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艺术性与思想性在音乐教学中的统一

2015-07-09郑全新山东省高青县第三中学2563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思想性乐句艺术性

郑全新(山东省高青县第三中学256300)

浅谈艺术性与思想性在音乐教学中的统一

郑全新(山东省高青县第三中学256300)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音乐学习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其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因此,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是音乐教学的根本方向。音乐教材的思想性是通过其音乐形象来体现的,而音乐作品又必须在思想性上具有教育意义,才能对学生起积极作用。因此,音乐课不仅有高度的艺术性,同时又有很强的思想性。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将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呢?

首先,要正确地选择音乐教材。正确地选择教材是音乐课中有效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和掌握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条件。在歌曲或欣赏曲的选材中,无论中外作品,都应着意于既有深刻思想内容,又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长江之歌》《红河谷》《祖国颂》等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另外,一些歌曲或音乐以其健康的格调,高尚的情趣,或热烈欢快,或抒情优美,或幽默诙谐的风格,鼓舞学生的情绪,培养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如《欢乐颂》《桑塔露琪亚》等,同样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体现了艺术性与思想的统一。

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十分重视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的再现,感染教育学生。在钻研教材和分析音乐时,要充分揭示作品中的丰富内容和艺术形象。如《红星歌》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在战争年代的革命少年对党和领袖的无限爱戴和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教育学生懂得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要珍惜美好今天,继承革命传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充分理解其思想内容,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入戏”,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当年的革命少年,肩扛梭镖、木枪,威武神气地迈着整齐的步伐,边走边唱行进着。这样,通过艺术形象的再现,音乐所表达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感染了学生,从而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逐一分析音乐的内容、性质和音乐的表现手段,通过不断地感受、理解和有感情地演唱,才会加深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如教唱《长江之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用亲切、热情的声音进行唱歌的能力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要求学生唱好这首歌的同时,还应对作品进行简要分析,以加深其感染力:调式:G大调,节拍4/4;曲式:带再现的三部曲式(A+B+A');音乐表现手法: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尾重复,弱起的主导动机贯穿于两个乐句,动力性地推出了波浪起伏的乐句,乐句间音型模进、级进、跳进,形象地展示了长江从雪山走来,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气魄。第二乐段是对长江的赞美,曲调感情深厚,优美抒情,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四个乐句的开始音由“7—1—2—4”逐级推进,不断聚集力量,至全曲最高音“5”,使人们的情绪激昂、振奋,感情更加激动。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它在更深层次上由衷地表达出人们对长江的依恋之情。结尾扩充句,再次出现主导动机音调,并加以延长反复,“啊,长江,啊,长江”这是发自肺腑的呼唤,也是发自内心的讴歌。歌曲结束在自由延长的Ⅲ级音“3”上,给人以美的遐想……这样通过对作品的这些分析,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音乐的内容。

其次,在唱歌和欣赏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情。如欣赏《春江花月夜》,可借助其标题的提示,是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感受、理解音乐。如“花影重叠”,从标题来看,这段音乐是在描绘月光下各种景物层叠的花影。小标题的暗示,给学生的想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月光下有哪些景物会产生影像?哪些影像是静的?哪些是动的?学生会联想到江楼、树木、花草等都会产生影像,江楼在陆地上的影像是静的,树木、花草的影像在无风的条件下是静的,在有风时就会动,而在江水的倒影,无论是江楼、树木、花草还是月亮则都是动的。这种种影像有深有浅,有动有静,有单影有重影,这纷繁的景象构成绝妙的美丽夜景。有了这一系列丰富的联想,再联系作品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乐器音色演奏技法等,就会大大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再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所谓审美观点即对作品的认识态度。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重视和爱好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高度艺术性的作品,批判那种内容空虚、悲观和低级庸俗的音乐,培养学生具有分辨香花和毒草、美与丑、风格高尚与低下的鉴别能力。正确的审美观点是在有系统的教学中逐步形成的。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课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通过欣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受音乐中发展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通过欣赏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使学生体会人类与命运搏斗、抗争的思想、意志和精神,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在唱歌课上,同样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如通过《歌声与微笑》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同学间真挚的友谊。通过《银色的马车从天上来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无比美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

另外,在集体唱歌(包括齐唱和合唱)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统一和谐地唱歌,如声音的整齐,速度的统一,声部的和谐、均衡等。通过集体唱歌,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总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从而完成我们的教育教学任务。

(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思想性乐句艺术性
找准“德性” 灌启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凸显思想性
一生为客恨情多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
追求初三数学中考复习课引入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复习》一课为例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