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声乐教学理论的高校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

2015-07-04任纬纬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高校中的音乐教育也成为了学校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阶段。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高校的音乐教育的现状,并且综合各大高校声乐的声乐教学,探讨了高校声乐的教学策略,明确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性质和其教学任务。

【关键词】声乐教学理论;高校课堂;创新策略

对于声乐的教学,声乐的理论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指导的作用,但是仅凭理论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声乐教学要求的重点是气息、音量、情感、声区、咬字吐字和共鸣等多种内容。所以,在高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融合以上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有趣而且不枯燥。本文力求用简单明了的办法来对高效课堂的声乐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声乐教学理论的策略创新

(一)要想正确发声,就必须友好的唱歌姿势

我认为好的站姿才是发出正确声音的前提条件,所以,我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一般都会先给学生指导正确的站姿。正确的站姿是学生的精神要饱满,身体直立,目视前方,两个肩膀自然下垂,并且要面带微笑。两脚前后分开半步,或者左右分开半步,把这种站姿站出自然的状态,并且要长期下去,养成这样的习惯,只要唱歌就要有这样的站姿。这样的站姿可以形成两个重心,这样学生就可以两个重心交替使用,便于使气息灵活走动。学生站好站姿之后,就得马上进入唱歌的状态,即便只是练声也要保持好站姿,这样才可以有饱满的激情唱好每一首歌。

(二)歌唱艺术的灵魂是气息

气息在唱歌的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气息运用的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歌曲的发音是否准确。气息一般分为吸气、换气和呼气这三个步骤,这三种气息是唱歌的过程中有支点的呼吸,这样产生的气息能够发出基音,歌唱人员通过把舌头放平、打开喉咙,气息通过上咽管道。然后在头腔(鼻腔、额窦、蝶窦和上领窦)处,使各种气息混合,然后产生共鸣,从而获得纯净的音质和圆润的声音。有气息支持的进入,把发声的着力点定在了喉头的背后,使声音的力度变换变得更加自由,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和魅力,把乐谱中的每个字吐得非常清楚,深刻的表达出歌曲蕴藏的感情。

(三)用科学的歌曲共鸣来美化声音

气息和共鸣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合理运用气息和共鸣可以有相辅相成的表达效果。共鸣指的是物体由于震动而发出声音。在唱歌的过程中,气息经过呼吸道使声带发生震动而发出声音,然后这个声音跟随气息流入人体的各个的共鸣腔内,声音在共鸣腔内经过适当的调整,并发生一系列的折射,从而引起声音的共振,这就是所谓的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共鸣分为胸腔、口腔和头腔的共鸣。在我们身体的所有的声区中,都需要有部分胸腔共鸣的成分,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四)歌唱的咬字和吐字

学生要想有好的共鸣和准确而清晰的吐字,吐字的技术一事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平常所说的“字正腔圆”,就是关于咬字吐字和共鸣的问题。对于“字正腔圆”的“腔”字来说,指的就是共鸣腔,共鸣腔对字的发音有调节的作用,由于歌声靠的是母音延长形成的,想要获得美好的歌唱的共鸣,就必须在母音的发音和训练上加大功夫,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把非常纯正的母音和机体的唇、齿、牙、喉咙以及舌头的配合,进行准确而精巧的结合,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歌声的共鸣系统。

(五)歌唱并不是比较谁的声音大

如果歌唱者在唱歌的时候追求大声音,就会忽略歌唱的技巧,很多人在追求声音大的时候,就会缺少感情的处理,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声音,不分强弱和高低。其实好的声音,在近处听不会觉得小,近处听不会觉得大,这就是好声音的美妙。歌唱者只有对有一个非常牢固和比较正确的认知,才能使歌唱者的水平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六)用技术和感情感动听者

对于歌唱者来说,也许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可以教给你歌唱的技术,但是我无法教给你感情”,很多老师告诉学生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情投入不够充分”。对于声乐作品的优劣,跟歌唱者的歌唱技术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与歌唱者的感情投入也是密不可分的,歌唱者首先要有坚固的基础知识,再加上感情上的投入,才能把作品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总结

一位优秀的歌唱者或者一首优美的歌曲,都会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社会的关注。在我们国家的普通高校,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还是存在多少的误区,想要学生学好声乐,不但要让学生学好声乐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发音办法、灵活运用发音腔,还要学会在唱歌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只有这样做下去,学生才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声乐的美妙之处,并对声乐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声乐的学习中去,为我国高校声乐的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张浩.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理论观点的差异性研究[J].商,2014(8).

[2]張礼仁,任曦. A·莉普琳声乐教学理论初探[J].大众文艺,2013(3).

[3]薛丰.试论高师声乐课的因人制宜教学理念[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0).

作者简介:任纬纬(1982—),女,江苏盐城人,大学本科,高职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创新策略
基于现代领导理论的高校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探析
基于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创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