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2015-07-09马小云甘肃省金昌市二中737202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新课程信息技术

马小云(甘肃省金昌市二中737202)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马小云(甘肃省金昌市二中737202)

新课程改革已在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与交流,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教师只有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信息自主合作探究

自2001年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新课改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积极的实践。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还特别强调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和交流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呢?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在新课改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心得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浓厚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对知识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才能长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好奇,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意识并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新型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将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目的,其中的操作技能又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首要任务,鼓励学生敢动手,多动手,培养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好习惯。考虑到这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电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去比较各种软件、各个菜单的功能,区别操作步骤,从中领会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对各种基本操作技能、软件功能的运用变得越来越熟练,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二)以“任务驱动”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关键是在设计任务时体现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和在任务中的分工合作。通过“任务驱动”,教师可以有效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并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思维和合作意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尽可能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教师要时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教师不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多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互相研究讨论,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机会。

三、科学合理评价,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推动

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及时、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技能掌握情况、自主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有个清醒的认识,并做及时的反思、总结。同时,也在相互的交流与评价中锻炼了能力,弥补了不足。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展示学生作品是教师进行课堂评价的最佳平台。在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自己评价作品的创作思路和优缺点,再让其他学生谈谈对该作品的感受和不同的看法,实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有机结合,遵循多元化、公平性、激励性原则,尽可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客观、公正地评价出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

总之,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对全体信息技术教师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技术操作和实践。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广大教师应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分享的课堂氛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努力把他们培养成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1]吴志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7(1).

[2]赵君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验[J].计算机时代,2007(7).

(责编 张宇)

马小云(1979-),女,甘肃省民勤县,金昌市第二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工学学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新课程信息技术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