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校音乐赏析课应突出德育和美育功能

2015-07-04高嘉慧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美育德育

【摘要】音乐即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能够使人类情感产生共鸣,伴随人类起源而起源,它们不是人类身外之物,也不是人类最初的物质生产,而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类最初精神活动的产物。

【关键词】音乐赏析课;德育;美育

早在先秦时期,《乐论》就提出了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指出“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由此可见音乐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乐论》《天地篇》中更是明确表示“王道之驳久矣,礼乐可以不正乎”,人内心情感的乐不能不正。无论是在古代的教育还是现代的教育中,音乐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雨果说:“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所监狱。”职校为莘莘学子提供学习一门专业技术的途径,除了对专业课的教育,艺术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好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个人素质修养。

(一)不重视音乐教育

在一些高职学校中,并没有开设音乐学科,而开设音乐学科的学校,也并没有针对音乐教育系统的教学,只是把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摆设、装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音乐教育很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大家似乎已经忽略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这造成了音乐教育根本意义上的丢失。在教学中也存在误区,简单的认为音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举办一些赛事或者文艺汇演就是成功的完成教育,导致音乐教育在实践中被忽略,只是停留在音乐的表面和形式上。

(二)学生音乐基础薄弱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物理和音乐陪伴了他一生,从小母亲就让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音乐启迪了他的智力,为他开启的了科学之门,与爱因斯坦类似的还有其他欧洲科学家。而在我国教育体制下,学习压力的逼迫下,学生已无过多的空闲时间在课外接受音乐教育。

(三)教育要切合实际

科技的发展也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授课时应切合学生实际的审美需求,而在音乐赏析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音乐家的生平和有关的音乐常识。这样便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审美技能。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与生活紧密相关,又要积极向上健康的音乐。教师也可借鉴国外的音乐教育理念,循环渐进充实音乐教育素质的内容,提高学生水平。

二、音乐赏析课上德育的渗入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任何思想教育没有感情做基础,只是生硬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并令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势必难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以感情作为背景,在感情环境下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才能达到目的。优美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感染人情。《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将音乐作为一个人必须的素质修养,只有接受音乐教育,教育才可以达到全面。而且音乐德育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柔软性,不强迫。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学习,通过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学习。

例如:《五月的鲜花》、《黄河大合唱》、《我亲爱的祖国》等爱国歌曲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不同的节日选择相应的歌曲来教育学生,比如:母亲节时选择《烛光里的妈妈》,或者跟随潮流选择《听妈妈的话》之类的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感恩节时选择《感恩的心》、中秋节时选择《月满西楼》等等,在大背景的渲染下,歌曲就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发学生新的感触,净化心灵。达到提升思想品德的效果。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音乐是精神,是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悅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载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教育作为载体,可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在课堂的上的音乐表演、音乐社团的活动以及在舞台上的表演,都可以让风华正茂的学生来宣泄在这个年龄段的热情和困惑,尽情的展现和释放个人魅力,使身心发展得到满足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状态。借助音乐来宣泄个人情感,就必须对音乐本身有透彻的理解,而这样的音乐解析,也是需要老师指引学生完成的。

三、音乐与美学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成多样的美育活动。”由此可见美育在学生教育占据的重要地位。

《蔡元培美学文选》中写道:“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所以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结合的产物,它本质的特征就是情感性。而音乐就是情感的体现,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可将音乐与美学融合教学,两者相辅相成。

在教育音乐原理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强学生对音乐美感知的能力。音乐课堂里,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抛砖引玉,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且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创作能力。把音乐课变为艺术教育,而不只是单单的唱歌课。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剖析音乐作品,,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一部好的音乐作品背后是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的综合,让学生在完全放松状态下接受美与善的熏陶,也许一段故事结束,学生会觉得意犹未尽,在课间查找资料,来完善自身的审美观。

四、结语

音乐不仅是艺术的体现,也是人类内心情感世界的流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教会学生的唱歌,更应该教于学生音乐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带领学生的在享受艺术中提升个人品性和美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张靓.略谈职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J].科技资讯,2014(11).

[2]陈俊怀.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3).

作者简介:高嘉慧(1986—),女,广东中山人,职称:中学初级,研究方向:合唱队训练,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美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