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碧波居文集》序

2015-07-03顾久

山花 2015年6期
关键词:吴哥

顾久

我称世祥兄为“老吴哥”,喊来就含一份敬意。一是因为世祥兄年龄比我大。虽是七七级中文系的同学,但因“文革”十年大浪冲刷,留下的读书种子们的年龄就像河岸般坑洼不齐。二是缘于老吴哥社会经历丰富,年轻的同学们就潮他些八卦。其一是,他曾在大山间修铁路,某日突然对女友道:咱们今天结婚吧。弄得未来的嫂子魂飞魄散:“什么都没有准备呀?”于是急命小兄弟们兵分两路,一路往成都采购水果糖,一路往贵阳买烟,并吆喝同工棚的工友们找地方搬出去,今晚这屋要做洞房。结果,买糖的弄来些“非洲裸体”糖——黑黑的,没包纸;搞烟的空手而归——烟卷要凭票,无票不卖烟;同棚者将信将疑,只好一面搬行李,一面冷眼观察老吴哥的行止。结果发现吴哥和嫂子果然将两副单人床合二而一,晚间将门抵上,吹灯就寝。自然第二天早上就有弟兄们来贺,轻者赠《毛主席语录》一册,重者奉《毛泽东选集》一套,新人们只好在梁上悬一箩筐,洗净以盛宝书。据说,当日收得满满一大筐贺礼云云。三是因为老吴哥文章写得好。记得老师一次搞写作改革,当堂写一篇状物的小作文。老吴哥的当然作为范文来宣读:盛夏往老友处,日高人渴难耐,进屋便见雪梨数枚。老吴哥驰骋文墨,将这雪梨写得比“白富美”还招人。但最妙处在正欲取之快啖,朋友却道“这是蜡做的”。记得读完后班上一片赞笑,称道老吴哥衬托厚、状物美,而收束处更有欧亨利式的出人意表。

因此,当老吴哥把厚厚的书稿交到我手上时,我感到沉沉的,只能正襟危坐地读。全书四部分:“人物访记”“读史选述”“游踪剪影”和“小说随笔”。

“人物访记”或多是老吴哥在书刊编辑部时的旧作?主要是对贵州学界、商界、艺术界的名人们的访谈。比如贵州唯一的一级教授罗登义先生,令我感佩。而其艰辛的求学之路,更令我感动:“那时的黄平小镇,就是一条小街,30来户人家。大约睡到9点来钟,满街的狗突然狂吠起来,将先生他们惊醒了。紧接着,便听到栈房老板娘的拍门声和叫喊声:‘先生,土匪抢人来了,你们快到我家房背后的坡上躲一下!”罗先生一行慌不择路,摸上山坡,“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狗吠、人哭、小孩叫,整个黄平小镇乱成一团。折腾了一个多小时,闹声才逐渐平息”。这些访谈往往从采访切入,渲染背景,品评人物,存留了那批贵州风云人物珍贵的“老照片”。其间,还有已经自杀、富于争议的企业家陈星国的“肖像”。在当时写这个人,有如司马迁将陈胜、吴广列传一般,是需要勇气和才气的。但这一切中最感人的,是老吴哥对妻子的追忆。那是为了参与同学们的文集,在妻子病榻边上含泪写就的:“我没有去接过她,也不曾想到过去接一接她。当时是太年轻了,太年轻了!……我总那么愚蠢地认为,生活就是这样。”至情流淌,不事雕琢,深深打动了七七级的同学们,促使大家反思生命,珍惜身边的亲人。

“读史选述”应是老吴哥读史时的札记,记得先前已将他历代名臣笔记结集成书,得到过文化老人陈福桐先生高度评价。该篇主要以汉代人物开头,以可口可乐公司的发迹史收尾。而我最喜欢读的,是中间部分,对贵州几位历史人物事件的追记和评述,因为贵州人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对这些优秀人物的记忆。其间既有历史名人丘禾嘉、赵以炯,又有革命志士林青、张百麟,而围绕着纪念塔的国民革命军102师之魂,更令人嘘唏。师长“柏辉章站到队伍前头,强忍悲痛,抹去眼泪,临场发表讲话:‘弟兄们,这一仗打到现在,我们102师仅存官兵600余人,牺牲损折九成以上。自抗战以来,在历次战役中,我先期出省的家乡子弟兵几乎伤亡殆尽,军官活下来的也寥寥无几。历次新兵补充,未及训练就匆匆开赴战场,在敌人的优势炮火下,军官不畏死,士兵不惜命,以报国之心浴血奋战,杀身成仁,殉国的官兵弟兄们是军人的楷模,是我们的榜样。”尽管硝烟早已散去,但读着这些文字,依然心潮难平。

“游踪剪影”大抵是退休后老吴哥的走笔。其间有难得一至的贡嘎山、海参崴、好望角、迪拜等地,也有国内的秦皇岛、惠州以及省内的梵净山。我很喜欢读这些游记,不仅因这些地方的美丽,更因为像是有老吴哥伴随的出游。听他介绍贡嘎山的隐现,讲述海参崴的沧桑,议论南非的历史,阐释围绕着金字塔的深刻哲理……其中,最让我难忘的,还是游记中的两个铜仁乡人:一个是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侯大师”,以及围绕着他的那些鲜活的人物和市井生活;另一个是平平凡凡挑脚卖苦力的“麻母鸡”,辛苦又欢乐,瘦削而有力,自顾不暇还乐于助人……在这篇文章收束时,老吴哥写道:“和麻母鸡分手时,我竟涌起了些难舍之情。这时,我才注意到他的扁担上有用红漆写的三个小字:严运起。我问:‘严运起,这是你的名字吧?不料这条听喊麻母鸡就随口答应的汉子,问起他的大名,那刚毅的国字脸上竟泛起红色来,很羞涩地一笑,然后轻轻地回答了个:‘是。”在老吴哥擅长的欧亨利式结尾处,我也不禁油然而生难舍之情了。

至于“小说随笔”部分,因为都是写些贴近过老吴哥的人与事,所以更是呼之欲出。小说有炊事班的刘班长,“活雷锋”冯得海等,带着大山中工人的气息。随笔中介绍了热爱文化没有官气的李金顺主席、毛泽东时代芒果的故事、厕所里的反动标语等,也都是我亲历过的人和事,读来十分亲切。尤其是《我与茅台酒的故事》,说高中生时的作者邂逅国酒的佳话:因为年少气盛,爱诗文也爱酒。偶过东兴餐馆闻到酒香,“如深谷幽兰般的高雅,让我再也迈不开步子”。于是寻香而上,碰巧售酒者可零售,口袋中偏又有点小钱,于是仗胆要买二两酒。但话大钱小,拿捏着最终舍不得,急中生智,找借口脱了身。读来如临其境,如睹其人,令人忍俊不禁。

总之,老吴哥生活经历丰厚,又对语言文字驾轻就熟,所以,无论是写人、状物、摹景、议论,都游刃有余;读完其文,还能增强对人生的体验和对生活的热爱。

先睹佳作之后,我希望读者都来读读它,还盼望老吴哥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包括富于传奇的自传——其中似也应交代婚礼时那一筐“红宝书”的下落吧……

猜你喜欢

吴哥
扶贫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方向作品
张辉版画作品
探秘吴哥古迹
东方四大奇迹之一:柬埔寨吴哥
珍贵的历史遗迹 吴哥
踏进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