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在民族声乐中的解构与建构

2015-07-04李军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解构戏曲

李军

【摘要】我国多民族的形态造就了民族声乐的艺术风格,这也四区别于其他声乐艺术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同时也是民族声乐能够长久立足历史舞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戏曲演唱和民族声乐演唱,发扬我国民族声乐的风格,并对戏曲在民族声乐中的解构和建构进行探讨。

【关键词】戏曲;民族声乐;解构;建构

前言

我国现阶段的民族声乐通过对西方没声的唱法研究,逐渐的打破了我国各个民族地域的风格差异,使得演唱的范围更加的广泛,作品也变得更加的丰富,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意识还是比较倾向于美声的唱法,缺少了一个民族声乐该有的语言韵味儿,而如今韵味十足的民族声乐几乎被美声唱法所侵蚀,现阶段的民歌已经越来越倾向于美声唱法,使得民族唱法变了味道,这一问题逐渐的被声乐教育界所重视。

一、民族声乐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共有民族五十六个,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歌曲,而在这些歌曲产生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带上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演唱方法,民歌最早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劳作当中,也就是说民歌是在民间产生的,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子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这时的歌曲也是在人们最自然的发声状态下唱出来的,表达的是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这样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能听到的各民族不同的歌曲风格。

二、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决定方法

由于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因此当我们去学习这些歌曲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这首歌曲所在的民族,然后再去学习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比如所学习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时候,就要先知道西北地区的人们是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下生活的,这样才能够将西北豪放的性格和情怀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民族声乐的演唱其实是由地区的地方特色和风格决定的。

民族声乐的发展既要有民族的共性,也要有自身特有的個性,我们先要有科学的演唱方法进行理论方面的知道。我国的民族声乐和其他国家的声乐发展理论都是基本相同的,都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说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唱法,都会受到本国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并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的融合同化了,让声乐本身变得更加的丰富,而相对的,民族声乐在有共性和同时必然是有着特殊性存在的,在掌握声乐演唱特点的同时,还要把我国戏曲的精华融入其中,这样有助于进一步的把握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

三、民族声乐对戏曲的借鉴

(一)吐字咬字上的借鉴

再戏曲中,唱和念是体现的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不仅需要在练习喊嗓的时候注重发声,还要注重念白的练习,在念白的时候主要针对的是吐字、咬字、换气、发音方面的练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练习方法,而传统的即开、齐、撮、合和喉、舌、齿、牙、唇之说都是念白中非常重要的训练,在戏曲界,很多的老艺术家都一直强调,字头咬的要有力度,字在收尾的时候要讲究一个巧字,而民族声乐在进入多元化之后,逐渐的失去了民族声乐的个性,所以我们要及时的借鉴我国戏曲的吐字咬字,而且还要讲每一个字按照吐字发声进行归韵,所拼读出来之后,会让民族声乐在吐字咬字上更加的符合我国的声韵规律,让演唱更加的贴近生活,比如说我们的国母彭丽媛所演唱的白发亲娘,如果想要将这首歌中妈妈担心孩子的心情表达出来,不仅要内心对这首歌的情感诠释清楚,更要注意歌词的吐字咬字,只有这样才更加的具有说服力。

声乐作品在演唱之前,要先浏览一遍,这一遍主要是关注一下声乐作品的风格和所属的体裁,是创作型的歌曲还是民间的歌曲,是戏曲性强的歌曲还是具备歌剧性质的歌曲,再了解完歌曲的风格之后,我们再来看作品的结构,这首歌曲是简单的一段体还是多段体,在都了解之后,在对作品进行第一次的试唱,先了解一下旋律的走向,把握好作品的风格特点,最后用声音来展示声乐作品。

(二)借鉴戏曲头声

我国的戏曲讲究一个字正腔圆,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有高位置的头声共鸣,随后用假声进行代唱,但是这时需要强调的是,高位置发声的位置并不是说将声音挤到鼻子或者是头腔当中,这会使声音变横、变扁,这在戏曲界称之为脑后音,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头声的发声,头声的位置越高,声音的穿透力就会越好,比如说人们经常听的苏三起解,头一句就是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这一句中,开头的第一个字苏字就是在前边加上了高音进行了装饰,这样做可以将广大群众立刻带入到这一京剧当中,而且我们的演唱人员在唱苏三起解的时候用头声的高位置代苏这个字,这样整个作品就会更加的完美。演唱者在唱的时候也会更加的有激情,群众也更容易被带入到演唱者的情感当中。

此外,头声共鸣在戏曲的演唱中也是不可忽视的,头声共鸣的位置是当人们用假声在进行演唱的时候,喉咙是处于极度放松状态的,气息也在这时是自然流动的,此时演唱者上下会形成一条统一的音柱,我们在唱歌的时候如果是运用假声,这时就会将声音适量的放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改变假声的状态下进行放大,因为如果放大的话,会影响到此时唱歌的效果,群众也容易跳出情感中。此外,声音的发声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带动群众情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发声点的位置是由不同曲风的歌曲所决定的,发声点的不同,出来声音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我国的戏曲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戏曲唱的是人物和情绪,而唱歌唱的是声音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们的戏曲并不是全部按照戏曲的乐谱进行的,因为有很多的装饰音在乐谱上是表达不出来的,这和原生态的民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民族声乐在这一点上却和戏曲有着一些不同。民族声乐在发展的道路上要不断的戏曲戏曲中的优点,比如说亲切的语言以及在舞台上的肢体语言,这样就会让民族声乐在表演的时候会更加的抓住民众的心情,让群众置身其中。

参考文献

[1][英]休·莫里森.胡博译.表演技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2]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3]陆晖.声腔与风格[J].昌古学院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解构戏曲
还原
解构“剧本杀”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