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马”的诱惑(外一则)

2015-07-05茅家梁

杂文月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千里马母校状元

茅家梁

自古以来,“千里马”少有,虽曾有人“千金买马骨”,却未闻其以后真的买到了千里马。

《后汉书》里介绍有一位清官第五伦,“少有文采”,以贞忠清白著称。他做浙江会稽太守时,薪俸二千石,每领到薪俸,只留一个月口粮,其余都賤价卖给贫苦百姓。第五伦后来成了高官,有人问他:“您有私心吗?”他回答:“以前有人要送给我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因为人家要送“千里马”,而“心不能忘”,产生了“好感”,差点儿要把那个表示“敬意”的家伙也当作了“千里马”,也差点儿借此弄顶“赛伯乐”的桂冠戴戴。

好在第五伦在紧要关头并没有被“千里马”诱惑得失去理智,最终没有提拔那个用心可能险恶的马屁精。但能如此敞开心扉,解剖自己,第五伦亦不愧清官矣。

第五伦之抵制“千里马”,份属难得,其道不孤。

《资治通鉴·汉纪五·孝文皇帝上》记载: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无贪欲不为所动,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于是还其马,与道里费,而下诏曰:“朕不受献。其令四主毋求来献。”《汉书·贾捐之传》中也有同样记载。

这位“孝文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他抵制“千里马”的诱惑,虽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却用实际行动教育、点化了殿下官员,影响巨大。

官员们在抵制诱惑的作风建设这个问题上,总是喜欢先看看自己的上级。于是,下级看上级,上级再看上级……“政者,正也”,倘上级“子帅以正”,且看“孰敢不正”?!

但真正使抵制诱惑在官员之中蔚然成风,单靠上级的率先垂范显然是不够的,还得法律的严格拘束,继之使官员形成高度的自觉。

最根本的,抵制“千里马”诱惑,自己的价值观里必定要有比“千里马”更有魅力的东西!揭竿现象

这里要说的“揭竿”,非指“武装暴动”或者“农民起义”,而是古时一种比较隆重的表彰仪式。明代王世贞在《觚不觚录》里说,“士子乡、会试得隽,郡县始揭竿于门,悬捷旗”。

当年的“揭竿”,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看起来是表扬勤奋好学的读书人,实际上是地方头头脑脑的自我吹嘘——“且看本官治下如何人才辈出、和谐稳定”。如同眼下的高考“奏捷”之后,“母校”领导按捺不住兴奋,吹嘘“我校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越的教学制度、雄厚的师资力量”等等办学优势。

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曾记载当时“揭竿”“悬旗”景象一时之盛:“诸生冒廪纳准贡生者,皆高竿大旗,飘摇云汉,每入城市,弥望不绝,更可骇叹。”连富有的人家花钱买得官爵功名,秀才纳捐取得贡生资格,掏真金白银换“学位”的,也都敢公开地鱼目混珠于其中,毫无羞涩之感。

什么东西一被点赞,就有假货来“轧闹猛”,你若想剔除它,还非常麻烦。倘真的要“甄别”真假,线索其实是现成的,那些正派的“得隽”者,也非常乐意把“揭竿”中的假冒伪劣者清除出去,以正己身尊荣。只可惜官老爷没那心思多此一举,尤其是投合长官胃口的那种包装或表彰形式。真真假假,无谓矣,反正“郡县”里就此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衙门里的老爷们喜出望外,“揭竿”“悬旗”的非才子即财主,都是给本官长脸的人,当然讨厌多事者去一本正经地逐一甄别了。

时代不同了,现今的“领导”较之古人聪明多了,不止于自我吹嘘的小菜儿,也不止于敲锣打鼓上“状元”“榜眼”“探花”之门祝贺、颁发巨额奖学金等等“小意思”,更精通通过媒体造势吵作。可这一吵作不要紧,别人也眼红了,这“状元”也不是你一家的功劳呀!于是问题就来了,“母校”称“状元”是他们的,立马就有一彪人马从斜刺里杀出,说那“状元”也是他们培养的,苦心“经营”了头半程,他在初中“借读”时期的“得益”岂能一笔抹杀?连状元郎穿开档裤和尿玩泥巴待过的托儿所,也贴出大红喜报,说阿姨们使他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反正皆言之凿凿,“谬托知己”,都伸出两只手指头,“以尝一脔”——就差“状元”的老爹老娘揎臂疾呼一番了。

猜你喜欢

千里马母校状元
WILD RIDE TO XANADU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告别母校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母校情
亲爱的母校,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