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龙论题”:一个文艺复兴史研究经典范式的形成与影响*

2015-06-24

学海 2015年3期
关键词:论题佛罗伦萨人文主义

郭 琳

“巴龙论题”:一个文艺复兴史研究经典范式的形成与影响*

郭 琳

汉斯·巴龙在《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危机》中以布鲁尼为核心建构起“公民人文主义”思想体系,他对“公民人文主义”内涵的诠释及对该思想意识形态的原创性与真实性的主张统称为“巴龙论题”。“巴龙论题”从历史、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思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路和指向,西方学界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内对“巴龙论题”的热议及反响足以表明其具有广泛的学术延续性和鲜明的时代生命力,巴龙思想体系所包含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值得所有文艺复兴研究者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巴龙论题”。

“巴龙论题” 布鲁尼 公民人文主义

20世纪下半叶,在从事意大利文艺复兴史研究的权威学者中,德裔美籍历史学家汉斯·巴龙(Hans Baron,1900-1988)占据重要位置。哈伊指出:正是由于巴龙的著述,“公民人文主义”在今天不仅作为一个技术用语为我们所接受,而且已自由地用它来表达不同的时期和形势。①纳杰米则将巴龙与布克哈特相提并论,认为“两人在各自时代都提出了最具影响力、说服力和争议性的阐释”,“在挖掘布鲁尼和15世纪初公民人文主义思想方面,巴龙重铸了上启彼特拉克下迄马基雅维利的整个文艺复兴。”②这些评论对我们认识巴龙及其提出的“公民人文主义”无疑具有指导意义。与此同时,围绕“巴龙论题”(Baron Thesis)展开的争议也不绝于耳,克里斯特勒、鲁宾斯坦、维特、弗格森、韩金斯等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巴龙视域下的布鲁尼形象,让人不禁感叹在西方学界已掀起一股以巴龙为首的布鲁尼式公民人文主义研究热潮。③

“巴龙论题”的缘起

二战后,随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政治思想研究的深入,西方学界逐渐达成共识,认为公民人文主义对15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④就“公民人文主义”研究进程而言,巴龙可谓开山鼻祖:第一,巴龙在布鲁尼身上看到了对公民人文主义观念的完美诠释,并将其树立为典范;第二,巴龙以布鲁尼为核心组建起公民人文主义思想家群体,其中包括布拉肖利尼、曼内蒂、帕尔米耶里、阿尔贝蒂等。巴龙指出,布鲁尼并非“孤军奋战”,15世纪初佛罗伦萨的这批知识菁英共同致力于推进公民人文主义思想运动,他们将公民美德注入共和主义的构想成为西方政治文化遗产中永久之瑰宝,公民人文主义思想余波在继后一百五十年内回荡不衰。⑤第三,巴龙建构起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政治思想研究的框架⑥,布鲁尼在其中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他与彼特拉克及马基雅维利共同构成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脉络上延续性的波峰,在他们的政治著作中都流淌着一种对古罗马共和国的怀旧之情,对共和传统的宣扬可谓一脉相通。在巴龙看来,马基雅维利关于近代政治的诸多思考都得益于布鲁尼的公民人文主义。⑦毋庸置疑,是巴龙最先“捕捉”到布鲁尼,以其为线索提出“公民人文主义”⑧,并将之视为近代政治思想中的核心价值。为了更好地理解公民人文主义以及过去半个多世纪内围绕“巴龙论题”展开的争议,首先应当搞清楚两个问题:其一,巴龙的研究目的;其二,巴龙对布鲁尼式公民人文主义内涵的诠释。这既是“巴龙论题”的核心,又是引发争议之导线。

巴龙几乎将整个学术生涯都献给了布鲁尼及公民人文主义研究,他曾坦言所有著述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⑨1920年在莱比锡大学研讨会上,针对当时流行的北方人文主义独立发展的理论,巴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近代所有政治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都导源于意大利政治思想,倘若没有15世纪在佛罗伦萨发生的一系列政治、文化、思想的转变,也就没有欧洲各地相继兴起的思想变革。⑩巴龙最先用于证明自己观点的切入口是佛罗伦萨新柏拉图主义,但在搜集费奇诺和皮科的手稿著作以及书信的过程中,巴龙意外发现了诸多布鲁尼的作品,他惊讶于其著作中流露出与新柏拉图主义者完全迥异的风格,较之费奇诺思想中深奥的哲学沉思和出世隐逸,身为佛罗伦萨共和国文书长的布鲁尼则竭力强调公民积极参政的权利。这个发现点燃了巴龙对布鲁尼的兴趣,他将所有柏拉图主义的资料给了克里斯特勒,转而投入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的研究,并将布鲁尼定位为这个思想群体的领袖。

“巴龙论题”的回响

(一)对布鲁尼式公民人文主义“原创性”的歧见

巴龙就公民人文主义“原创性”提出了三个论点:第一,1402年是公民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关键历史分期,也是与早期人文主义相区别的分水岭;第二,有着悠久共和传统的佛罗伦萨是公民人文主义的发源地;第三,布鲁尼式公民人文主义是首次实现将古典共和与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新型思想意识形态,标志着意大利政治思想近代化的开端。正是这三个创新点让巴龙面临严峻挑战。

