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实践

2015-07-09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2115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班化教材作业

陈 蕊(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211500)

情感教育在小班化教学中的实践

陈 蕊(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211500)

小班化教育是近几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探讨其中的教育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班教育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情感教育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应受到格外的重视。本文就开展情感教育的方法浅谈一二。

小班化教育情感教育

小班化教育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和个性均衡发展为目的,它不仅仅是班级学生规模的缩减,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进行革新。以下我将结合自己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易学、乐学、好学的情感

教材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之一[1]: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教材中的情感。对其进行教学心理学情感维度上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更系统地认识教学中的情感现象,发掘教学中的情感资源,以优化教学。

对于不同学科,教材内容中所含情感因素的多少是不同的,有些教材,比如艺术类、语文类教材,内容是通过文字叙述、图形图像等可以直接让人感受到其中含有浓厚的情意因子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在教学活动中比较容易把握,教师在深入体验教材内容中情感的基础上,还要用传神精练的语言将体悟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也有些教材内容本身虽不带有任何情感因素,如一些完全反映客观事实及其规律的公式,但从中蕴涵着一些能引起情感发生的某种因素。比如数学中两角和差的正弦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公式中对称简洁的美,并指导学生通过sccs迅速记忆公式。这种科学美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升了学习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在许多人眼里枯燥无味的化学符号、数学公式,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却变得妙趣横生。

在我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十分重视教材中知识的导入以及课后数学故事的阅读。在对教材内容讲解完之后,花适当时间进行扩展,尽力使这教材中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关联,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试图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知识或者公式的堆积,也不仅仅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它背后是“有血有肉”的,它一直都与人、人的思想、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材的扩展,我为学生购买《数学玛奇朵》等图书,同时我也会阅读《古今数学思想》等著作以提升自身水平,为情感教育提供更多的素材。

二、精心设计的课堂,也会成为情感教育的重要场所

上文提到情感现场的源点之一是教师情感。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在教师言行中,往往不是课程知识本身,而是其他方面会更容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许是教师的一句玩笑,也可能是教师某一生活态度、对某一事件的观点。教师应努力挖掘其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积极影响。

(一)教师观念转变

小班教学模式下,教育的内涵已发生改变,它已不仅仅是教学知识的传授,除了认知这一维度外,还应包括情感这一维度。情感教育的一般目标包括三个内容[2]: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最后均指向整个教育目标的完成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二)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内容

1.我的教学理念。我深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秉承“教育的两个维度——认知和情感,缺一不可”这一理念。

2.我对学生的评价。对一名学生的评价,我不仅仅关注他的学习成绩,而且综合关注他在集体活动、课堂学习、课余生活、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先去观察他是一个什么样性格和品质的人,先看“这个人怎么样?”然后才是“他的成绩怎么样?”我会针对学生个性做有针对性的干预,会给班级所有学生平等的机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努力。

3.课堂设计。在我的数学课堂中,我会让学生多参与其中,让他们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我会让某些有意愿的学生去讲解某一道题,除了展示做题思路外,更多的是在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表达能力,同时对其他同学也具有激励作用;对于某一道题目,我在讲解一种方法的同时,会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即使他的不正确或不完善,我也会鼓励他的想法;在课堂上,我也会偶尔开一些“小差”,讲一点和学生密切相关,同时又与教学内容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生活小事,以及我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这些小举措就像一粒火种迅速点燃整个教室,学生会积极参与其中讨论,与此同时我会做适当的总结和把控,以保证使课堂成为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让作业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除了课堂外,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可供挖掘,小班化教学模式为这种课后的师生互动提供了条件。其中,课后作业可以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一)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后作业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应该注重个性化培养,其中重要的一点体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3]。因为班级中每个人认知程度、接受程度不同,对课堂教学的感知也不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学生自己对自身情况是最了解的,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我教授的高中数学的具体实践做法是建立“错题本”制度。班级每位学生根据自己情况把平时做错的题目在“错题本”上加以整理作为课后作业,这样作业的布置就体现出个性化,凸显了学生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课后作业的批改方式的改进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班级人数减少,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课后作业的批改,这为课后作业的批改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是划对号和错号,或者再进一步会列出作业的好坏等级,比如甲、乙、丙、丁之类。通过这种作业形式的师生交互效果并不理想:(1)学生对教师的批改结果可能并不关注,可能仅仅关注一下作业的对错符号;(2)本来可以承载更多交互内容,特别是情感教育的课后作业这一载体被大大削弱了。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把作业当做情感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具体有以下做法。

1.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上文提到作业布置的个性化,作业批改也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方式,比如我可以从学生多次“错题本”作业中发现该生最近哪一类的问题犯错比较多,会根据具体情况找学生当面交流作业,同时在“面批”过程中会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以及思想状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指导。这样,作业已不仅是对和错,它可以承载更多的人文关怀,使教师更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行更多的情感教育。

2.作业的批改更加注重引导、启发,更加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层面的积极因素。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对于不能面批的作业,我会尽力透过作业去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在作业评语中体现更多的学法指导、精神激励等。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上三种方式不断给教学注入情感教育的内容,相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能收获知识,还能对自我、周围环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完善人格。

[1]张寿松,刘为邦.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1)∶75-78.

[2]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3).

[3]邵光华,等.优质公平视域下的小班化化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7-88.

陈蕊(1988-),江苏南京市六合区长江路115号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高三数学组,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班级管理与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小班化教材作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基于专业特色的《数学分析》课程小班化教学改革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