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雅各《论语》“厚翻译”研究

2015-07-13杨明丽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12007

学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雅各词条译本

杨明丽(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12007)

理雅各《论语》“厚翻译”研究

杨明丽(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12007)

典籍英译中,“厚翻译”为译本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以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译作。本研究从理雅各《论语》出发,分析其中“厚翻译”的表现形式,探讨理雅各“厚翻译”的影响因素。

理雅各论语“厚翻译”

儒家经典代表作《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伟大思想,被誉为“东方的《圣经》”。理雅各的英译本是《论语》首个海外著名译本,其丰富的“厚翻译”体现了译者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研究。本研究将从该译本的“厚翻译”现象出发,分析其中“厚翻译”的表现形式,探讨理雅各“厚翻译”的影响因素。

一、“厚翻译”概述

1993年,克威姆·阿派尔在他的Thick Translation一文中提出“厚翻译”这一概念,即“通过各种注释和注解将文本置于一个更加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使读者能充分地理解作品,并在目标语文化中起到同等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古籍《论语》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异域读者在理解译本时难免会有不理解的地方。译者提供的“厚翻译”丰富了译本相关信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本。

二、理雅各《论语》中的“厚翻译”

提供相关背景信息的“厚翻译”主要有:前言、绪论、脚注、索引等形式,目的在于扩充读者的认知语境。

(一)前言和绪论

理雅各《论语》前言出现在译本的目录之前,主要介绍译者的翻译背景,翻译动机以及文本目标等。

前言中,理雅各介绍了他在中国的传教士身份,并说明了他翻译儒家经典的原因:翻译《论语》,既让西方人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又通过译介经典襄助传教。修订版的《论语》纠正了之前版本中的错误与不足。他还指出翻译《论语》的文本目标是忠实原作,而不是追求辞藻的华丽。

理雅各《论语》绪论部分紧跟译本目录之后,分为四章,分别介绍《中国经典》(《论语》)的权威性,《论语》,孔子和他的重要弟子以及翻译《论语》时参阅的相关文献。

(二)脚注

例1:述而第七第二十四章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理雅各译文:

There are four things which the Master taught,—letters,ethics,devotion of soul,and truthfulness.

理雅各脚注:

THESUBJECTOFCONFUCIUS'S TEACHING.

以四教,‘took four things and taught.' There were four things which—not four ways in which—Confucius taught.文here=our use of letters.行=人伦日用,‘what is daily used in the relations of life.'忠=无一念之不尽,‘not a single thought not exhausted.'信=无一事之不实,‘not a single thing without its reality.'These are the explanations in the四书备旨.I confess to apprehend but vaguely the two latter subjects as distinguished from the second.

理雅各把此章归纳为“孔子教义的主旨”,通过注释读者可知“四教”是“四大宗旨”而不是“四种方式”,译文和脚注一同诠释了“文、行、忠、信”的具体内涵。此处的“厚翻译”主要是知识性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带有文化内涵的特色词汇。

例2:子路第十三第二十三章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理雅各译文:

The Master said,‘The superior man is affable,but not adulatory;the mean man is adulatory,but not affable.'

理雅各脚注:

THE DIFFERENT MANNERS OF THE SUPERIOR AND THE MEAN MAN.

Compare II.Xiv,but here the parties are contrasted in their more private intercourse with others.同,‘agreeing with,'=flattering.

本章主要讲“君子和小人为人处世的不同方式”:君子和睦相处,但不盲目附和;小人是盲目附和却不能和谐相处。脚注指引读者参阅前文所出现的注释,并对译文进一步说明,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君子”与“小人”,“和”与“同”之间的差异。

(三)索引

正文后的“厚翻译”通常表现为附录、结语等形式。理雅各正文后“厚翻译”以索引的形式介绍《论语》中出现的词条,人名、地名和汉语字词的英文释义。辜鸿铭译本正文后没有“厚翻译”的解释说明。

理雅各正文后“厚翻译”:

索引1词条

Old knowledge,to be combined with new acquisitions,II.xi.

范坚强突然打电话给一杭,约他去办公室谈《真相》的创作进度。一杭不太喜欢谈论正在写作的小说,他认为创作是很私密的事情,别人的意见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何况,还没成型的东西,说出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当然,这一次他准备去,就算范坚强不找他,他也要寻个机会去一趟一风公司。他需要确认,核桃脸记事本上提到的范总是不是范坚强。

Old man,encounter with an,XVIII.vii.

索引2人名地名

Chau Zan,an ancienthistoriographer,XVI.i.

Han,the river,XVIII.ix.

索引3汉语字词的英文释义

匹匹夫,a common man,A.,IX.Xxv.匹夫,匹妇,A.,XIV.Xviii.3.

匿To conceal,A.,V.xxiv.

(A代表出现在《论语》中的词语)

索引按照英文首字母排序,每条中附上词条所出现的章节。索引1对词条的用法或内涵进行简单的介绍,方便读者对词条进行查询,利于读者对译文的理解。索引2对人物的身份或职位进行简单的介绍,地名则给出相关的解释性说明。索引3是汉语字词的英文释义,以单个字的形式检索,并对相关的词语进行解释。

附在正文后的索引为译本理解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知识性说明。索引3中的汉语字词的英文释义不仅方便读者理解《论语》,也为西方外语爱好者学习和研究汉语提供了便利。

三、影响因素

影响译者“厚翻译”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从译者身份、翻译动机和目标读者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译者身份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年-1897年)是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曾任香港英华书院校长,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理雅各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人民的尊重,使他由最初的传教士转变成汉学家。他的《论语》厚翻译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信息和解释说明。

(二)翻译动机

理雅各的翻译动机是让西方读者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改变西方人对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鄙视的态度,从而实现文明的相互学习和尊重,“厚翻译”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式。

(三)目标读者

理雅各译本的“厚翻译”有体现作者翻译动机和背景知识的前言和绪论,有提供字词说明的解释性注释,还有提供相关汉语爱好者学习和研究汉语字词的英文释义索引,大量的背景信息丰富了读者的认知语境,他的“厚翻译”为学术型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

四、结语

理雅各的身份、翻译动机和目标读者都是影响他“厚翻译”的主要因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译者应尽可能多地为目标读者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和解释性说明,方便读者理解。

[1]Appiah,Kwame Anthony.Thick Translation[M].Rowell,C.H.(Ed.).Callaloo New York: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3.

[2]梁艳.阿派尔的译学构想——厚翻译[J].外语研究,2012(1).

(责编金东)

杨明丽(1990—),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雅各词条译本
王韬辅助理雅各翻译中国典籍过程考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黄雅各 不会音乐的健身教练不是一个好演员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清末辽阳李雅各教案始末
2016年9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大数据相关词条
《论语》注疏之西方传承:从理雅各到森舸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