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读不读书?这是个问题

2015-07-07王石平

祝你幸福·知心 2015年7期
关键词:读书无用文盲段子

王石平

A刚会用微信的时候,朋友圈推送过一个段子,说是某个农村(语意模糊,有意忽略了地址,以说明该段子有普世价值)有两个孩子。一个呢学习成绩好,听话,另一个呢顽劣,不好好学习。学习好的考上了大学,学习不好的在农村放羊(或是牛,具体动物记不清了),总之在混社会。

时光更迭,岁月如梭。混世界的逐渐混出了名堂,富甲一方了。

当然要还乡啦,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私心以为:就是为了阔给当年看扁了自己的学校老师邻居甚至爹娘看的。这一口鸟气憋得够长——“噗”地一声放了个巨大的响P。舒坦了。

而那个高中、小学的好学生,从前乡村的励志榜样已经穷酸得几乎超过孔乙己了。

一个书生的穷除去酸,表示自己的不妥协(或自小以来对世界的过度妥协),已是家徒四壁了。

多么漂亮的翻盘。

那个小孩好像叫小明,还有一个叫小强吧。

B第一次看了,一笑。

后来微信火了,只要圈里来一个新朋友就把这个故事刷一次,后来据说这已经是阅读频次最高的段子之一,而且大家已经不把它当成段子而当成新的励志故事了。

过去也有类似的段子,一个渔民和一个富翁在沙滩上晒太阳,富翁问渔民:你为什么不去打更多的鱼呢?渔民目光呆滞不知所云。富翁说比如我打更多的鱼,然后读书,然后上学,然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然后上市,住大别墅,开私人飞机,飞来这里晒太阳。

应该是洋洋得意地说吧。那渔民只回了一句话:还不是咱们在一块儿晒太阳!

富翁:?

从前人们当笑话说,听的人也在心里一笑而过。现在发小明那个笑话的大多是高知、有身份地位的人,他们中有一大半就是因了读书而离开了农村,成为社会的上层。由他们传播新读书无用论,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后来下基层,听说女童辍学风又起,又听说在贫困或不贫困地区,又有儿童辍学。

他们在传递着一种信息或发出一种味道——读书无用。后来听说一些农民打农药把自己打死了,因为看不懂农药的说明书。还有的能看个一知半解,不以为意,不按说明书做,对农药没有敬畏,也把自己打死了。

和来自农村的人聊天,听人们忧心忡忡地说起女性自杀,与别的国家不同的是,因为人家男性肩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经济危机一来,失业率一高,有长期失业的丈夫就寻了短。而在我国农村,女性自杀率远远高于男性。或因留守,日子实在是寂寞难耐,无人沟通,没有温暖,没有安慰,得不到尊重,让去了城里混出或没混出名堂的丈夫甩了,悲愤之下轻生了。还有的是因为家暴,逃不出施暴者的巴掌,走投无路了。

现在的电视台已经沦为八卦台,极无聊时瞄一眼,极少听说离婚的丈夫自杀,有,但很少。在城市,也是极少离异女性选择自杀。

我常常想,一个自杀的人,真的,有多少是走投无路了。他们真的比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更缺少选择吗?有多少人是因为他们的精神被圈在了一个枯井般的环境中,其实只要能够爬出那口井,生命就具有了无限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为什么恰恰是女性选择了自杀。作为社会,作为媒体,我们需要检讨的是为什么没有一堵墙,挡住她们轻生的脚步。我们是不是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比如那些鼓吹女人啥啥一大、啥啥一小就可以留住老公的种种扯淡。

但同时,我们也要追问,自杀频发在那些受教育程度低或压根儿没接受义务教育的女性群体中,她们在时代的巨变中随波逐流,没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当失去一个男人(有时这个男人根本不能给她提供物质上的庇护),就犹如遭遇灭顶。她们的人生必须要依附于男人,失去了这个精神上的拐杖,就只有往死路上奔了。

而知识,的确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C五年前,我们做了一本家教杂志,那时候微信还没诞生,各路大V小V告诉人们,欧美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刻苦学习为何物,幼儿园不让学习,只干一个事:玩!小学,那就是玩啊!中学、大学一路下去,各种各样的玩儿,背包游,乐翻天。

有的有钱人把孩子送去美国上大学预科,一上课傻了!人家是不背书,但人家是做论证的,那个阅读量,那思维之发散,提问之尖锐,逻辑论证之严密,咱的孩子能听懂就不错了。简直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没法比啊!

