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华过后落寞的运河音乐文化

2015-07-04许士红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运河

【摘要】“伞棒舞”是聊城市运河沿岸运河秧歌的精髓,它发源于兴盛一时的运河码头梁水镇梁闸村。在三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具有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让这些特色的音乐文化展现新的生机,还需要各部门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关键词】运河;梁水镇梁闸村;伞棒舞;保护传承

2015年2月14日,笔者在两位朋友的帮助下历经两个小时来到了伞棒舞地三代传人崔合生的家中,受到了崔老师和其他伞棒舞演出成员的热情款待。关于伞棒舞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只有两篇文章,它的形成与发展与运河乃至运河经济的兴衰又紧密的联系,将这些特有的音乐文化做系统的研究在当下成为紧要任务。

一、“伞棒舞”的由来

山东段运河自开挖起曾几度兴废,明朝永乐年间进行了山东段的全面疏浚,兴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使运河全线畅通并持续了四百年之久。梁水镇梁乡闸明清时期是古运河上的一个大型水闸码头,该村秧歌舞随漕运的繁荣而兴盛,也是“运河伞棒舞”的发源地。

据崔老师讲,“伞棒舞”是由武术演变而来,这在表演过程中的动作中也不难看出来。在明朝时期,南来北往的船只在运河上经过,运河也是南粮北调的主要渠道,有一只运粮船对行至梁乡闸码头时天气突然降温,船只被冻结在了河面上无法继续前行。押粮的京官感到非常的无聊,就找当地的而艺人献艺,之后他还不满意,就问当地有没有一些新鲜的玩意儿,统管一片地方的保长就让精通武术技巧的姓梁的村民带领他的弟子将几个船只对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型舞台,在耍拳脚的过程中头脑聪明的梁某向京官借绫罗伞和纤板一用,再加上武术动作继而形成了好听击打乐。押粮京官对这种艺术很惊讶,也很高兴,后来也进行了多次表演,崔老师说听上辈人讲当时给了当地的村民一些肉、酒之类的东西。后来当地的人就借用枣木棍和纤板,折断的纤板就行了打节奏的大板,枣木棍当棒,绫罗伞改用现在的伞,就形成了当地有名的伞棒舞,后来运河两岸的男子舞动纤板、击棍娱乐颇为盛行。

二、“伞棒舞”的发展历程

伞棒舞自形成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依运河生长的民间音乐文化。伞棒舞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再到简的发展过程,

伞棒舞在继承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音乐的形式。传说在梁闸村桥南有一座寺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他精通笙管笛箫多种乐器,经过他的精心指导多种乐器被运用到伞棒舞的表演中。后来人们以伞棒舞的传统形式为基础,又在秧歌舞中设了多种角色,有花大姐、憨老婆儿、憨小儿等。运河伞棒舞经过长期的演变、完善、充实,增添了多种角色、乐器伴奏就逐步形成了秧歌队的形式。由于运河的兴盛,运河秧歌以梁乡闸为中心南北流传,向北的临清、向南的阳谷、运河对岸的茌平都结合当地的民间舞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秧歌形式。

伞棒舞是运河秧歌的精髓,梁闸村的伞棒舞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失去它独有的特色。广场和街头巷尾是运河秧歌的主要表演场地,崔老师说,他们也曾上一些大舞台演出过,但毕竟表演人数多,地方有限,表演也受局限。表演形式分为圆场(广场)和行场(大街小巷)。解放前,运河秧歌的阵容比较庞大,演出人员有六七十人,有说有唱。当时生产力比较落后,人们的娱乐方式比较单一,秧歌在大街小巷边舞边唱吸引了众多村民。秧歌在当时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帮助一些店铺做宣传,当运河秧歌队行至自家门前时以长条板凳为标志,商家摆条板凳就表示要求秧歌队在此一站,表演一番,这时一位喊占语的能说会道的人就会根据店铺性质,编一些相应的占语,而后锣鼓、秧歌进行表演。这也说明了运河秧歌在形成之后收到当地人特殊的重視。

运河秧歌发展到现在,形式和阵容似乎又简化到形成之初的状态,伴奏乐器已经不齐全,而且会吹奏的人员也已经上了一些年纪。角色也没有那么丰富了,能舞伞和舞棒的人也越来越少,它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一般都是一些年轻的男士,在当下人们急于提高自身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背景下,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已没有兴趣在这些东西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也越来越丰富,电子设备也越来越先进(电视、电脑、手机),利用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各种娱乐节目,所以这一类民间艺术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当下,在呼吁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希望运河秧歌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傅崇兰.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山东省聊城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聊城市志(1840-1985),1999-3.

[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M].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辑部出版社,1996.

[4]梁辰,黄玉松.聊城“运河伞棒舞”初探[J].聊城大学学报,2012(6).

作者简介:许士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级音乐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运河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诗情画意运河赛 古往今来传奇在
运河倒影(外四首)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