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作品演唱中声乐技巧的不同运用

2015-07-04董雷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声乐技巧美声唱法歌剧

【摘要】歌剧最早起源于意大利,顾名思义是音乐的戏剧,在艺术表现上主要以歌唱的形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是将音乐、舞蹈、故事情节等完美的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歌剧表演中对演员的歌唱手法和声乐技巧更为看重。歌剧在二十世纪初最早传入中国,伴随并目睹中国民主革命的全进程,因而歌剧在依托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借鉴西洋歌剧宝贵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及演唱风格。进入新世纪以来,歌剧声乐技巧方面的教学在我国得到关注和研究。很多音乐院校已经成立了专业系统的声歌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人对歌剧鉴赏水平。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时期、国家歌剧创作特点、声乐技巧的研究,运用和声、复调等专业技法结合现代歌剧声乐的发展现状,为我国歌剧方面的教学和声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歌剧;声乐技巧;美声唱法;中国歌剧

一、歌剧的声乐形式及其诞生

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独唱、重唱与合唱。其中独唱中又包含:宣叙调、咏叹调、谣唱曲、咏叙调等。本文主要对独唱和重唱进行重点说明。

歌剧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诞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的意大利作曲家佩里根据诗人里努尼的剧本写出最早的歌剧《达芙妮》,由于历史宗教信仰等问题没有被保存下来。但此后在当时艺术盛行的意大利,歌剧逐渐被上流人士所接受,在歌剧的发展中无论是声乐技巧还是艺术表演形式在17世纪其发展都达到了空前的效果,更创造了歌剧的鼎盛时代——巴洛克时期,掀起了音乐上的文艺复兴时代。

二、独唱的基本含义及运用

独唱包含:宣叙调、咏叹调、谣唱曲、咏叙调等。

(一)宣叙调的基本含义

宣叙调在歌剧的表现中是开展剧情的段落,音高和节奏都与语言叙事中的抑扬顿挫相类似,宣叙调在歌剧演唱中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最初起名为宣叙调是因为,应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设定,在表现上不能一味的演唱,要有剧情的介绍,如同有两个人在对话,宣泄音乐节奏的同时又不失叙述事件本身的作用,半说半唱的进行,意为宣叙调。

(二)宣叙调的运用

随着歌剧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宣叙调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对于节奏的把握,对于整个剧情的发展都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般常用于剧情的开头。比如歌剧《茶花女》第一幕中开场用的就是宣叙调的独唱,巴黎妓女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饮酒歌》则是所有唱段中最家喻户晓的一首,已成为音乐会上久唱不衰的保留曲目,由此可见宣叙调对于整个剧情的重要。而宾客散后,茶花女独自对阿尔芒表白,独唱中对阿尔芒的想念和爱慕,通过宣叙调运用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一段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得益于对于宣叙调的自如把握,運用到位,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三)咏叹调的基本含义

咏叹调作为独唱中的一种形式,在歌剧中主要负责男女主人公抒发感情的部分,在情绪表达上直抒胸臆,音乐结构上完整有节奏,既能突出主人公的情感抒发,又可完整的表现演员们高超的声乐技巧。这里可以与上面所说的宣叙调截然相反,可做个对比,一目了然。宣叙调在歌词、音乐和戏剧方面,都是和咏叹调截然不同的。咏叹调在歌词选择方面常用抑扬顿挫的韵文,而宣叙调的歌词则常用散文,抒发心中所想;咏叹调在歌唱技巧方面是抒情缓慢的节奏,而宣叙调在结构上没有严格的定义,其音调和节奏是随着语言而变化的;咏叹调在歌唱中主要以独唱的形式表达,一般在主人公情绪平静时演唱,主要表现人物情感的抒发。而宣叙调虽然也是在独唱中进行,但是在演唱过程中伴随的是与剧情发展相呼应的动作语言所紧密配合的。

(四)咏叹调的运用

在歌剧中,咏叹调是最能体现主人公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声乐独唱曲,好听的旋律一般都集中在咏叹调,相当于话剧中的独白。以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茶花女》为例,在第三幕中表现玛格丽特的忧思和孤寂《再见,往昔美丽的梦》中就用了凄美绝望的咏叹调,如下“啊!我要生活在欢乐里,把痛苦的岁月消磨,我的命运早已注定,它会像清风微弱的吹过。就是太阳升起在西边,我的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光阴不会停留,一年又是一年,这空虚无望的生活,丝毫不会改变!”。就在她绝望的悲叹和窗外深情的爱情颂赞声中,大幕合上了。

