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多媒体巧破《荷塘月色》教学难点

2015-07-13赵润清湖南省衡东县吴集中心学校421400

学周刊 2015年36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

赵润清(湖南省衡东县吴集中心学校421400)

借助多媒体巧破《荷塘月色》教学难点

赵润清(湖南省衡东县吴集中心学校421400)

朱自清所撰写的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名作,穿破语文教学历史的烟云,历久弥新。语文教师要想把这篇作文处理到位,关键的是执教者如何设法让学习者的情感与作者情感巧妙融合,两者的心灵零距离对话。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细致体味作者的心曲,缩少学习者与作者生活时空距离,再现作者生活的时空,牵动和触击学习者情感的泄漏口,让学习者与作者思想合一,情感共鸣,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我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处理教材,下面是我巧用多媒体技术突破《荷塘月色》几个教学难点的尝试。

一、借助多媒体,审视作者“内心”世界

朱自清生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作品让当代学生来体味,确实会产生情感的隔膜。朱自清曾说过,自己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内心矛盾是“性格与时代的矛盾”,对国人分裂“四·二七”大屠杀感到目瞪口呆,总觉得发生的一切都是“人的竞想所赶不上的”(《一封信》),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一方面他看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是时代的发展趋势,“是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必要的历程”;另一方面他却固守知识分子的“自我”“追求”,就像在散文中所说的,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不做不想做的事,不说不想说的话,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陷入唯恐毁灭的惶惑恐惧之中。再现作者生活的特定时代背景以及显露作者独特心态,是引导学生鉴赏作品重要的一环。为此,我录制了二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两个片断,同步搬上银幕(电脑荧屏),一段是“四·二七”反革命屠杀的血腥场面,一段是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并通过画外音让学生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记忆。然后,指出当时的知识者在大渡淘沙中分化,走上了三种不同的道路:一是投到了反革命的堡垒;二是走上了革命道路;三是彷徨困惑,天所造化。

朱自清属于第三种人。接着用电脑扫描把一个迷惘的画像呈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准确概括其文本中作者的情态,在学生初步懂得之后,再展出字幕。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以上作者在《一封信》中所描述的这段文字,正是自己矛盾心态的最好表白,《荷塘月色》就是作者“独处”时对自己心曲的“独语”,借景物描写,嵌入自己的灵魂深处,构建他心中渴望的,“超出了平常自己”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现实对立的陌生艺术世界。

二、借助多媒体,剖析文章的感情色彩

作品中深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其实“情感”却如“静水深深”。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技巧地剖析语句中的感情色彩,是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难点。现实中的朱自清内心矛盾重重,这种矛盾必然反映到其作品中,真是所谓“人品即文品”。正因如此,《荷塘月色》呈显描写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从网上选取一些片段,粗糙地制作了《荷塘月色》电视散文,制成光碟,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这样,通过画面把“两个世界”形象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指导学生依据语文“凝神静息”,借助想象与联想进行形象的再造,并用语文中的语句加以概括,学生很快明确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我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便乘月色皎洁之夜,在妻子“迷迷糊糊”的酣眠声中独自外出,又在外沉醉中猛然醒悟,在“妻已睡熟好久”时回到家中;一个是幻想世界,这是作者房间营造的梦幻世界,作者不断地用“笼着轻纱的梦”“小睡”“酣眠”“渴睡人的眼”来强化,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把“荷塘月色”描绘成烟雾弥漫,隐约高远,朦胧恬适的画面。最后,我强调“两个世界”正是朱自清人生哲学的外显,反映出他“乐得暂时忘记”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在情感上表现为哀愁”与“喜悦”的对立统一,这样,散文充满“淡淡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的内涵被学生领悟。只有这样,学生方能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感情色彩。

三、借助多媒体,体味语句的诗情画意

作者《荷塘月色》里,用现代语体诗一般的语言,细腻的笔访洽谈者描绘了一种清新美丽的图景。文章中有画,有诗,有情,有深意境。在体味艺术魅力时,应抓住第二部分4、5、6三个自然段,运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处理。

引导学生阅读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思考:1.作者怎样行文布局的?作者又怎样设色着墨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月下荷塘”“荷塘月色”和“荷塘四周”三处画面,在学生阅读和思考基础上,教师利用VCD把部分形象再现投影屏上,依次采取画面切变和定格,同时展示一段段字幕。

[画面一]月下荷塘

田田的荷叶静写:绿叶中缀开的荷花(荷花);动写(微风过去)叶动花颤

概括:文段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这里,没有提及月光,但处处投射着淡淡的月光,那叶子花朵的情态,及被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夜的映射下形成的。

[画面二]荷塘月夜

实属:月光如流水倾泻在花叶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虚拟: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虚实互见,表现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

月的投影,“参差”“斑马女”“灌木”的“黑彩”画在荷叶上弯弯杨柳的倩影。

——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在一起,构成美丽而繁杂的画面。

[画面三]荷塘四周

月下的树景:阴阴的乍看一团烟雾。

变幻:树梢上的远山隐隐约约

树缝的月光:渴睡的人

树上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热闹

概括:着意写树浓淡相间地勾勒出整个荷塘月色风采。

综上所述,巧用多媒体能图文并茂地处理《荷塘月色》的内容,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催生学习激情,巧妙引导学生深层次鉴赏作品,并在鉴赏作品中将学生全体参与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且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责编田彩霞)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朱自清荷塘
荷塘月色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荷塘月色
小荷塘
热闹的荷塘
荷塘
荷塘三记
荷塘月色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