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少儿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2015-07-04王红婷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

【摘要】古筝,因其音色优美,可独奏、合奏、伴奏,易上手,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但许多孩子在学习古筝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左右手的配合、大指根关节的支撑、左手揉按的的控制等;经过实践与探索,我总结了在古筝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古筝;教学;音乐处理

筝,也称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即盛行于秦地,即陕西、甘肃一带。早期的筝只有五弦,后逐渐发展为汉代的十二弦筝,到隋唐变为十三弦筝,明代又增到十四、五弦,近代出现了十六弦、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当今,普通使用的是二十一弦筝。

目前,民族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在业余学习者中,古筝的学习者比较多,不论少儿、年轻人,还是老人,都积极参与到古筝学习热潮中去。全国各地区实施的业余民族器乐考级,古筝考生数量也高居榜首。

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古筝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左右手的配合、大指根关节的支撑、左手揉按的的控制等;为此,我认为,在古筝培训方面要做好几点:打好基础、细致分析、有声有情,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提高古筝教学质量,推动古筝的普及教育,帮助古筝爱好者学习音乐了解民族文化、怡情养性。

那么,在教学中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基础训练中的双手配合训练

经常听到有的学习者在说《浏阳河》弹得不好,即使她已经弹到七八级的曲子,但是当弹这首四级的子时仍然感到很吃力。更多的学生学到了五级的《洞庭新歌》或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就感到力不从心,无论如何练习,却难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为什么呢?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初学古筝时,只注重学习右手的基本弹奏方法,左手仅学习了揉弦、按弦等古筝传统技巧,某些老师也忽略了学生左手的弹奏技术的学习与训练,造成了很多学习者的左手手指独立性较差;但在现代的古筝作品中,左手已经更多的参与到弹奏中了。如《浏阳河》一曲中有二段双手配合弹奏:一段是左手伴奏的主旋律,一段是左右手琵音配合的流水段;在这二段小快板的练习中,许多学习者很快能把右手旋律弹下来,可是在左右手配合时,即使用很慢的速度,仍然很难实左右手配合好。终于勉强双手配合好之后,又要面临提速的难题。以至于许多学生苦练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应该在初学时就注意左手的弹奏技巧的学习,要求学生加强左手的练习,增加左手各手指的独立性,使左右手的弹奏技术能够均衡的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掌握复杂的现代的作品,而且更能将作品的情感表现出来。

二、大指的训练

大指的弹奏方法是大指小关节向身体以外的方向弹奏,要求指甲片与弦线形成平面接触。但因大指的运指方向与其他三指不同,少儿学生,因为年龄小,骨骼肌肉正处于发育中,手指的控制能力较差,会产生大指大关节向掌心方向下陷的现象。因此初学大指时,我要求学生①指甲平面触弦,②小关节向体外方向弹奏,③用力要轻。第三点很重要,学生在不用力的状态下,手相应会较放松,能较容易地按正确方法弹奏,待动作熟练后可以再一点点加上力量进行练习。

大指的连续托劈指法是大指特有的一种弹奏方法,它的音响特点是铿锵有力,特别是在河南、山东的传统筝曲中大量运用了大指的托劈指法。许多教材也在教学初期就安排了这一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少儿由于手指力度与手指控制能力较差,过多的运用托劈弹奏,无法达到乐曲所要表现出的情绪,弹奏出的声音不够连贯、清淅,特别是劈指的声音效果很不理想,另一方面,连续托劈练得过多也会导致大指大关节向掌心方向下陷,使弹奏动作僵硬、不自然,从而影响整首作品的表现。因此,在面对幼儿初学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手指条件,可用抹托等其他指法来代替连续托劈指法,待学习者有一定的水平,对手指的控制能力较强时再适当地采用托劈的弹奏方法,是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表现和理解作品的情绪及风格。

