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2015-07-09王长祥河北省吴桥县桑园第一初级中学0618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究性新课程数学

王长祥(河北省吴桥县桑园第一初级中学061800)

数学课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王长祥(河北省吴桥县桑园第一初级中学061800)

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核心之一,研究性学习是在课堂上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初中数学课堂渗透性研究性学习探索

近些年来,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引起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教师的普遍关注。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核心之一。研究性学习是在课堂上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新授课上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够提高学生新课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数学新授课上必须让研究问题的学生走进课堂,教师为学生营造研究问题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学到方法,学到技能。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应该体现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成为一种新型的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渗透

求知欲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使他们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数学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设定现实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学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他们的人格才会得到真正的陶冶。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可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明白本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等。课上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调动其积极性。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的放矢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比如,讲授“余弦定理”时,我安排学生实地进行较大水塘两端距离的测量,让学生自己设计测量方案。学生设计出许多方案:有的想直接用尺测量(但尺子不够长),有的想在塘的一端树立一根旗杆或找一参照物(如树),利用测角仪、结合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测量,还有的设计用余弦定理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将教师在黑板上教授、学生听讲的旧教学模式,自然地演化为学生的自我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领悟,并最终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找到答案。

二、要在数学问题中渗透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把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数学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探究方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成了渗透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应用题中渗透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所学函数估算人口数、计算地震震级、推算古墓的年代、最大收入问题;利用直线、圆求桥的拱高,解决船过桥的问题;利用三角函数解决测量距离、高度、角度、航海、面积等问题;分期付款这种运作方式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在分期付款的多种方案中,哪种方案最划算等问题。要利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无穷乐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证明,教师应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体作用中发现他们更多的智慧,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不断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

(二)开放题中渗透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科学态度与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数学开放题更能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开放题有利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例如,关于正整数数列3,9……6561……设对于任意n有an=a1qn-1,问6561是该数列的第几项?这是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概念为知识依托编制出的开放题,学生在使用该题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创见的解答,显示出开放题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深刻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树立学生成功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存的方式,并随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地有所变化。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探究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教学的材料等具体条件,选择教学方式,只有真正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才是好方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势在必行,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研究性学习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1]甄元福.浅谈数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C6).

[2]许秀玲.数学教学与教书育人[J].昌潍师专学报,1999(5).

(责编 赵建荣)

猜你喜欢

研究性新课程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