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点燃学困生的希望

2015-07-06刘娜

新课程·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困生家长老师

刘娜

摘 要:关注学困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落伍,是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困生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但他们同样有平等受到教师关爱的权利。对学困生,教师必须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将智慧的爱洒向他们,才会让这些晚开的花朵见到阳光。

关键词:青春期;溺爱;真爱;谈心;兴趣 一、学困生何以“学困”

抛开生理因素的影响,孩子的智力水平一般不会导致其出现“学困”,据我调查,很多学困生对学习感到困难,主要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学习基础差。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学习习惯差,教师和家长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在学习上处于暂时落后的状况,但这种情况却没能引起家长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反而用“孩子天生脑子笨,不是学习的材料”来解释,给学生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让学生以为自己学也学不会,干脆选择了放弃。

2.遭遇青春期。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加上学生家长多数忙于事业,不懂教育管理孩子的方法,平时一味溺爱,学生有错误家长不会耐心说教,只是一味地训斥打骂,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困难,甚至不能沟通。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以致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

3.家长过度溺爱。这部分学生多数是留守孩子,跟着隔辈老人长大,他们受尽万般宠爱,生活无拘无束,没有规矩,因此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个性。这类学生缺乏纪律观念,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不打扰别人是好的,胆子大的甚至有逃课现象。

4.性格出现偏差。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由于受到离异父母的冷落,或从小受到外界过多的批评,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心理较强,不善交流,喜欢独处,不求上进,缺乏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

5.缺乏独立人格。这部分学生多数家庭条件相对优越,家长不懂科学管理孩子,只会一味包办代替。孩子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造成自制力差、受挫能力差,做事没有自觉的行动目标,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退缩。

对于这些学困生,教师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尤其对有严重心理缺陷或单亲家庭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鼓励他们多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在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温暖,使他们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进而提高自己的素养,改变对外部世界的冷漠态度。

二、采取的教学策略

1.真爱打开心窗。每次接手新班时,我都先从以前任教的老师那里进行摸底,根据学生表现和成绩分成互助组,按照互助组安排座位,不偏袒学优生。课堂提问时把难度低的问题留给学困生,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这样使他们不仅能感受到关爱,还消除了自卑

心理,集体的凝聚力也逐渐增强。

2.谈心解开心锁。和学生谈心是班主任工作常用的方法。由于学困生长期受到歧视,他们更渴望得到理解和信任。他们犯错时老师不能当众批评,而是要采用拉家常的方式和他们谈心。这样就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也会推心置腹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便于老师管理工作的开展,降低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难度。由此可见,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是成功转化学困生的保证。

3.抓住闪光之处。育人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有耐心,转化学困生尤其如此。学困生一般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行为反复无常,老师如再缺乏耐心,总是把“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还……”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动不动就叫家长等等,只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厌恶情绪或者自暴自弃的心理。当学困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班主任一定要耐心客观地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点,比如学习差的,或许体育方面很好,或歌唱得不错,或舞姿优美,或字写得很棒,或画画得很出神。老师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及时鼓励,使学困生重新找回自我,增强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4.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外部动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渐渐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在日常学习中,要求不能太苛刻,为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要给他们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其次,要拓宽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要经常为他们推荐优秀课外读物,培养读书的兴趣,组织他们参加有益的兴趣活动,使学困生在活动中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增强意志品质。再次,要常抓不懈。学困生学习底子薄,非一朝一夕就能提高,而其身上的毛病会时常重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只有不折不扣地付出,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只要我们有爱心、诚心、耐心,就会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和他们交朋友,就能改变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进取心,克服自卑心理,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总之,只要学困生享受到充分的爱的雨露,学生的未来就会充满

希望。

参考文献:

雷国山.用爱心点燃学困生的希望之火[J].新课程:小学版,2009(02).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学困生家长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