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动”起来政治“活”起来

2015-07-13魏来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221221

学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政治课新课改政治

魏来(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221221)

学生“动”起来政治“活”起来

魏来(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221221)

政治学科是名词术语最多的学科之一,名词术语的抽象性本身就会导致政治课的枯燥乏味。政治教师要想使政治课堂“活”起来,就必须让学生“动”起来,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让学生“动”起来的策略,力求解决政治课堂枯燥之困。

政治课堂策略活动改变

以人为本、学生动起来是新课改形式下的课程理念和核心标准。然而,纵观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功利性色彩逐渐凝重。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无不“为高考而教”“为高考而学”,纵使新课改开展得如火如荼,政治课上教师仍然挥汗如雨,学生神情呆滞,课堂死水一潭。要使政治课“活”起来,关键点在于学生要“动”起来。

一、解放学生,观念先行——精彩课堂的基础

政治课堂活跃与否,教师的教学方式起着直接的作用。就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而言,传统政治课的满堂灌、一言堂,教师是直接责任人。但教育体制、高考制度的沿袭和落后,以考分评价学生的导向更是决定性因素。“以分数定成败”的高考指挥致使教师为教出高分学生而教、学生为考出高分而读书。

比如,在教学《英国的议会和政府》一课,教师总是先考虑这一课有哪些考点,议会、内阁、首相、君主立宪制等名词解释得口干舌燥,课堂变成了名词解释题的考查。有教师也企图迎合新课改,积极改革课堂教学,尝试新教法,但课改的理念和学校的评价机制的滞后所矛盾着。活动的主题离不开考试考什么、怎么考等,致使课改仍然新瓶装旧酒,活动课也最多是公开课的花架子。因此,坚持新课改,教师务必要走出传统教学,除去后顾之忧,践行行知理论,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势在必行。

二、教师应坚持学生观——精彩课堂的前提

“以人为本”是课改的主题,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有思想、有感情,而沉重的考试压力下,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注入式”“讲授法”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学生早就养成了被动听、默默记的习惯。

新课改下的政治课必须是学生思考的政治课,是生命成长历程的政治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政治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并想方设法使这些理论和观点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并允许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观点的交锋和碰撞,允许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产生“不和谐”的音符,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杜绝“身在曹营心在汉”。

例如,《生活与哲学》一课中,对于“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师会提出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什么?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多是环顾教室的四周,目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然后以“答案在我这”而滔滔不绝、津津有味、言犹未尽,然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不如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这就是“留白”的艺术,让他们通过讨论、思考而自主填写这个空白,在“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案。让学生根据“思维”和“存在”两个名词先进行字面的理解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清楚“思维”是“一种意识形态”,从“存在”是客观物质、客观事实,试着理解、分析“思维”和“存在”谁先谁后,考虑二者是否有同一性,讨论在这一问题上,可能出现的不同的回答等。这样,对于这个抽象性的哲学问题,被学生分析得淋漓尽致,且容易理解,也彰显了学生主宰课堂、主宰知识的魅力。

三、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动起来的情感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提出一个集体响应的问题后,开始,极个别学生小声怯怯回答,当再次问一遍时,或许是音调高了几分贝,结果适得其反,全班鸦雀无声。究其原因,是学生和教师保持一段心理上的遥远距离,担心回答出错,被批评或者引来其他同学的异样目光。这就是学生在课堂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完全释放自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让学生动起来,缩小师生间的差距,消除心理压力,保持师生融洽的关系是学生动起来的情感基础。

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独揽一切,常以“标准答案”标榜自己,让学生生吞活剥地接受所谓的正确、整齐划一的答案。学生的自由、学生的创新、学生的思维被剥夺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应循循善诱,让学生敢说、敢疑、敢问,只有心灵的沟通,才能构建充满生机的课堂。

例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一课中,对于“联系的普遍性”的思考,教师们一般不会给学生“留白”,会直接简单告诉学生:这是个方法论问题,要求我们分析事物时,要用联系的观点,但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联系着,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任何事物都有联系就带有片面性和不科学性。比如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名言”栏目的恩格斯的《辩证法是关于联系的科学》,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做一个听众,缩短师生距离感。

四、改变课堂模式——课堂动起来的根本

有人说,电影是艺术,而我说,教育教学更是艺术。我们的教育教学是带有遗憾的艺术。这个遗憾,不同的教师还有不同的理解:遗憾一节课教学内容没完成,遗憾学生怎么教也教不会,遗憾学生笨,启而不发,遗憾每个学生高考不能都得A。也有人遗憾,遗憾教学时忽略了教学细节、遗憾没有关注学生的困惑和迷茫,遗憾忽视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需求。不同的遗憾,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观点,会给教学带来不同的效益。

在我们的课堂上,高中学生“三不动”——不动脑、不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普遍,他们认为政治教师是政治骗子,讲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他们或嗤之以鼻,或在心理上有抵触心理。基于此,政治课上,教师应理论联系实际,补充学生感兴趣的时事、补充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补充乡土气息浓的内容,比如学习《英国的议会和政府》一课,可以联系英国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让学生展开探讨议会、内阁、首相,甚至是女王的各自职责以及所能行使的权利,这样就使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从而逐渐减少学生对政治课的偏见。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总而言之,课堂“活”起来,终归是学生“动”起来。教学中,坚持新课改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责编金东)

猜你喜欢

政治课新课改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