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2015-07-09韩宝龙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学215300

学周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教学法体育

韩宝龙(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学215300)

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韩宝龙(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学215300)

当今社会对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新课程改革需要更加深入彻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全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特征的发展需求。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激发其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的兴趣进行积极良好的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因此,兴趣教学法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越来越重要。这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手段,也成为新课程标准对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初中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应用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体育教学对于二者的发展都具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兴趣教学法是围绕学生的兴趣来开展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兴趣教学法的应用,对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积极意义。

(一)活跃课堂气氛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课程的训练模式,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引导,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教学活动灵活的展现出来,让学生从不愿参与、被动参与逐渐改变为主动参与、勇于挑战。譬如,对世界体育项目进行观看分析,再进行全班的训练比赛,改变以往沉默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集体项目的乐趣所在,培养其乐于助人、团结等的良好品质。

(二)激活学生的体育兴趣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围绕热点体育项目,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展示,也就能够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个性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进行更具有目的性的引导,从而挖掘出学生的体育兴趣点。譬如,在上跳跃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训练,最后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应用的不足分析

(一)兴趣教学法的贯彻不彻底

截至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初中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有甚者,许多教师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随意将体育课取消转换为文化课。上课过程中,也仍旧是传统教学,随意教学,活动内容较为乏味单一,再加上教学设施的缺乏等因素,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逐渐丧失。长此以往,体育课不但无法让学生获得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的放松,反而成为学生的负担。总而言之,种种客观因素导致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兴趣教学法无法真正的实现。

(二)兴趣教学法没有完整的教学模式

“放羊式”的初中体育教学模式使得体育课程的设计无法对学生的个性兴趣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心理特征没有考虑。初中体育教师并未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仍然采用传统的比赛、跑步等单一活动形式。就当前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来说,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在教师的安排下参与活动。因此,完整的教学模式成为初中体育教学兴趣教育法应用的重点。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应用的方式分析

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兴趣教学法运用存在的种种不便,改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下面,将就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进行举例分析。

(一)各种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自由组合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让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小组,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体育活动,更可以大胆创新将一些艺术活动引入到体育中来。譬如,同时举办乒乓球比赛和街舞比赛,让两组队员进行积极竞争,看哪一组更精彩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为了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教师可以开展更多的体育项目比赛,如可以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接力比赛、拔河比赛等;可以培养学生竞争对抗性特征的踢毽子、掰手腕、踩高跷比赛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参与的活动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价,并帮助学生总结提高。

(二)开展不同情景的兴趣主题活动模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特点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譬如,简单的百米赛跑之前,教师可以结合百米赛跑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等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短跑的行列中来,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更好地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同时,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训练中来,让学生互相评价,在师生、生生共同的练习过程中共同进步,增进师生感情。

(三)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的教学活动

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不光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初中时期是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尤其重要。部分初中生可能存在叛逆等性格特点,因此,教师应开展一些合作意识浓厚、开放性强的体育项目,改变学生不负责任、叛逆、急躁、浮躁等不健康心理。教师可以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譬如,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等活动都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跳马等活动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胆怯心理,树立自信、积极、乐观的精神。

综上所述,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活动中的应用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我们应从多角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兴趣教学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增强锻炼意识,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

[1]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79-81.

[2]冯遵章.浅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9)∶97-98.

[3]陈轶中.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J].才智,2013(22)∶61.

[4]臧嘉冰.初中体育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J].运动,2014(7)∶112-100.

[5]田玉,卢红梅.兴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4)∶82-83.

[6]盖国富,戴炳德.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S1)∶24-25.

(责编 张宇)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教学法体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