三、关于左手揉、滑弦

古筝的揉弦根据乐曲流派的不同及乐曲情绪的不同而各异,如浙江筝曲左手的揉、吟、滑等技法较简单,只是对旋律做一些修饰,演奏时恰到好处,并不夸张,表现了江浙一带的人文风情与性格特点。因此南派筝曲典雅、秀丽,较适合柔和、慢速的揉弦;而北派筝曲如河南筝曲的小颤音,利用左臂肌肉暂时的紧张形成抖动而产生细而密的颤音来表现悲哀、凄切的情绪;用超过小二度的密集的大颤音来表现激动、紧张的情绪,旋律夸张。这说明揉弦非常重要,但是因为看似简单,许多古筝学习者并不重视揉弦的练习,如果在清秀典雅的《寒鸭戏水》里一味的重颤,或在刚劲明快、质朴热情的河南筝曲《幸福渠》中一味的轻揉慢按,就会使人感觉有点“窜味”。因此在初学揉弦时,应该是慢而均匀地练习,可以按一定的速度数拍子,每数一下揉一下,保持均匀的速度与力度,训练手指对琴弦的控制力,以便日后能根据乐曲流派风格与情绪采用不同的揉弦来表达乐曲的情境。

四、关于作品的分析

许多老师在少儿初学古筝时,只注意技术地学习,而忽略了作品的分析与表演处理,而初学的练习曲确实很简单,所以连学生及家长也不重视作品的表现,其实,从小就注重作品的分析与表演,更能为将来的演奏打好坚实的基础,例如:

显然,这首练习曲,一方面是练习大指的独立弹奏,另一方面是让学习者熟悉中音区的5、6、3的位置,以5为中心,向高音方向紧邻的弦是6,向低音方向紧邻的弦是3。乐曲旋律线是向上再下再结束,通过分析,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琴弦的名称,同时,根据这首练习曲的旋律线条及舒缓节奏,启发幼儿在结尾时可以选择尝试渐弱或渐慢处理,让学生了解一种乐曲的结束方式和表演方法,以及创意性的学习,使得这首练习曲更好听,更有韵味,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

从以上谱例中可看到,第一、二小节是第一乐句,第三、四小节是第二乐句。第二小节第三、四拍是低音与中音的re,后者是前者的补充,所以在弹奏时,可以尝试把中音re弹弱,分析这样弹奏取得的效果;这样不仅乐句明显,旋律进行也更自然、流畅。通过这样讲解与练习,学生很快就能够自己独立的分析出乐曲的乐句并加以处理,并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在其它的乐曲中加以运用,以提高演奏的表现力。

五、儿童化的语言和游戏的教学方法

什么是儿童化的语言?就是把专业的术语变成通俗易懂的儿童语言,并用儿童的语气、情感表达给儿童。比如,在教琴弦名称时,我会从孩子的名字上入手:我会问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通过这个问题来引出“那这根琴弦有没有名字呢?它叫什么名字呢”?或者问小朋友:你家住在哪呢?来引出“这个音住在哪根琴弦呢”?这样的語言既亲切也易懂,让孩子格外放松,孩子们很从就能记住这些复杂的琴弦名称。再如:当小朋友记住几根琴弦名称后,会需要反复练习以巩固学习内容,如果让孩子们一遍遍弹,又枯燥乏味,孩子也会比较抵触,如果换成:请你来当小指挥,你来指挥琴弦唱歌,好吗?或者是:你来当考官,我当学生,你弹一个音,让我来猜一猜,你弹的是哪个音”?依然是复习巩固,换一种形式,换一种语气,孩子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并能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总之,面对目前越来越热的古筝学习热潮,面对越来越多的古筝爱好者,我们应该更多地针对在教学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使古筝教育步入正轨,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古筝,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推动民族器乐的普及。

作者简介:王红婷(1973—),女,湖北人,学历:本科,毕业院校: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单位:北京青青音乐培训中心,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古筝教学。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我的古筝之旅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