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合唱排练的教学方法分析

2015-07-04彭娟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方法

彭娟

【摘要】当今大学生合唱团在各个高校速发展迅速,因此培养大学生合唱团成员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发声训练是合唱训练的重要基础,它也是合唱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段,也是合唱训练能够很好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合唱训练过程中,宏观与微观训练的紧密结合和应用,能够更好的展现音乐的深刻艺术内涵。准确把握合唱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是很好展现音乐内涵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合唱;教学方法;宏观训练;微观训练

一、合唱的基本训练方法

事实上,合唱的基础训练就是合唱团员的发声方法的训练,它基本包括合唱队员的歌唱状态与气息等方面。由于人的呼吸对声音以及表演者的外部状态有重大影响,因此,歌唱的时候需要深呼吸来作支撑,当然自然放松的呼吸也是相当重要。歌唱需要那种较为松弛和自由的状态,如果表演者的歌唱状态僵硬会让他精神高度紧张,不能真正演唱者水平,更不能切实展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在理论上讲,歌唱者要放松,然后喉咙打开,切忌喉咙不能上提。不过放松一定要适度,如果完全放松那么就显得没有力气;不要过度紧张,要保持自己精神处于兴奋状态: 人们常说歌唱的共鸣、位置与气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呼吸,若演唱人员的呼吸不正确,就无法打开喉咙,下颚、下巴、舌头和舌根等也松弛不下来,这时整体各个演唱器官就做不到协调一致。演唱者演唱时的站姿一定要正确,头部与背应该在一个平面上,这样歌唱者的气息就不会憋住,气息也会沉下来。在对合唱队员进行呼吸方面的训练的时候,队员的气息要控制的深、长和平稳。要明确指出的是气息控制不仅仅是一种生理机能现象,更是情感方面的深情表达。有关呼吸的训练基本方法大致有:快速呼吸與缓慢吐出;快速呼吸和快速吐出;缓慢呼吸和快速吐出;循环呼吸。

整个团队由众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融合于整个群体之中,因此群体的集体发声叫做合,集体合起来歌唱,然后每个个体的演唱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合唱。集体合唱首当其冲的是声音要畅通,透过科学的共振,进而产生泛音。根据物理上的声波运动的基本原理,振动的物体通过波动以后,所出现的谐音的泛音越多,那么乐音就会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集体合唱过程中产生的泛音越多,则音色就愈发丰富。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泛音乃建立在共性之上的,因此不能过分突出其中一个或者哪几个个体。合唱训练的时候,歌唱者可以运用思想意念,把力落在后脚跟,呼吸的时候下部紧缩,上部松弛,两极有伸展的感觉,然后形成气通声洪之效,最终形成合唱队的发声共识,这对解决声音的贯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东西方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化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我国与西方的音乐作品在艺术展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方面有很大不同,不过也有相同的地方。也就是:全部都让演唱者的深呼吸来掌控音色明亮或者暗淡、轻重缓急。切实运用好气口,让音乐作品的乐句确保很强的完整性。以上音乐理论是表演者演唱的重要基础,不过在我国的相关音乐作品中是不能完全采纳吸收的。比如蜚声海内外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该作品中的混声合唱《黄水谣》内容,该部分内容深刻描绘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国人的凄惨命运:《黄水谣》所描绘的真实场景让人深深感受到凄惨是何种滋味。不过,中国人民并没有无限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当中,中国人民觉醒了,中国人民要精诚团结,一致对外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音域非常宽广,声音色彩反差非常大,并且艺术表演情节性非常强。因此,演唱的时候需要表演者要那种醇厚、强有力的呼吸,进而会展现出情绪激昂、亢奋和雄伟壮阔、深沉、有极强穿透力的音乐共鸣。不过在演唱第二部分的时候,不能应用此种呼吸方式。因为第二部分内容展现给听众的是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为了让人们能够切实体会到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铁蹄下生活的困难与艰辛,因此要相应运用哭腔与喷口的艺术表现方法。例如在演唱“满是凄凉”、“到处逃亡”内容的时候,要舒缓, 逃亡这两个字要拉长音来唱,以切实展现演唱者的艺术情感,与此同时也展现出的那种对抗战胜利的无比坚定的思想信念。因此,演唱者如何呼吸也是展现音乐艺术的一种有效手段,音乐创作目的的不同,则演唱者运用的呼吸技巧也不一样。

