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动态心电图中的昼夜分布规律分析

2015-06-26施俊臣吴晓红顾良其

心电与循环 2015年5期
关键词:器质性阵发性时间段

施俊臣 吴晓红 顾良其 沈 虹

●经验交流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动态心电图中的昼夜分布规律分析

施俊臣 吴晓红 顾良其 沈 虹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约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1/3,在总体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4%~1.0%,且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欧洲心血管病学会心律失常工作组(WGA-ESC)和北美起搏和电生理学会(NASPE)联合组织采用临床分类方法,将心房颤动分为初发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及永久性心房颤动[1]。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持续时间<7d的心房颤动,一般<48h,多为自限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小时不等。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要确定其发作特征,动态心电图是无创检测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最实用的方法[2]。本文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门诊、住院患者共10 800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其中记录满24h并且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者为160例,男性86例,女性74例,年龄32~100(65.28± 11.34)岁。器质性心脏病124例(77.5%),其中高血压心脏病62例,冠心病38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心肌病4例;非器质性心脏病36例(22.5%)。≥60岁140例(87.5%),45~59岁16例(10.0%),≤44岁4例(2.5%)。

1.2 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MARS3导动态心电图仪行24h动态监测。将结果录入计算机进行人工编辑分析,记录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时间和自行终止的时间及发作次数。

1.3 判定标准阵发性心房颤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振幅间隔不一的f波。(2)R-R间期绝对不规则。(3)发作时前后心律均为窦性,每次发作持续30s及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样本率多重比较采用χ2分割后再行比较,同时采用Brunden校正检验水平验证。

2 结果

2.1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情况160例患者共记录到阵发性心房颤动780阵,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为1~89阵/例,平均3.5阵/例,每阵发作持续时间30s~22h。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分布以每2h为一时间段,分为0:00~2:00、2:01~4:00、4:01~6:00,以此类推,共12个时间段。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情况见表1、图1。

表1 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情况

图1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作时间分布图。

由表1、图1可见,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呈双峰型,分别在2:01~4:00和8:01~10:00达到高峰,提示这时段为高发时段,发生低谷为6:01~8:00。其中将0:00~2:00,2:01~4:00,4:01~6:00 3个时间段计为睡眠中,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31.1%。经χ2分割,Brunden校正检验水平后,2:01~4:00和8:01~10:00时间段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率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节律快速而紊乱,常伴有快速不规则的心室激动,几乎在所有器质性心脏病中均可存在。由于心房颤动常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等严重的并发症,已成为当前研究及治疗的热点。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心房内不应期离散度增大,出现功能性阻滞弧所致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子波折返环,形成4~6个以上的折返子波所造成[3]。本组资料显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有昼夜分布规律,其中一个高峰发生在8:01~10:00,可能与交感神经调节有关,这与有关报道一致[4]。另一个高峰发生在2:01~4:00,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异常增高有关,迷走神经是体内重要的生理调节系统,其张力的异常增高与心房颤动的发生有密切关系[5]。自主神经对心房颤动发生有重要作用,尤其是阵发性心房颤动。随着年龄增长,自主神经的调控功能逐渐下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会出现失衡,阵发性心房颤动变得容易发生[6]。在本研究中,发作时间的最高峰在2:01~4:00,另一高峰在8:01~10:00,最低谷在6:01~8:00,呈现双峰型曲线,阵发性心房颤动在动态心电图有昼夜分布规律,阵发性心房颤动主要发生在睡眠中(31.1%),可能与自主神经调节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心房颤动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强对心房颤动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而动态心电图有利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检出,在临床中有很大的价值。

[1]黄从新,张澍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16∶246-248.

[2]Morillo C,Verma,Connolly SJ.Radiofrequency ablation vs antiarrhythmic drugs a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RAAFT-2):a randomized trial[J].JAMA,2014,311(7)∶692-700.

[3]李忠杰,屈百鸣.实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2-63.

[4]Rosenberg M A,Samuel M,Thosani A.Use of a noninvasive continuous monitoring device in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pilot study[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2013,36(3)∶328-333.

[5]Tan AY,Zhou S,Ogawa M.Neural mechanisms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paroxysmal atrial tachycardia in ambulatory canines [J].Circulation,2008,,118(9)∶916-925.

[6]Shen M J,Choi E K,Tan A Y.Neural mechanisms of atrial arrhythmias[J].Nat Rev Cardiol,2011,9(1)∶30-39.

2015-03-02)

(本文编辑:马雯娜)

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心电科

施俊臣,E-mail:31952223@qq.com

猜你喜欢

器质性阵发性时间段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发朋友圈没人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不同时间段颅骨修补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