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2015-07-04孙秀丽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欣赏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过程中,注重民族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具体内容,采取有效对策,重视新课导入和民族音乐欣赏,做好课堂演唱和课外学习交流活动,注重教材编写并提高任课老师素质。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欣赏

引言

在整个音乐文化构成体系当中,民族音乐文化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学好这些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但教学过程中由于任课老师思想观念落后,教学管理和课时安排不到位,容易忽视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学习。今后应转变这种情况,采取有效对策,更好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让音乐教育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一、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

音乐教育中,不能忽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扩大民族音乐文化影响,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高。

(一)扩大民族音乐文化影响

教学中通过采取相应对策,合理渗透民族音乐文化,让更多学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指导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同时还能带动更多人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知识,领悟其文化内涵和魅力,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影响力提升。

(二)陶冶音乐专业学生情操

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内涵丰富,特点各异,体现不同民族情感和风俗习惯,既有欢快活泼、热烈奔放的内容,也有诙谐幽默、庄严凝重的内容,展现不同民族特点。教育教学中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渗透,能增进学生情感体验,带给学生以不同感受,达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提高音乐专业学生人文素质

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内涵丰富,风格各异,而且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文化知识学习和舞蹈动作训练具有积极作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内容渗透,能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技巧,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提高,提高学生文化内涵,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二、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对策

音乐教育活动中,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渗透,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还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高,推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为此,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根据教学具体情况采取有效对策,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传承,进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做好新课导入工作

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采取有效对策导入对新课的学习之中,能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学习兴趣,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传承。新课导入时可以引入流行音乐,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和流行音乐知识学习有效结合起来,推动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例如,京剧欣赏教学时,正式欣赏和学习之前,可以尝试播放《盖世英雄》,该流行歌曲从头至尾都是京剧唱腔,为京剧欣赏提供良好素材。教学中可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生、旦、净、丑的相关内容,然后引入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学习中,加深学生对京剧相关知识理解,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将时尚节目、西方音乐文化与民族音乐文化结合起来,更好开展新课导入和课堂教学,引入对新的教学内容学习中,更好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知识。

(二)重视民族音乐欣赏

为更好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做好民族音乐欣赏是十分必要的。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民族音乐,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进行欣赏,更好领悟民族音乐内涵,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时,通过欣赏和细细品味,更好领悟作品中雄浑和磅礴气势,感受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通过欣赏不仅能更为深入的理解民族音乐文化内涵,掌握其创作背景和作品主题,还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领悟民族文化魅力,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又如,在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学生不仅会被其中美妙的歌声吸引,也会被歌曲中描述的草原景色所吸引。欣赏之后可以让学生陆续搜集蒙古音乐、蒙古舞蹈资料,然后进行整理与加工,将其制作成小报,从而更好领悟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并在这个过程中,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更好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知识。

(三)注重课堂演唱和锻炼

注重组织学生演唱民族音乐歌曲,在演唱中加深理解,掌握其文化内涵和魅力,扩大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演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分组进行、单独进行、合唱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唱和锻炼,对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文化素质提升。

(四)组织课外学习交流活動

鼓励学生加入民族乐器演奏和民族歌曲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演奏民族音乐和民族歌曲。在班级组织演唱会,开展文艺汇演,组织校园歌曲演唱大赛,加入民族音乐节目等。通过这些课外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能更好开展教学和学习,增进对民族文化理解,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也让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传承。

(五)完善教材编写并提高教师素质

任课老师应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根据具体需要完善教材编写,加入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任课老师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更好开展教学工作。这样不仅能更好指导教学,还能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束语

民族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更好掌握音乐文化知识。作为任课老师,应该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结合课程教学具体内容,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同时也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高,让音乐教育教学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121-122.

[2]乔静波.浅论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科学版),2012(1):77-78.

[3]范立芝.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40-141.

[4]张敏.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5(1):92-93.

作者简介:孙秀丽(1981—),女,河南信阳人,硕士,平顶山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舞蹈。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欣赏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对策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