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5-07-09江苏省昆山市费俊龙中学2153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背景语境词语

彭 丽(江苏省昆山市费俊龙中学215300)

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彭 丽(江苏省昆山市费俊龙中学215300)

语境的含义就是语言的环境。初中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环境的学习,语言环境的创造对初中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语境贯穿于课文的每个部分,因此教学者应该在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语境的作用,全面贯彻引导语境的创造工作。本文将主要讨论和分析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境创造初中语文教学作用

一篇课文由多种语境因素构成。语境因素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是一篇文章顺利展开的保障。语境因素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即课堂内语境、课文内语境和课堂外语境。每个方面的语境因素都有它的特点,每种语境的创造对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者应该充分发挥这些语境的作用,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一、课堂内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创造语境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很高。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散文和诗歌等的教学中,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能够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也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完成。例如,在学习《冰心诗四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四个学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冰心写的这四首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表演创造语境的作用

有些语文课程的演练性比较强,教师要根据这些语文课程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利用表演创造课文情境,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课文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内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愚昧的皇帝、狡猾的骗子、诚实的孩子以及路人等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主人公的内心活动和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这篇童话故事的理解,使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发和思考。

(三)音乐创造语境的作用

音乐是一种感染力比较强的艺术形式,人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情绪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利用与课文背景相匹配的音乐,用音乐创造课文中的情景,为学生营造文学氛围,增强情感效果。例如,在学习《中秋咏月诗三首》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中秋的团圆的歌曲,如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水调歌头等,烘托中秋团圆的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多媒体创造语境的作用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它被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潮流背景下,教学也渐渐地融入了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功能强大,声色俱全,既能放映文字图片,又能放映声音视频。利用多媒体创造出的情景更加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

(五)机智应对突发状况创造的语境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这些状况一般会妨碍课程的正常进行,需要教师机智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灵活巧妙地化解危机,因势利导,将不利变为有利,创造出促进课堂正常进行的情境。例如,有一位教师教学《雪》时,外面正好下起了大雪,学生开始躁动起来,无心学习。于是,这位教师让学生出去课外活动。回来后,教师顺势让学生写一篇对雪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既玩得很开心,又学到了知识,一举两得。

二、课文内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词语语境的作用

词语是语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词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词语的能力,正确把握文章内涵,利用词语的语境来教学。例如,在学到《沁园春·雪》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词中出现的画龙点睛的词语,如“惟”“顿”“须”“惜”等点睛词语等增添了词的气势与动态,从而引导学生学好这些动词,以利于学生对毛泽东这首词的记忆与理解。

(二)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上下文是文章的构成,是相互制约承上启下的关系。学生对上下文的把握对学好整篇课文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正确分析课文,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与含义。例如,在学习到朱自清的《背影》时,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细节描写,行文非常紧密,上下文联系密切。教师应该利用是上下文的语境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感受朱自清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三)文体语境的作用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文体风格。文体语境是一种具有外显性的语境,它是文章目的和背景的体现。文体语境可以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明显。正确把握文章的文体风格对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体语境,促进教学工作的完成。

(四)社会背景语境的作用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写作的社会背景。社会背景语境的把握到位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整篇课文的理解程度。社会背景语境可以烘托相应课文的写作氛围,可以明确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写作目的。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强调社会背景语境的作用。

(五)人物背景语境的作用

一篇文章往往由人物、地点、事件等元素构成。人物背景指的是文章中出现的人物背景,准确把握课文中的人物背景有利于课文的学习。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人物背景语境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在讲《贝多芬传》时,教师应该在课前向学生讲解贝多芬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贝多芬的经历,从而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造诣,还学习到贝多芬面对不公平命运时的坚强。

三、课堂外语境创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作者语境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者在开展一节新的课程之前应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工作,即课堂外工作。一篇文章的理解离不开学生对文章作者的提前了解。作者语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语境包括作者写作的主观因素,如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动机、思想内涵、文化底蕴等因素,还包括作者写作的客观因素,如作者写作的地点、时间、社会状况等。只有充分了解了作者语境,才能增添对文章的兴趣,加深记忆和理解。

(二)读者语境的作用

本文中的读者指的是初中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程度不同,因此他们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会出现差异。如果读者语境与文章语境切合程度最接近则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鉴于读者语境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创造与文章语境最契合的读者语境。

(三)背景语境的作用

每篇文章都会有它的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是引发作者写作动机的客观原因,它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很大的影响。背景语境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写作意图和含义的深刻理解,能够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进行。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语境创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初中语文的教学离不开各种语境的创造,因此初中教学者应该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创造不同的语境,把课堂内、课堂外、课文内三个方面的语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语境,促进学生对不同风格课文的理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背景语境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一枚词语一门静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