(五)谣唱曲的基本含义

谣唱曲与咏叹调相类似,是较为短小的咏叹调,技巧不很复杂,表现形式上也是以抒发主人公的感情为依托,基本穿插在宣叙调中间的抒情段落,也有些是独立段落。

(六)谣唱曲的运用

在《艺术家的生涯》选段《人们叫我咪咪》中,当最后朋友们离开了以后,咪咪独自一人在她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就唱一段非常短的咏叹调,声嘶力竭中好像是用尽全力和鲁道尔夫告别。她唱道:“我刚刚假装入睡,是因为我有话要跟你一个人说”。这就是典型后浪漫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式抒情的咏叹调。

三、重唱的基本含义及运用

(一)重唱的基本含义

重唱顾名思义就是由多人同时或穿插演唱的歌剧声乐表现形式,按照不同角色各自特定的情绪和戏剧情节同时歌唱,一般为二人以上的重唱,每个声部由一人担任,基本上不分主次。有时会把持赞成和反对意见的角色组织在一个作品里。就可能是三重唱、四重唱、五重唱。

(二)重唱的运用

在罗西尼的《塞维尼亚理发师》里有六重唱,在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里甚至有七重唱,十几个人一起唱,有时还分组,一组三、五个人,各有自己的主张,有同情费加罗的,有同情伯爵的,还有看笑话的,作曲家卓越的功力就表现在能把那么多不同的戏剧音乐形象同时组织在一个音响协调、富有表情的音乐段落里面,这就与我们的戏曲很不相同了。这时就充分表达了重唱可以用在戏剧高潮,形成热烈的或冲突的气氛,也可以是和谐抒情的气氛。

四、歌剧作品演唱中声乐技巧的日常教学

(一)保证歌剧作品情绪的抒发,在声乐上进行准确定位

首先在选择歌剧演唱者中,要对学生进行准备的声部定位,要有一定音域宽度。歌剧作品在演唱中与其他歌曲的演唱是不同的,表演性的歌曲演唱中曲目和声部都是因人而异的,可以随时调整和改编,编曲、节奏上都有一定的宽限性。但是对于歌剧作品,要求就会比较严格,首先基于歌剧剧本考虑,选取的歌曲不能更改,节奏音调也不能隨意挑动,不然会严重影响作品的整体感觉和音乐形象、韵味和风格。我国的歌剧教学在现阶段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歌剧声乐技巧的教学是一项严苛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不但要掌握歌剧艺术的基本特征并且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嗓音条件,有针对性的选择歌剧作品进行教学。

因此,在中国歌剧声乐曲目的教学选材中,除了中国传统音乐以外,可以挑选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和中国歌剧的创造力、表现力。

(二)注重对国外最新歌剧作品的研究,并及时向学生传达

我国高等院校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歌剧演唱人才,除了要增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在表演和演唱中都得到很好的学习锻炼,同时还要求教师自我提高,不断挑选国内外杰出的歌剧声乐剧目与曲目,并结合实际条件对学生的具体声线进行研究和考察,对号入座。教师需要大量积累国内外歌剧经典之作,不断提高学生在歌剧演唱过程中的能力和对剧中人物的把握,对不同情感的处理方式,演唱中与表演上得到完美的结合。

我国的歌剧教学上主要还是以独唱为主,包括上文所提到的宣叙调、咏叹调、谣唱曲。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独唱形式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歌剧的教学。与此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重唱和对唱的歌剧选段来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欲望和能力。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歌剧的声乐形式及其诞生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声乐技巧上进行系统阐述。纵观我国现阶段的歌剧教学能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和改善,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国外优秀歌剧作品的研究,意在强化我国的歌剧教学水平,达到强化声乐技巧、提高艺术表现力锻炼声乐演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将国内外艺术作品以交流与协作的艺术方式进行排练演出,使歌剧表演课程有国际性、前瞻性,为学生搭建起声乐表演教学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平台。

我国由于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歌剧上的研究同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是随着近年来高等学府及社会民间艺术团体的不断努力,歌剧在我国的发展成效还是显著的,高校声乐专业的教学以及中国歌剧作品的表演,虽已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歌剧方面的优秀人才。但是如果想追赶上外国在歌剧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突破、不断总结、创新教学,为传承和发扬我国歌剧艺术事业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琼.对歌剧《塞维尼亚理发师》中黎戈莱托的三首重唱的价值解析[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10).

[2]音璠.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演唱风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

[3]陈立芳.宣叙调在歌剧演唱风格的把握[J].艺术教育,2011(07).

[4]陈晓.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中人物的文学个性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5]陈芸.论莫扎特歌剧创作的价值趋向[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作者简介:董雷(1973—),女,天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表演教学。

猜你喜欢

声乐技巧美声唱法歌剧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走进歌剧厅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技术与情感
声乐技巧在少儿声乐中的运用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初探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