后来有了微信,大家都看过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灯光如何彻夜长明,灯下是苦读的学生。没有一个去那里上正规大学的孩子不叫唤功课累。

后来有移民把上小学的孩子带回国,活泼健康,一问,小学生一个学期能读上百本课外杂书。学校规定的。我问了问咱这儿刚毕业的大学生,除了课本之外,他们活到20多,大学毕了业,也没读够人家小学的阅读量,尤其是根本不读哲学类的书。

看我一脸老忧患(主要是老了,显得忧患),年轻人问,读哲学做啥?

这其实是一个好问题。

哲学可以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D有时候,常识是充满愚昧、错误和偏见的,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长期存在于大众中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

而哲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独立。

有为哲学而自杀的人。即便在黄泉路上,他们与因为离婚因为与丈夫拌嘴而自杀的女人也是不一样的。作为生命,他们是平等的,但是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人,他们生命的厚度是不同的。

一个深度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并决定在时代的狂沙裹挟之下坚持一种生活态度的人,与在挫折、失败、贫寒之中随波逐流的人,他们生命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当然所有的自杀,都是不应被讴歌与赞美的。

尤其是从前,贞节牌坊下那些因为失了贞而选择自我毁灭以求名节的女人。尽管每一个人的最后时刻都可能经历我们活下来的人难以想象难以体会的悲凉。

我们需要拷问的是:一定是我们的人生态度出了问题,也就是哲学出了问题。如果把人作为追逐财富、成功、权力的工具,把人仅仅作为工具使用,人性就会变得坚硬、冷漠、残忍,失败者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成功者缺少了悲悯,就会令失败者走投无路。

E一九四九年解放,中国大约有80%的文盲。上朔到祖父母一辈,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

忘了哪个作家写的父亲,心脏病发作去世了,大夫说如果含上速效救心丸就可能等到救护车活下来,做儿子的说我给他买了呀!回家一问母亲,吃了,用水吞了,他大叫“含呀!”母亲完全不懂,话音一落他就大哭起来,爹娘不识字,根本不知道救命的药要放到舌下含服才会发生作用。

还有人给爹娘寄去月饼,打电话问好不好吃?说不好吃。心想怎么会?又一问,老娘把月饼盒里的干燥剂打开,蘸着月饼吃了,没出人命还真不错。这些都是没有文化的活生生的例子,全是负面消息。

想当年,王昆在陕甘宁演夫妻识字,解放区的人们都唱,各种扫盲班如雨后春笋,多少女人在识字班里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才明白从前“糊里糊涂地受人欺”,识字班改变了一代女性的命运。新女性从一夫多妻的旧制度中解放出来,进入社会。那真是解放的大时代。

现在我国仍然有8500万文盲,全球8亿文盲,10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高居世界第二。最要命的是,其中有2000万青壮年文盲。

90%的文盲在农村。他们难以掌握新技术和新工具。尤其是文盲母亲几乎无法承担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现象是,我国每年新增文盲50万。什么叫诲淫诲盗呢,段子手们再编读书无用的笑话时,多少也应该想想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吧。

我们是从文盲时代走过来的,除去自卑,也有自负,为什么不会自负呢?段子手编的读书人的笑话,足以让我们乐好一阵儿呢!我们院的不少老工人常常把一个研究员出的常识错误讲上好几代,最后必定要说读那么多书有啥用,乐此不疲,是不读书人的精神体操。讲这些故事时总能舒一舒常常弯着的腰吧,这样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你是不用指望这家的寒门里出个读书人了。他们不知道,历史的传承,文明的演进,是靠着一代一代的读书人的读书创造延续的。

