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应用探析

2015-07-31甘心荣

当代医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骨盆四肢优良率

甘心荣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应用探析

甘心荣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6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划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下实施分期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复位优良率为67.6%,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骨折功能早日恢复。

不稳定骨盆骨折;四肢多发骨折;骨科损伤

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患者出血量较大,对内脏损伤也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1]。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传统手术方法做出的切口大,愈合时间长。在此基础上,临床提出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治疗模式。本次研究中,分析研究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3年3月~2014年5月宜春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的6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划为2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48.0±1.1)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意外伤22例。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0±1.3)岁。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外科骨折疾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下分期治疗,患者入院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输血、抗休克等治疗,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严格遵照骨科损伤控制指导原则实施,可划分为3个阶段:出血严重,需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大出血,并注意观察骨折变化情况;大出血得到控制后将患者送入到ICU病房进行复苏治疗,包括体温恢复、血容量恢复、血液循环恢复、机体凝血机制调节恢复、呼吸循环恢复,恢复生命体征正常化,提高患者治疗中生活质量;分期手术治疗,在患者的生理情况以及病情基本稳定后对四肢骨折进行内固定,术后间隔4 d实施骨盆骨折内固定术,合并骨折患者需在实施四肢骨折内固定术中实施钢板重建,并针对多发肋骨骨折实施钛镍合金记忆环抱器辅助固定。同时应注意骨盆骨折患者手术实施过程中,在进行钢板内固定时需对骶髂关节脱节实施复位,提高骨折手术疗效。统计2组患者实施后复位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价 (1)优:经X线检查,结果为骨折移位距离小于4 mm;(2)良:检查结果显示骨折有较大分离移位,为4~10 mm;(3)可:检查结果显示为骨折移位距离为10~20 mm;(4)差:检查结果显示骨折分离移位距离大于20 mm[2]。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数据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包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 对照组复位优良率为67.6%,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90.0%,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2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n(%)]

2.2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5%(8/34),分别为静脉血栓1例,皮下软组织感染2例,急性呼吸综合征2例,坐骨神经牵拉伤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分别为尿道损伤1例,坐骨神经牵拉伤1例。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13,P<0.05)。

3 讨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损伤性疾病,多合并脏器损伤、四肢多发骨折,而且易发生失血性休克,还会出现代谢酸中毒、低温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3-4]。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早期对患者进行修复重建,但这样容易导致患者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损伤患者的生理功能,而且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基于此,临床提出骨科损伤控制理念,在骨科损伤治疗中分阶段实施,初期治疗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的生命,中期治疗重点在于复苏,后期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保证手术不会超出患者的耐受性后实施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这样对于提高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6]。

早期处理目的在于控制大出血,主要内容为早期临床固定、彻底清创。骨盆骨折发生后多会引发大出血甚至导致休克,需对患者进行及时补液,改善组织器官缺血状态[7]。彻底清创有利于早期复位,进行骨盆固定,顺利进行早期复苏治疗。复苏阶段的主要治疗原则在于稳定凝血功能,改善低血容量以及低温,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管理,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凝血机制,积极治疗并发症,为确定性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8-9]。确定性手术需在患者病情稳定、身体机能恢复、酸中毒得到有效改善、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后实施,而且还要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可靠,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0%,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67.6%,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实施骨科损伤控制理念指导治疗,可显著提高复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郭剑英.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骨科损伤控制的应用探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47-49.

[2] 叶欣.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应用骨科损伤控制治疗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191-192.

[3] 张平.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3):91-92.

[4] 陈文明.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30):11-12.

[5] 唐炼,鲁晓波.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特点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728-729.

[6] 马勇.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61-62.

[7] 吴健民.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1):123-124.

[8] 张平州.骨科损伤控制应用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6):31.

[9] 刘菲.72例四肢多发性骨折临床护理[J].特别健康:下,2014,10(3):1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6.019

江西 336000 宜春市人民医院 (甘心荣)

猜你喜欢

骨盆四肢优良率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跟踪导练(四)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没有四肢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