二、合唱训练的宏观训练法

在排练合唱的时候,当拿到一部音乐作品的时候,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要根据教学大纲,有步骤按计划有序进行;对于每个小节内容,如果只是处理的几个细小的小节,如若能让这成为精品,那也是成功的。可以这么说,所有音乐作品全部都是文学和与音乐艺术的完美结合,每部音乐作品肯定会涉及到创作者以及创作时大的社会时代背景,因此演唱一部音乐作品,特别是国外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切忌只局限于对音乐作品歌词的解读,一定要对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进行演绎与解读,这就需要求所有合唱队员都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正确和深刻体会音乐作品的精髓,把握音乐作品之灵魂。

三、合唱训练的微观训练法

在合唱训练的时候,除有宏观训练,还要进行微观训练。准确合理完成音准、音乐节奏、节拍和合唱中的多个声部的团结合作以及对声部的整体均衡、合唱团队声音的和谐的追求,这全部都是合唱训练的重要内容。唯有合唱队员声音的统一、和谐,其演唱才更加具有艺术表现力。“合”是合唱表演的核心,“合”程度的高低,对合唱团的演唱水平与档次有直接影响。“正确”和“整齐”是音乐之核心内容,以纵横方向使音高与音乐节奏方面的正确与一致,乃群体艺术要达到的必要水平。

在训练合唱的时候,怎么训练每个声部,让每个声部的音乐旋律不被别的声部来影响呢?仅仅对音阶进行训练是不行的,一般是由和声功能训练开始。先从简单易学的三和弦,也就是常说的主和弦与属和弦开始,逐步形成音乐合唱的主体感受。若有此种厚实的和声培训练,合唱团员才能对所有音乐和弦的音响熟悉和了解,才能正确演唱复杂的音乐变化和弦与内容丰富的和声作品。

好的合唱音乐作品的内容构成是非常复杂的,不但要正确把握其音乐内涵,更要准确把握该作品的情感诉求与音乐形象的展现,还要将音乐作品表演得形象生动、鲜活、极具代表性。与此同时表演的时候还要有“变换”。着重注意强弱、力度、音色等各个方面的变换和紧密融合。若“变换”的准确会将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得更加贴切。这里所说的“变换”其实就是一种对比,所有艺术若无对比就无矛盾和冲突,更不会有艺术色彩,时间一长,此种艺术就会逐步枯竭,走向辉煌也是一句空话。

四、准确掌控合唱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意蕴

首先合唱要注重语言的美感,无论是本国音乐作品还是外国音乐作品都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楚,人们能听懂,有种亲切的感受,此种咬字吐字以生活语言为基础。字的发音都要和生活语言相同,让听众能听清所唱的歌词,且比生活中的语言要夸张一些;演唱者的口腔体要宽,发音丰满;咬字吐字过程灵活,发声位置要高。一般认为,“唱”其实就是说的进一步升华,也是说的最高境界;而说乃唱之基础。吐字清楚是对演唱者的最根本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抒发创作者情感,让表演者的声音更加完美、集中、协调,更能展现出合唱的美感。

咬字吐字清楚的同时,在表演国内民族合唱音乐作品的时候,还应该运用方言的咬字吐字法,唯有如此才能让合唱作品的地方色彩更加浓郁,进而让音乐作品更有艺术生命力。例如:陕北民歌《兰花花》,是一首优美动听、极具陕北韵味的地方民歌,它曾被改编合唱曲目,歌词中的“青线线儿”和“兰花花儿”等词要加上儿化音;可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歌唱表演中是运用儿化音的的情况是不多见的。不过在许多陕北民歌中儿化音用的还是非常多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艺术风格。

事实上,咬字并不仅仅是某种纯粹的诉说,它还是某种感情上的宣泄,字和气息的结合和丰富多彩的表情是培育合唱队员切实运用好语言特征的根本,正确,细腻处理吐字咬字,能让合唱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合唱表演中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语言乃合唱艺术的核心内容。

其实,合唱就是创造和谐的表演艺术,因此也可以这么说合唱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合唱要求我们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重点放在合唱队员的气息、和声、咬字吐字等几个方面,由队员的服装到站队的队形,由音乐伴奏到合唱队的领唱,由声音到吐字咬字,由合唱指挥的细致入微的每一个动作到合唱队员炯炯有神的目光,由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到音准、声音的和谐、音色、声部的平衡,所有这些都需要精雕细琢的。合唱也是代表着一个国家音乐的综合发展水平,更是进行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合唱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
感受魅力提升能力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