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矿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2015-07-09孙建赵光明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

孙建 赵光明

摘要:目前,任课教师普遍重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不够重视,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弱化。因此,需要加强采矿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使得学生不仅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具有解决现场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对采矿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程 实践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构建

一、引言

安徽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是学校本科教学的主体专业及重点建设专业,已发展成为具有博士、硕士、本科的多层次完整办学体系。采矿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工程实践性极强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参加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影响着学生毕业后对现场工作环境适应的快慢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发展。

2007年我校“采矿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批准建设,该实验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教学实践环节,大幅增加了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实现了采矿工程专业“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增加势必会减少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是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是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其作用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承、相互促进。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是工程实践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实践创新的源泉。而目前任课教师普遍重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不够重视,简单认为专业基础课程只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准备,忽略了学生在专业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煤矿企业近年来普遍反映采矿专业毕业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实践创新能力明显弱化,短期内难以独立胜任。

近年来随着煤炭经济效益的下滑,各大矿业集团纷纷减少了采矿专业毕业生的招聘数量,并且对采矿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尤其是其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才能去适应当前的经济环境形势。这就要求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解决现场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对采矿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在更深的层次上探索采矿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煤炭经济特点和社会需求。

二、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既要采用课堂讲述、板书、作业等传统教学方法,又运用现代手段,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采用动画效果的表现手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运用视频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现场;对新技术发展及其他信息量较大、而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做简要介绍,这样使学生既能理解掌握基本的知识,又可得到大量信息,拓宽知识面。

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问题式、解题式、交互式等各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学习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多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上,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每章的重点难点,在每堂课开始前和结束后各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以保障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上,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形成了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等为主的较为完整的教学手段体系。在现场教学时,联系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矿井和地质公园,现场讲授施工测量方法,满足教学与生产以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

在考试方面实行教考分离,每份试卷从试题库中随机根据题型按比例抽取。试题库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资料、全面深入地领会大纲、全面细致地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试题库每学年都要进行充实。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把考试分为理论、实验能力考核两个方面,同时也注重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的结合。

(二)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以实物教学、演示教学、现场教学为基础,采用黑板推演、多媒体课件、网络和模型及电化教学、实践教学等手段。

对于原理性和概念性较强,需要理解和计算的内容,采用黑板板书进行公式推导的讲授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紧随教师思路积极思考,并能让学生有时间记笔记,以便课后复习巩固。多媒体课件具有条理分明,信息量大,学生相对容易接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信息量,能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及后续课程内容的自学等特点。另外,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结合的多种表现形式,能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动态问题形象化、表达方式多元化。模型教学较为直观,易于学生抽象问题直观化,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电化教学能将抽象学习内容转化为动画、三维影像、图片等交互立体形式展示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师授课,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室室内实验、现场实习,利用实验室室内实验设置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三)效果考核

采矿类专业基础课程在考试方面试行教考分离,每份试卷从试题库中随机根据题型按比例抽取。依据采矿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特点,把考试分为理论、实验能力考核两个方面,同时也注重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的结合,其中理论教学部分采用笔试闭卷形式,笔试占总成绩的60%,能力考试占总成绩的20%,实验考试占总成绩的20%,教学中充分考虑了理论和实验教学的共同作用。

为了保证采矿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过程中采用“校内督导—管理人员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措施。校内督导组随堂听课,重点反映,及时掌握教师教学效果;学院管理人员通过随堂听课、座谈会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评价;本系教师每个学期对其他人员授课课程做出评价;最后期末时通过网络,学生给教师讲课效果进行无记名打分。综合考核结果,学校评出考核成绩,指导教学改革。

三、结论

为了培养符合煤炭行业要求的高质量毕业生,新形势下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为宗旨,改变传统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知识的灌输、督促方式,以问题深入探究、知识创新实践为手段,倡导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形式相结合,探索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使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祥鑫,孙光华,李占金.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模式优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2]华心祝,杨科,涂敏等.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

[3]孙建,赵光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中国职工教育,2013(10).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化学教学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提升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基于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常微分方程”课程教学中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结构模型竞赛的土建类实践教学研究
优质教学资源协同创新 构建高素质化学人才培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