cm处进行股骨颈的截断处理,并扩大髓腔。选择合适的股骨柄假体置入髓腔,安放合适的股骨头,复位髋关节。试验性活动髋关节,屈曲90-1100,活动中无脱位倾向。冲洗切口,彻底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1~3天主要以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和踝关节的跖屈、背身运动为主,目的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预防血栓形成十分重要。术后

4~10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收缩和关节运动,包括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运动,可借助助行器下地活动。11天~1个月以离床训练为主。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手术的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率、并发症、疼痛状况、翻修率。依从性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患者按医生规定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反之则称为非依从性。依从性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完全不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术后依从情况 治疗组依从率85.0%;对照组依从率5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术后依从情况表(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6.654,aP<0.01

2.2 对比2组术后并发症、疼痛状况、翻修率 治疗组疼痛状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翻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疼痛状况、翻修率情况表[n(%)]

3 讨论

本项目通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非骨水泥性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进行对比研究,着重关注两种手术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4-5]。术后疼痛及心理因素,通过临床观察统计,术后疼痛可分为髋部疼痛和大腿疼痛,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半髋置换金属直接与髋臼下软骨组织摩擦引起髋部疼痛,而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头臼摩擦力小,没有金属与髋臼下软骨组织的摩擦,所有几乎无髋部疼痛。大腿疼痛则是股骨远端髓内高压引起的,全髋和半髋无明显差异。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等特点,适合于高龄患者及基础疾病较多、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年患者。而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术后由于松动、疼痛和髋臼磨损而需行全髋翻修。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于术后恢复的期望值高于非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因此配合功能锻炼程度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好[6-7]。因此,在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两种手术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明显优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高,疼痛状况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好。

本研究着重关注对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人工全髋关节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低,对术后的髋关节功能活动期望值高,提高了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8]。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1] 周政,刘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6):4115-4120.

[2] 高杰,首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难治性髋关节病变中的临床对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3,42(5):541-547.

[3] 沈彬,裴福兴,杨静.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10):726-730.

[4] 徐鲁,余华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10):46-49.

[5] 王锋,张伟,房玉利.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12):34-36.

[6] 宋维海,余华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5(13):50-52,55.

[7] 徐盛华,黄若华,吴豪杰,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与非骨水泥型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19):27-28.

[8] 童维.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23):603-60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23

江西 344000 抚州市妇幼保健院 (高翔)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