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课程体系“2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探

2015-07-04任童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音乐学钢琴

任童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关于音乐教师的培养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21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正是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新探索。“211”人才培养模式通俗的讲是指在高等本科教育阶段的4年里前两年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第3年进行专业方向性教育,第4年突出专业实践性教育。在这一培养模式下改革与完善高等教育中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体系,调整现有课程结构,拓宽人才培养的路径,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高质量教师队伍。

【关键词】音乐学;教师教育;钢琴;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地方高校结合实际提出了“2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基础学习,一年专业方向学习,一年实践创新学习。这种模式正是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改革的新探索,并以此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开展教学评估、实施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

《钢琴》课程教学一直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音乐各相关课程的基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中小學课堂音乐教学和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在高等音乐教育阶段《钢琴》课程被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运用钢琴这一乐器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它融技能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对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重要作用。现阶段,钢琴已经作为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教具在中小学或幼儿园得到普及,作为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的学生,运用钢琴这一教学工具承担起更多的角色和任务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直接围绕钢琴这一乐器展开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满培养高级人才,适应社会需求,直接服务地方的专业办学首要任务。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钢琴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满足音乐学(教师教育)方向的学生在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上的提高,已凸显“211”人才培养结构上的优势。

第一,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应具备熟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初步掌握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驾驭课内、课外音乐教学与辅导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并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组织、实施和评价能力。第二,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基本适应和满足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的工作需要,具有起码的音乐教学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及协调能力,包括基本的钢琴演奏、钢琴即兴创编、合唱伴奏、歌曲伴奏、器乐伴奏、舞蹈伴奏能力。第三,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要学会学习,具有开阔的艺术视野和敏感的职业意识;具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优秀音乐教育思想与方法的能力;具有及时调整自我审美定势和工作习惯的能力;具有不断探索音乐美育新观念和新方法的能力。

二、明确课程体系任务

目前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改革的关键时期,围绕钢琴这一乐器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每一个实践者从音乐学(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到课程形态、属性的分类与功能,以及不同层次课程下的评价规范等方面广泛的思考、精心的打造与努力的实践。为此以钢琴这一乐器为中心调整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这是现代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社会音乐工作的需要,是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应从其课程体系的改革为突破口进行,因为课程体系处于其核心地位。体系建设中各门课程的具体建设能够相互辅助、互为补充,既围绕钢琴这一乐器建立一个以钢琴技能课、键盘实践课、钢琴史论课、钢琴教学理论课程为核心的一系列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就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且使课程与课程之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钢琴教学课程体系。

三、明确课程体系建立原则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构建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科学设计和安排好课程的学时比例,合理分配理论、技能、实践三者的比重,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同时,继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的课型,按照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遴选必要的教学内容,制定可行的课程教学或课程指导计划,调整与教学目标不相关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人才培养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专业基础,兼顾不同的兴趣、爱好、特点,增加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将选修课程的开设作为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才智,提高成才率。

四、明确各课程的关系

在此课程体系中与钢琴紧密相关的课程更加凸显一个“综合性”, 综合不应是“拼凑”,而是建立新的学习原理和学习方式,是在一个学科内将相关知识在不同课程间相互渗透交叉并进行有效的整合。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但现实的教学状况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单纯重视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现象,忽略其它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把握不清音乐学科的方向,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难度加大。

因此,此次课程体系中各课要转变课程的功能:由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既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和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既兼顾本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又将其它课程教学内容中与本课程必不可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渗透。同时合理选用主干教材与课外辅导教材,增加相关课程体系的课外阅读与实践,方能在学生的思想上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马明明.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21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音乐大观,2012(6).

[2]汪毓和.关于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M].钢琴艺术研究(中).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音乐学钢琴
音乐学人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纸钢琴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