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味是平

2015-07-22何菲

食品与生活 2015年7期
关键词:徐志摩胡适食材

何菲

观察左右,名字里含“平”的友人众多,巧合的是境况都不错,这也使得我对“平”字多了些许理解。

所谓“平”,就是没有不及和太过,是以动态的平衡、平和为常态,温和抵御生活的潮起潮落,平静地成为矫健的泳者。平人是阴阳匀平、气血调和的人,在《黄帝内经》中多有提及;《红楼梦》里的平儿也似乎是作者某种哲学思想和处世理念的化身,她是俗的,又是脱俗的,生命的大道和世俗的智慧全在她一嗔一笑的周全功夫里了。

想长久维护“平”的状态绝非易事,日常靠勤修勤养,以平为期,缓缓贯通精气,最终目标是“平”,达成此目标的手段也得是“平”的,靠不得外在能量——吃药是以偏纠偏,终究不长久。“平”的食物未必是珍馔美食,可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吃,它有其广谱性,比如五谷杂粮。且“平”的食物会有一个缓慢的周期,让身体回到“平”的状态。生命处于“平”的时间越长,得高寿或获得大智慧的概率越高。

一直觉得传统中式素食料理的烹饪理念与荤食大致无异,较少从蔬果本味本色去考虑,而是采用一种类似替代移情的概念,多为素鱼素鸡鸭素肉素高汤,埋没了食材本身的清新甘甜。我曾在寺院吃过一种精进料理,它实际上是一种斋饭,只采用豆制品、蔬菜和海苔等植物性食品做成菜肴,务求充分利用食材,不造成任何浪费,尽可能保持食物的本真原味。精进料理不仅对料理制作者在烹制料理时的心态有着极高要求,且要求每位享用料理者做到心存感激。

这种精进料理以平味为尚。这并非薄味,薄味是指味道不够,而平味是必须让食材本身所拥有的味道展现出生命力。浓、肥、辛、甘并非真味,而真味是平,是淡。

每次去广州,总会在流花湖公园喝一次粥。夜越深,人越多,热闹归热闹,却不见嘈杂,大抵因为食客们早已被这座广州最古老的粥城的粥滋养得气定神闲。虫草菌鸡粥、顺德水蛇粥、水蟹粥、陈肾菜干粥、瑶柱腐竹白果粥……款款鲜美妥帖,滋润舒泰,不得不爱。其实粥是一种很平的食物,再好的食材注入也从未见惊艳,不比香辣小龙虾刺激带劲,却是最养人养胃勾起乡愁的东西。

苏轼曾说,人生识字忧患始。饱读诗书并非会增添忧郁,而是知识会使人对情感的敏感度飙升。太过蔓缠虬结的心思被蓬勃癫狂的情感裹挟,知识成了情的加注和负重,这就“偏”了。偏未必不好,人生最华彩的时刻往往是偏的,但一路偏下去,就成了执著。谁都曾执著过,如同知与情本就相生相克,可时间一长,就成了偏执。从人生高度俯瞰,聪明自在的人具有随时纠偏的灵转绵密,以平常心破执著心,从根本上看淡得与失,空与有,男与女,生与死。以自然流畅的生活态度顺应高低起伏的生命曲线,就是平。当然,一定程度上也是禅。

自古英雄配美人,才子配佳人,否则似乎赧于见人。郁达夫与王映霞,徐志摩与陆小曼,沈从文与张兆和,都是如此“标配”。以此为标准,胡适是太委屈了。夫人江冬秀是相貌平凡学识平庸的小脚村姑,泼辣霸悍,嗜搓麻将,毫无文艺气质。胡适虽也曾生过枝节,可感情放出去的不多,收回来的很快,与夫人倒是携手走过一生。这场婚姻貌似不划算,却组合出很大益处,算是双赢的婚姻。晚年的他戏谑出一句名言:越是怕老婆盛行的国家,越是民主化程度高的国家。在婚姻问题上,胡适是平的,徐志摩们是偏的。站在时间的长河上看,激情与玲珑往往成为绊脚石,倒不如平平常常活得轻松。

猜你喜欢

徐志摩胡适食材
巧用食材铺“地锦”
花牛歌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小评《徐志摩论》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
有感于胡适的读书“四到”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