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数学除法的探究式教学研究

2015-07-13万懿甘肃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学741000

学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新课标情境探究

万懿(甘肃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学741000)

基于小学数学除法的探究式教学研究

万懿(甘肃省天水市天水郡小学741000)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对数学课堂的展开也有了新的要求。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创新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相对于乘法来说,除法是一种逆向思维。因此,在小学除法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本文在分析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课堂案例,希望可以对实际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小学数学除法探究式教学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不能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手段的应用,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获取更好的课堂效果。在新课标理念的倡导下,探究式课堂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创设开放、动态、多元化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教材的不断编订、完善,新教材也更加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除法,更是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注重对小学数学除法的探究式教学研究,就具有了现实意义。

一、小学除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传统的除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运算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注重运算意义。这样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知识,而缺乏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教师控制课堂的现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探究中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其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具体说来,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课堂情境

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以僵硬直白的数学知识开场。探究式教学主张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为学生呈现具有吸引力的数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可以诱发学生进行探索、猜想,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答。在具体的情景策略中,教师既可以以生活情景为主,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也可以灵活选择小故事、小游戏或者图像展示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进入到课堂学习。

(二)启发学生进行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本身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这种能力往往被忽视。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一方面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课堂探究,寻找多种运算方法;另一方面,教师面对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不能直接否定,要尊重学生进行课堂质疑的能力,学生通过质疑,可以主动参与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课堂合作交流

小组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合作,既可以释放学生的个性,也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学生的个人学习潜力。但教师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让合作交流成为形式,要在交流之前,给予每个学生思考表达的空间与时间,之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教师既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正确想法,又要及时纠正偏颇错误的意见,只有在这种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也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适时进行课堂评价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课堂评价反思也不断得到应用,这是一种互动性的认识自我及他人的过程。在课堂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及学习方法,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提问,“我们这节课谁的表现最好呢”“这节课你有什么学习体会”。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评价,从而可以更加完善之后的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反思,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二、小学除法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除法课堂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下面,具体分析小学除法教学案例中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

案例:分桃子问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材内容分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一百之内的乘法运算及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在安排内容上,通过设置情境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分东西的过程中,进行除法学习。

课堂过程:教师在教授这节内容时,要首先通过情境创设,来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展示课件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了一群特殊的好朋友——小猴子,这些小猴子遇到难题了,他们收获了许多又大又鲜的桃子,可是呢,它们不知道如何进行分配,我们帮帮它们好吗?

学生:好的。

教师:我们看到,一共有四只小猴子,48个桃子,怎样进行平均分配呢?(教师板书课堂主要内容:两位数的除法)

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探索具体的算法。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吗?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具体运算方法呢?

学生1:我是用分小棒的方法来计算的,我可以将具体算法演示给大家。(学生上台演示)首先这是48根小棒,我们可以把它表示成48个桃子。我可以先分整捆的,三只小猴,每个小猴可以分到一捆,之后我再分剩下的单根的,共有8根,这样每个小猴可以分到2根,所以每只小猴子分到的桃子是12个。

教师:你看他分的多好呀,那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好的,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竖式(教师进行板书)

……

案例分析:这节课堂,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学习转化为日常生活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因此,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中,取得了十分有效的课堂效果。

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探究式教学与这种教育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本文对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除法教学中的研究,对其有了更好的认识,希望可以对数学教育者有所启示。

[1]徐利治,王前.数学思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62).

[2]李正超.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3).

[3]徐锡标.浅谈小学数学除法中的探究式教学》,教苑时空,2013(9).

(责编田彩霞)

猜你喜欢

新课标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