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走”政治课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2015-07-09赵国振河北省大城县职教中心0659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四步走辨析政治课

赵国振(河北省大城县职教中心065900)

“四步走”政治课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赵国振(河北省大城县职教中心065900)

“四步走”教学法的基本内容:通过阅读—归纳法,增强学生识记能力和阅读能力;采取分解—比较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运用示例—练习法,锻炼学生辨析能力;组织讨论—演讲,提高学生综合评价能力。

政治课教学法能力

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存在着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它导致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把学生当成容器,一味进行灌注。其结果是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达不到教学目的。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法上作了一种新的尝试:即把课堂教学部分分成四步,配以“四法”,着力提高学生政治科七种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瞄准基础知识,通过阅读—归纳法,增强学生识记能力和阅读能力

按照教学循序渐进原则,学习的第一步是识记知识。为提高学生实际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规定时间里阅读课文,概括出知识点;亦可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从教材中找出答案。这种阅读—归纳法一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也较容易记忆。

二、采取分解—比较法,深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比较能力

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能死记硬背,而要理解其精髓。只有理解才能把教材中的理论变成自己的知识,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通过分解法引导学生把握住基础知识丰富的内涵,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上的纵横向联系。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例,教师可运用分解法帮助学生理解“联系”概念,讲清:(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关系,不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相互排斥内容;(2)联系的多样性;(3)联系是有条件的;(4)联系的客观性及其表现。然后引导学生把“联系”与前面所学的“规律”“矛盾”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如是复习课还应找出“矛盾、联系、发展”三者内在的联系。在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时,应阐述联系普遍性与联系相对性关系,强调联系虽普遍存在,并不意味着两个事物间都存在联系。

三、运用示例—练习法,辨析易错知识,锻炼学生辨析能力

政治理论上存在许多思想是非、理论正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要批评错误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应澄清模糊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政治立场。为此教师必须提高学生辨析能力。“四步走”教学法第三步的设置正立足于政治学科对这一能力的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关易出错或易混淆知识点上的辨析题或判断改错题就可以较快地提高自身辨别是非能力。在联系普遍性问题上,我就设计了两句话要求学生辨析:

甲说:“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联系。”

乙说:“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甲的观点承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存在是正确的;乙的观点否认了联系的有条件性是错误的。通过练习,学生就能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联系观,自觉克服各种错误的联系观点。

四、组织讨论—演讲,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评价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说不是教条,我们识记、理解其基本理论的目的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四步走”政治教学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体现政治科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统一要求,围绕基础知识,以时政中的热点为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即兴演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综合评价能力。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联系观点看待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分析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以及从全局的高度论述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并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

“四步走”政治教学法在实践中能较好地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坚持启发式教育,然而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望能得到专家和同行们的斧正。

(责编张敬亚)

猜你喜欢

四步走辨析政治课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