F一个从文盲时代走过来的民族,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走到反智的一边。

我们和比我们更老的人们都听说过“知识越多越反动”。现在你把这句话说给九零后、零零后听,他们会笑死,可是从前,就有那么多人深信不疑。小童鞋说,他们不动动脑子吗?看着娃们眼里的纯净,只好说他们秀逗了。

如今是吃穿不愁了,手机用户光中国就十个亿了,可是迷信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八字、星座等等,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就算是真理也不是这么个信法呀!头上飞过一只乌鸦(出来遛遛),门口爬过一只蛇(天太闷要下雨了),去年还开花的花挂了(忘了浇水),都会让人变得神经兮兮。

如今城里不少独生子女家有两、三套房子,光吃房租就能活得挺滋润因而没有奋斗的动力了,如今农村出来的孩子很多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让传销抓去,家里交七、八千才能放人——于是有人说他们读书读傻了,都是上学弄的,没知识的人凭着天生的直觉会活得更好。

说这话的真该挨一个响亮的大耳刮子。你去看看贵州、云南大山里读不上书的孩子,去看看他们不识字的娘亲,与年纪不相符的苍老。我家曾用过一个云南妹子做保姆,刚来时话也听不懂家电也不会用,没出3个月,活脱脱变了一个人,机灵得很,从我们院的计算机班里学了些东西,回家开了一个小店,日子也滋润了。不时地寄些山货来,还在大院的局域网里卖。她说她们山沟里富起来的都是上了学到了外面见了世面的。

从前有个报告文学作家写在北京的安徽保姆,说她们再回到土地上时,人已经不一样了,土地也不一样了。她们见了世面开了眼界也学了知识。

谁说知识不能改变命运呢?

她们如果一个大字不识,在京城连个车站牌子地铁站名都认不清,就是来到城里能干个啥呢?

G好多人在说读书无用的时候都会说改革开放之后最初富起来的那一批人。的确,他们凭着头脑灵活,大胆,敢铤而走险掘得了第一桶金。济南舜井街出来的第一批有钱人,早年还真见过几个,十个手指戴八个金戒指的女人,脖子上项链足金实打实的男人,比我们家狗的链子还粗(没有一点儿歧视的意思),那时候他们真阔,真有钱。可是现在,舜井街翻盖了世贸商城,里面的老板没见一个是从前混社会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

那些没有文化暴富的人,早早地败落了。历史上也有不读书的人成就了帝王之业的,比如刘邦、刘备、朱元璋,但是他们有读书人做智库,那些不读书的混世魔王,不读书也不听读书人说书的,也只是个草头王而已。

没有知识,缺少文化,人生没有境界,缺少格局,混吃等死,一个金山吃下来,也用不了几年吧。不读书能成事的,只是绝少数的特异品质,多数人,只能通过读书,才能慢慢成为社会主流。

八十年代富起来的人我还认识几个,大多昙花一现,能坚持做下去的,有定力的,做大做强的,还真是有文化底蕴、胸中有沟壑的人。不读书的人,大脑是会退化的。

到了这儿,就可以重新说说哲学了。

马斯洛说人的一生有六种需求,第一是生理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第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第六是自我超越的需求。此言是不差的,让很多活生生的人生验证过的。

自我实现的一切都是需要知识和文化打底的。

我相信那个发了财的小明,还是会让他儿子上学的,也几乎笃定希望儿子做个好学生,除若真是贼的儿子,又无选择的余地。没有多少人会让自己的孩子用自己挖第一桶金的方式混社会,因了那里边有那么多不可说不可说的秘密。一个人富了,就会希望进入主流社会。主流社会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构成的。

你看看港台那些从草根起来的富人们,无一例外地让自己的孩子读名牌大学。

我总觉得说读书无用的人是别有用心的,损人不利己,有点像小学里竞争特厉害的孩子,跟人家说俺从不复习功课,其实是半夜里玩了命地学。有小心眼和小算计在里面。别人或许一眼就能看穿,不说破,或许是因了慈悲。

猜你喜欢

读书无用文盲段子
《假文盲》的启示
“新文盲时代”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明证
不是读书无用 而是你无用
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你无用
段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