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015-07-04王晓燕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低段运用研究

王晓燕

【摘要】体态律动是指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教学方法,此方法是增强学生音乐节奏感,提高身体协调性的重要方法。由于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刻板的、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如何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体态律动的概念、特点和优势入手,以体态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育中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了如何真正的将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中广泛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运用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进步,音乐教育在整个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瑞士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正是抓住了小学低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身心特点,提出了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他主要在训练儿童听音乐、感受音乐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乐句、情绪变化方面创造出了协调合乎节律的动作。 [1]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激发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音乐的节奏感和律动的协调性,启发并引导学生真实的表达出对音乐作品的感受,进而大大的提高音乐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歌曲的效率,为有效地促进低段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坚实的基础作用。

一、体态律动教学概念、特点和优势

体态律动最早是由瑞士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的。它是指感情的活动与身体动作合而为一的一种自然的、有节奏的动作或表现,即人们由于敏感地领会音乐节奏的内容,而迅速敏捷地、直觉地产生了一种与音乐相通的情感,同时把自己发生的情感即景生情地、自然地、有节奏地用动作或姿势表现出来。 [2]谢嘉幸,郁文武曾在《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一书中提到音乐教学结构模式:情感体验—聆听音乐—体态律动—听音视唱—演唱演奏—创作[3],这一教学模式中将体态律动明确的加入其中,可见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体态律动可以让孩子们对音乐的刺激做出正确的反应,从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得以寄托。小学低段学生具有天生好动的特性,且敢于大胆表现自己,律动表演欲望比较强烈。常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好奇事物、情感所想通过肢体的动作得以展现,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又从生活中感受到了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触碰内心的真情实感,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律动的协调性,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现状

在我国,体态律动的教育觀念已较早的引入,但主要集中在教学法这部分。在许多地区,还在进行着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部分教师对该教学法认识上的偏离导致了背离音乐学习的目的,造成只注重学习的形式,却忽略了学习的内容。基础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国民的素质,而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但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将体态律动等同于舞蹈律动较多,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自身对音乐节奏、旋律真实感受的表现,还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律动教学用身体表达对音乐直接感受的教学初衷。最终造成的结果是,课堂上由教师指导甚至于教师直接编排音乐动作,全体学生统一跟随音乐律动的现象较多。虽然课堂效果表面上看似整齐,但结果却严重的剥夺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学生们看似随着音乐在律动,但事实上,学生对动作反应音乐的“原创性”被破坏了,对音乐的理解以及用身体表达这种理解的创造性被大大忽略。他们的动作仅反映了某个老师或某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小学低段学生处于儿童阶段,注意力本身难以集中,如果让他们只是随着音乐学做动作,那么在学习过程的注意力势必要分散。因此,培养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十分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发自内心的体会音乐的细腻表达,从而心灵和听觉双重受到音乐旋律美的熏陶。

三、如何真正的将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广泛的运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授小学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抓住学生的兴趣为主,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因为,兴趣是激发低段学生学习音乐的源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学习的基石。只有抓住了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才能设计出低段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手法,才能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时间教学实践活动的积累、经验,总结得出,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过程中,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变。教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可以说是益处颇多。

那么,如何真正意义的将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广泛的运用呢?由于低段学生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需要制造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边玩边学,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自发的从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低段音乐课大致可以分为唱歌课和欣赏课两大类。下面我举低段音乐课中唱歌课和欣赏课各一首,用实例来解决如何真正的将体态律动教学在低段音乐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歌唱课实例: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歌曲《龙咚锵》时,我以往可能是用语言加提问的方式请同学们描述过新年时的情境较多,学生回答问题和表现都不是很积极,从他们的眼神中能感受出学生对语言描述这种教学手法不是很喜欢。因此,在接下来的上课中我加入了律动表演的环节,让学生根据歌曲进行创编活动体会过新年的愉快情绪,并通过红绸舞、秧歌舞步的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自由创编活动的情绪高涨,经过四个小组学生激烈的讨论,最后将各组创编的表演形式一一展示。其中学生们有跟随歌曲《龙咚锵》的伴奏,为歌曲创编过新年时敲锣、打鼓的节奏,也有学生为歌曲《龙咚锵》创编扭秧歌的律动表演,课堂氛围异常的活跃,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过新年时的场景中,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也在轻松而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了律动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体态律动不仅可以为低段学生学唱歌曲服务,它还可以为教材中的欣赏曲目服务,以我自身为例,音乐欣赏课是我的薄弱部分,以往在上欣赏课时只注重学生聆听的部分,而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来表达自身听到音乐时的感受。因此在上欣赏课时教学过程就比较单一,总结自身不足之后,在欣赏课上我也适当的运用了体态律动的教学理念。欣赏实例:一年级的学生在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时,我以往可能会预设问题,提问学生回答歌曲中小动物们愉快幸福的生活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劳动最光荣?等问题让学生们理解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从而以乐观的态度积极的对待劳动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但是我发现这种提问式的教学形式不一定是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在今后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时会积极引导学生边听歌曲边做平时劳动时的动作,使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律动中去,并开展以“爱劳动”为主题的创编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积极动脑,设计出多种创编方法,其中在聆听歌曲时加入律动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律动中树立不怕辛苦,热爱劳动的高尚情操。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其实是音乐教学中一種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体验音乐、愉悦心情、提高审美、丰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激发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融入音乐的感知力得到提高,活跃了课堂氛围,课堂效率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四、结语

体态律动是一种交流的、互动的、合作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原本枯燥乏味的、陈旧化的、模式化的课堂立刻变得生动活泼、充满快乐。因此,在小学低段课程中恰当的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投入到感受音乐的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多元化了音乐的教学手段,还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步改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在小学低段音乐课中积极的倡导体态律动的教学模式,为音乐教学工作开辟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亚培.幼儿节奏感培养及其能力发展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

[2]沈雁.小学低段音乐课堂律动教学实践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2.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5.

[4]曾涤.小学低年级音乐律动教学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1.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低段运用研究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