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籁之声

2015-07-04曾冬霞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童声合唱

【摘要】童声合唱是在合唱艺术中最能带给人们以空灵、清澈的合唱艺术形式,这种美的享受是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而带给我们这一美的享受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童声合唱的音色。音色训练在童声合唱中有着重要作用。美妙的声音,则需要更加严格和精准的训练,因而在童声合唱训练中要首先注重对音色的训练。合唱需要“轻声”演唱,也是为了对音准的正确把握和更好的聆听,这样有利于整体的音准与声部间的配合。本文对童声合唱中音色的训练提出了几点策略,仅供探讨。

【关键词】童声合唱;音色训练;轻声;本嗓

引言

英国声乐教育家金·帕默尔曾说:“唱歌必须自然地进行。美好的声音产生,在于充分发挥乐器的功能和经过严格的训练。”童声是美妙的,是纯洁的,这样的天籁之声,是目前其他所有声音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美妙的声音,则需要更加严格和精准的训练,因而在童声合唱训练中要首先注重对音色的训练,让声音达到稚气、明亮和甜美。童声合唱是一种歌唱艺术,其中对音色的训练尤为重要和讲究。

音色是指音的色彩感觉。是由发声体的振动方式、共鸣腔体的形状、发声体的质地构造等多方面决定的。音乐中的音色无非两种,一种是人声的音色,另一种则是乐器的音色。我们知道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的分类并非是由音的高低来划分的,而是由不同的音色来划分的。一个人的音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可以调控的,在童声合唱中的音色亦是可以调整的。在童声合唱表演中, 要获得一支清脆、柔婉的具有良好音色的合唱队,需要经过严格和准确的音色训练。

一、童声合唱中音色训练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发声意识,避免“本嗓”声音

树立正确的发声意识,是童声合唱中音色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在当下的童声合唱中还有一些审美的误区,很多人以合唱的音量大小和合唱曲目中音的高低来衡量一个童声合唱团的好坏。这就就会使得童声合唱中存在没有节制的“喊唱”。这样的“喊唱”现象,不仅不利于个人声音的可持续和健康培养,也不利于合唱队的整体声音效果。作为教师,应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发声意识,避免“本嗓”声音的出现,不要用“本嗓”的声音,这样每个人的音色的共性就更大,合唱的效果就更好。

要避免“本嗓”的声音,可以适当运用“轻声”的唱法。以“说悄悄话”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和学会有气息的“轻声”发音方式,并让学生将“轻声”和“本嗓”进行对比。在童声合唱训练中,“轻声”的唱法运用比较多,同时也比“本嗓”更加动听、更加容易,尤其是在高音区歌唱时,“轻声”演唱可以杜绝气息不支、声音嘶哑的现象。无论从思想还是行动上,教师都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声意识,有效运用“轻声”的歌唱方法,彻底避免“本嗓”声音的出现。

(二)熟练掌握不同声区的特点和歌唱要求,做到声音协调统一

高、中、低声区是三个不同的音色分区。在童声合唱训练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高、中、低声区的特点和歌唱要求。

对于高声区来讲,童声合唱需要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一般儿童难以用真声歌唱#C2调,但可以适当加入少量的假声,并且随着音调的升高逐渐扩大假声的成分。这样童声合唱才能自然、连贯、统一、协调地过渡到较高声区的演唱。对于中声区,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竖”的声音来合唱,亦即“微微含着”的感觉。这样的声音是具有在经过软、硬口盖的反射条件下带有下方气息控制的特点。对于低声区,例如be音调以下,在合唱时要求声音不撑、不压,要用自然、舒服的方式来演唱,并且可以用具有高位置的方法来歌唱,这也是低音高唱的基本原理。

(三)准确把握音色,杜绝童声合唱“成人化”现象

很多童声合唱的指挥并没有学过真正的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在童声合唱声音的训练中将美声唱法硬套进去,以成年人的训练方法来训练。这样就使得童声合唱失去了它最大的特色——“空灵、纯美”。也有一些指挥在声音的训练中要求孩子们将口腔充分打开,声音要唱的厚实,发声位置要靠后,这样不但不会使整个合唱音色一致,还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舌头的僵硬、音准会偏低、吐字归韵不够标准,声音含糊不清、表情僵硬等等。这样的训练非但不会使孩子们的合唱能力有所提高,还会使孩子们的嗓子收到损伤。

童声合唱有别于成人合唱的最大特点就是音色的训练。在成人合唱的训练中要以美声唱法为根基,有三点要求:1.足够打开的喉咙。2.尽量高的发声位置。3.强大的气息支持。童声合唱的训练中则不需要以上三点,童声合唱中最重要的要求是“自然”,在自然的基础上让孩子的声音圆润、甜美、通畅即可。童声合唱在演唱不同类型的作品时音色也是不同,在演唱中国作品、舒緩的作品时候最好让音色相对的暗淡。在演唱欧洲作品或者比较轻快的作品时会使用相对明亮的音色。

(四)做出最美的音色,音色与情感要相融一体

每一首歌唱作品都有其一个基本的感情基调,或喜或悲。我们要懂得在表现不同情感的作品时,怎么去拿捏一个更适于这首作品情感的音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情并茂。

《乐记》有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作为一个童声合唱的指挥,首先自己要有捕捉一首少儿合唱作品中情感的能力,然后才能在孩子们身上调出最适宜的音色去表现这首作品,这样就做到了音色和情感的统一,才能将作品中的情感向观众传达的更为清晰明了。作为一个童声合唱的指挥,还要在日常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对孩子们的情感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指挥和孩子们在一首合唱作品中的情感处理达到了统一,才会将这种情感的共鸣传递给观众,这样既可以更深层次的去表达合唱作品,也可以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二、结语

综上所示,良好的音色训练对童声合唱起着决定性作用。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里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运用合理、科学的策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色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长芹.让童声飞扬——浅谈童声合唱中的音色训练[J].儿童音乐,2008(08):58-59.

[2]程析.合唱中的音色训练[J].黄河之声,2011(15):64-65.

[3]徐萌.浅谈童声合唱中的声音训练及和谐训练[J].北方音乐,2014(07):139.

作者简介:曾冬霞(1972—),女,广东河源人,广州市建设六马路小学。

猜你喜欢

童声合唱
奥尔夫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的运用
浅谈童声合唱的基础训练与发展策略
让音乐拨动孩子的心弦
音乐教学中童声合唱的训练探讨
小学童声合唱中合作能力的培养
以美妙的童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刍议小学童声合唱教学
浅谈童声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
从“合”到“和”:奏响童声合唱的天籁之音
浅谈童声合唱的声音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