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园暴力的反思

2015-07-09魏娟媚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415101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暴力青少年校园

魏娟媚(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415101)

对校园暴力的反思

魏娟媚(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415101)

校园暴力频发,那么,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常见导火线有哪些?什么因素导致校园暴力越来越频繁?学校、社区和社会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校园暴力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反思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已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而对于什么是校园暴力,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它通常是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目标直接或间接指向青少年学生,以辱骂、打斗、抢夺等多种暴力方式攻击,并造成学生在身体、心理、财产等方面损失的一切行为[1]。本文所指的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园内外发生的,同学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打斗、抢夺等暴力攻击方式,造成学生身心损失的行为。

一、校园暴力发生的直接原因

校园暴力施暴者和受害者主要是13-19岁的青少年,他们往往因为什么事情而对其他人施暴呢?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原因。

1.恋爱中争风吃醋,同时加上虚荣心作怪。现在青少年普遍早熟,而思想却还不成熟,他们谈恋爱却不能理智地看待恋爱中发生的纠纷和变故,从而会产生恶果。

2.胁迫同学做其不愿做的事。如有的学生要求同学给他买吃的,或者干一些跑腿之类的事情,而同学不愿意,从而出现过激行为。

3.敲诈。如效仿黑社会收保护费等。

4.嫉妒他人的外表、才能、好的家境等。

5.玩笑取乐。有的学生开玩笑过度,或拿别人的弱点、绰号等取乐。

6.生活琐事。如相撞,买东西插队等。

二、校园暴力发生的客观原因

这些暴力事件原本是可以遏制的,但由于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失,导致暴力事件频发。

(一)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重分数轻德育的教育模式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很多学校打时间战,让学生一天在教室坐较长时间,甚至多达十几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不少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缺乏。甚至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心理辅导教师,安全教育也基本上是学校出了什么事故才对学生进行有关该事故方面的安全教育。亡羊补牢一直是很多学校的做法。

此外,学校法制教育缺失,使得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2]。而法律规定只有保护学生而没有保护教师的权利。这样使得学生成了上帝。在学校,学生可以评教师,而教师除了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没有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表现的能力。这种权利的颠倒,也使部分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监督能力,对学生的暴力行为不闻不问。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在很多家庭中,家长尽自己所能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不正当的要求。过分的溺爱导致孩子到学校也只要求别人服从自己。一旦别人不服从自己,暴力就会发生。

家庭教育不当也会导致孩子的暴力倾向。言传身教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长不与孩子交流、沟通,不能发现孩子的问题从而批评、修正,尤其是当家教找不到正确的方法,沾染上拳头和武断,在社会里也缺少了温良恭俭让情怀,孩子的接收自然也存在短板和缺陷。此外,我时常听一些家长教育孩子“老实人会被别人欺负”等等。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过于强势,导致孩子在和他人交往中容易发生矛盾。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也给孩子错误的向导。如父母由于各种原因经常打骂孩子,或者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甚至离婚,就会使孩子的心中有较大的阴影。而且,父母的行为也会耳濡目染地影响孩子的行为。

(三)社会因素

社会中有很多暴力文化会对孩子造成影响。如电影、小说,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经常会有暴力场面。特别是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他们常常在网络游戏中打打杀杀,对游戏中的“死亡”“暴力”等现象熟视无睹,久而久之,降低了他们的正常移情反应。这样不仅会影响他们对死亡这一生命现象的认识,把人的生死与网络游戏中的“角色人物”相比,混淆了虚拟的游戏人物与现实生命之间的区别,对人的生死的理解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还会提高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攻击性[3]。

此外,社会暴力也会直接影响孩子。如果社会对暴力行为不制止或不干预,就等于默许,就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暴力的胜利一方常被一些青少年当成英雄来崇拜和模仿。

三、校园暴力的应对措施

(一)学校

学校不仅要对校园周边地区进行宏观管理,更要加强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可以配备经过专业训练的保安人员担负学校的安保工作,辖区警察也要定期到学校巡查,就能加强对暴力行为的威慑。此外,学校要拓宽德育途径。如校园宣传阵地、班级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但无论哪种途径,学校都要确保德育工作覆盖到全体学生。确保德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教职员工)的参与,需要强化全员育人的意识。全员育人的突破口在于教师师德的提升,在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转变,在于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所以,课堂目标除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外,还可以加入德育目标。过去只有学生评教师,现在也可以试着教师评学生,用所有参评教师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行为评分。

同时,学校教育要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安全、心理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不能只流于形式,心理教育也要积极落实。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实际案例进行教育,或者请公安警察做专题讲座。学校还要经常通过宣传栏、广播、班会课讲解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此外,法院可公开对罪犯审判的结果,并将宣判书在各类学校显眼的场所公布,使我们的青少年能做到知法、守法。

(二)社区居委会

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儿童父母的教育。社区居委会要开办一些文化、娱乐、讲座等活动,对父母进行教育子女方法的引导。特别是对一些留守儿童,社区居委会要定期了解他们的情况,对个别心理不健康的留守儿童建立档案,进行疏导,并与学校联系,通过学校和教师一起共同教育。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要具有时代气息,传递社会正能量,与和社会发展不和谐的行为作斗争。例如,现在不少电影、书籍、网络游戏传递了大量的暴力文化,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对此,我们更应该鼓励人们制作大量的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和游戏作品。而且,要想杜绝校园暴力,除了学校、社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更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1]傅淘.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7(3).

[2]徐政龙.对校园暴力问题的初步认识[EB/ 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612 /14/1486965_385980997.shtml.

[3]张国华.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死亡认知及攻击性的影响[EB/OL].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http∶//www.doc88.com/p-996520757019.html.

(责编 张翼翔)

魏娟媚(1982—),女,湖南衡阳人,现为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暴力青少年校园
反性别暴力
青少年发明家
“暴力”女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