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2015-06-26陈慧斐

心电与循环 2015年5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血小板

陈慧斐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陈慧斐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作为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基础,可有效恢复病变冠状动脉血流,而且经过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疗效[1-2]。但该术式经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可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3]。本研究旨在分析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后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61例,年龄55~73(63.02±6.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4]。两组治疗方法均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药物过敏者,颅内肿瘤、颅内出血与动脉瘤者,治疗前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者,患有急性心包炎、出血型视网膜疾病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龄56~73(64.14±4.85)岁;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龄55~70(62.02±4.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于术前口服600mg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泰嘉,批号J20080090,75mg)+300mg肠溶阿司匹林(沈阳康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拜阿司匹灵,批号H20103712,50mg),术中予5 000U肝素,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形成术(PICA)联合支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10μg/kg替罗非班(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欣维宁,批号H20060265,5mg)治疗。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指标,包括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出血、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二次血管重建、心源性死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血肿、胸痛、心包压塞),两组患者术后微循环指标,包括血浆组织因子(TF)、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指标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指标的比较

由表1可见,观察组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LVEF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微循环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微循环指标比较

由表2可见,观察组术后TF、vW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后未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在治疗的过程中未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病例及重症出血事件。可见,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安全性[5-6]。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1.5h内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小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功能。临床效果是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可证实替罗非班治疗行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可行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促使患者缺血心肌获得再灌注,且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实PCI术已成为重建心肌血运的主要手段[7]。但是行急诊PCI术后,患者易出现无复流、慢血流的症状,造成心肌血流灌注不足以及心肌严重损伤,进而对患者心功能以及预后造成影响。上述手术缺陷多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出现障碍有关,冠状动脉微循环是由微静脉、微动脉与毛细血管所组合而成微循环系统,被认为属于致PCI术后无复流的关键因素[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TF、vWF均高于对照组,而PT、APTT无显著差异,证实替罗非班可有效弥补PCI手术的缺陷,即改善手术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考虑上述结果的产生与替罗非班充分抗血小板作用有关。陆红梅等[9]在相关研究中指出,血小板凝聚力可作为评价替罗非班临床治疗强度的有效指标。替罗非班属于一类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主要是通过对纤维蛋白原受体发挥作用,阻断其与GPⅡb/Ⅲa复合物的结合,不仅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还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继而发挥抗血小板的作用[10]。但受到样本例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临床大样本试验给予验证。

[1]李森林.应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血栓抽吸术后疗效的观察[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8)∶74-75.

[2]钱国权,韦凡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早期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与血浆脑钠肽变化的临床观察[J].心电与循环, 2013,32(5)∶406-408.

[3]江荣炎,蒋爱清,吴桥,等.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对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血管血流与临床预后的影响[J].安徽医学, 2014,35(11)∶1490-1491.

[4]武国东,邹颖刚,及志勇.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448-4450.

[5]王建安.血流储备分数与冠状动脉功能评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

[6]周东晖,金元哲,王琦,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5)∶44-45.

[7]王洪云,赵拥军,郭洪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J].中国基层用药,2012,19(11)∶1613-1615.

[8]廖火城,陈爱文,钟思干,等.前列地尔联合替罗非班逆转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无复流的研究[J].微创医学,2013,8(6)∶681-683.

[9]卢志红,王孟杰,陆红梅,等.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6O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1)∶96-97.

[10]陈灵芝,周浩,黄茜茜,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3,35(10)∶871-873.

2015-03-11)

(本文编辑:马雯娜)

411100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CCU

陈慧斐,E-mail:qidujiangang@sina.com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血小板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