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被自己伤害!

2015-07-20李蕙君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5年7期
关键词:伤人俄语受害者

李蕙君

一个月前,我满心欢喜的去培训,这是公司提拔的必经之路。可一个月后,我的心情就跌到谷底,原本已经十拿九稳的部门经理位置被一个“空降兵”给顶替了!我心里极度不平衡,根本没办法工作,更没办法面对那些已经提前给我祝贺的同事,太不公平了!公司凭什么这么对我?这是我奋斗了十多年的事业!大同:南毅

“为什么要伤害我?”“为什么伤我这么深?”——在我们的眼里,伤害是别人给的,伤害深浅也是由给予者决定的,但实际上,真正能够伤害你的只有你自己!

伤害来自于自己的希望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听到伤害和被伤害的事。那么一个人是怎么受到伤害的呢?心灵的伤害是这样发生的: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差,我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他的伤害。比如我希望一个人喜欢我,但实际上他却对我不好,那我就会感到受到了伤害。相应地,如果一个人对我的实际态度比我希望他对我的态度要好,那我就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伤害,一种内心的宁静被打破的伤害。更糟糕的是,这为下一次受到真正的伤害留下了隐患,因为这提升了我们对别人的希望。可别人的态度是由别人控制的,我怎么能保证别人总对我好呢?

一个我不在乎的人,我对于他对我的态度没有任何希望,所以他无论怎么对我,都不会跟我的希望发生冲突,所以我绝不会受到他的伤害。所以,我们如果感觉到受了伤害,那并不是别人伤害了我们,而是自己的愿望伤害了自己。

创伤需要你的“配合”才成立

同样的一件事,对有些人来说,已是灭顶之灾;而对另外一些人,却只不过像是被蚂蚁咬了一口的小事而已。心理伤害跟身体伤害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身体伤害伤人者主动,被伤害者被动,而心理伤害看似伤人者主动、被伤害者被动,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

任何心理创伤,都必须有所谓受伤害者的“配合”,才能够完成。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人用中国话辱骂你,你会觉得受到伤害;但是,如果他用你不懂的俄语辱骂你,你可以完全一点感觉也没有,伤害就无从谈起了。也就是说,你懂中文就是对用中文辱骂你的人的一种“配合”,你不懂俄语就是对用俄语辱骂你的人的一种“不配合”。心理健康意味着,面对外界的心理刺激,你内心的稳定程度有多大?一般来说,越稳定,就越健康。

“受害者心理”要积极纠正

现实生活中,有人为一个职位、一份奖金,甚至为一些闲言碎语、一个不屑的眼神,发愁、发怒,纠缠其中不能自拔;还有人明明觉得自己脾气不错,为人处事也真诚友善,可还是常常被人冷淡、误解,于是自怨自艾,连连感叹“苍天没眼”。这种情绪心理学上称为“受害者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问题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心理。有了“受害者心理”,很容易通过不断肯定自己的无辜,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而不去解决问题。

“受害者心理”有害无益,需要积极纠正。首先,学会自我反省。当你觉得受委屈、怠慢时,最好反思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或者让其他人评判一下。也许换一个角度,心情就会豁然开朗。其次,学会宽恕。哪怕自己真的受伤害了,也要学着原谅,将怨恨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痛苦。学会解决问题,而不要纠缠于“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怎么运气这么差”等类似的问题。主动去想“怎么办”,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力,自然就会转移注意力,把自怨自艾转换成积极行动。

猜你喜欢

伤人俄语受害者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长夏谨防湿邪伤人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目睹家暴也是受害者”,彰显未成年人保护精细化
宠物伤人要赔偿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关注恐怖主义受害者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