1.斯金纳、鲁宾斯坦、戴维斯针对历史分期的质疑

2.韩金斯针对佛罗伦萨发源地的质疑

3.维特、弗格森针对公民人文主义近代性的质疑

(二)对巴龙视域下布鲁尼形象“真实性”的争辩

巴龙将布鲁尼定位为具有强烈公民责任感、尽心捍卫共和国自由、呼吁公民平等参政的公民人文主义者。然而随着20世纪60年代克里斯特勒关于人文主义研究成果的影响不断扩大,巴龙视域下布鲁尼的光辉形象开始动摇,对布鲁尼共和政体观真实性的质疑构成欧美学者批驳“巴龙论题”的另一大焦点。

1.克里斯特勒、韩金斯、西格尔从修辞学角度提出质疑

2.鲁宾斯坦以“自由”为核心解构“巴龙论题”

3.布鲁克尔、纳杰米从政治社会学角度提出质疑

根据上述观点不难看出,伴随着对布鲁尼思想中包含的修辞与现实间冲突的认识,有关“巴龙论题”的批驳被推向了新的理论高度。学者们在借鉴社会历史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巴龙对公民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不当,他们试图通过动摇巴龙思想体系所依托的共和主义根基,以此解构巴龙的公民人文主义“大厦”。

“巴龙论题”的学术与现实意义

再者,“巴龙论题”具有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与理论指向。第一,巴龙要证明15世纪的人文主义者不像布克哈特描述的那样是穿梭往来于各国宫廷间的门客,也不是沉醉于古典著作效仿古人修辞辩术而不懂政治义务与社会责任为何物之人;第二,巴龙要证明佛罗伦萨是近代共和思想的发源地,佛罗伦萨公民人文主义是近代西方文明中积极价值理念的源头,推崇道德致富、履行公民义务、实践参政权利、追求共善公益等一些列伦理政治价值观构成佛罗伦萨思想家著述的核心;第三,巴龙要证明14、15世纪意大利中北部地区依然活跃着捍卫公民自由与国家独立的精神气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城邦国家的自由共和理想成功遏制了君主专制高歌猛进的历史趋势,“自由”、“独立”直至16世纪意大利的历史图景中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西方政治思想家的众多论辩之中,巴龙所倡导的那种公民德性、积极的公民生活和自由观,对个体性和自主性的张扬,成为阿伦特、斯金纳等政治思想家笔下不断重申的话题。尽管西方学界对“巴龙论题”带有不小争议,但巴龙的思想却照亮了文艺复兴研究各个领域;虽然后继学者的立足点与巴龙不同,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在“巴龙论题”的基础上开拓着学术道路。在这个不断被大众消费文化所吞噬的现代政治世界,巴龙吁求的诸多高贵政治品质和西方近代文明中的“积极价值观”让我们不断警醒,德性和积极生活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也是政治共同体延续赖以凭藉的源头活水,这些都提醒当今学者必须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巴龙论题”。

①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李玉成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254―255页。

②John M. Najemy, Review Article on “In Search of Florentine Civic Humanism”,RenaissanceQuarterly, Vol. 45, No. 2(Sum., 1992), pp.348, 350.

③1995年1月,美国历史学会召开了“汉斯·巴龙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年会,集中讨论三大主题:巴龙论题、巴龙代表作《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危机》和巴龙学术思想体系。

④斯坦福大学《哲学百科全书》中“公民人文主义”词条的作者Athanasios Moulakis将公民人文主义视为某种意识形态的抽象概念,认为该术语已超出了历史情境、历史时期的界限与限定,引申为一套涵盖从古典起源到现代表现形式的政治话语。参见李强主编《政治的概念》,樊鹏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6―157页。

⑤Ronald G. Witt, “The Crisis after Forty Years”,TheAmericanHistoricalReview, Vol. 101, No. 1(Feb., 1996), p.115, p.117.

⑥巴龙关于公民人文主义的研究最完整地体现于《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危机》,参见H. Baron,TheCrisisoftheEarlyItalianRenaissan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6.(以下简称《危机》)

⑦巴龙关于彼特拉克、布鲁尼和马基雅维利之间关系的表述,参见H. Baron, InSearchofFlorentineCivicHumanism, Vol. II,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8, pp.191-192, p.186.

⑧1925年,巴龙在评论恩格尔·雅诺西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问题》时第一次提出了“公民人文主义”(bürgerhumanismus)新概念,1928年在《列奥纳多·布鲁尼·阿雷提诺:人文哲学手稿》的导论部分,巴龙首次使用“civic humanism”与“bürgerhumanismus”对应。参见Riccardo Fubini, “Renaissance Historian: The Career of Hans Baron”,JournalofModernHistory, Vol. 64, No. 3(Sep., 1992), p.560.

⑨H. Baron, In Search of Florentine Civic Humanism, Vol. II, p.183. 巴龙著述目录可参见Anthony Molho and John A. Tedeschi eds.,RenaissanceStudiesinHonorofHansBaron, Dekalb: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71, lxxi-lxxxvii.

〔责任编辑:吴 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国别政治思想史”(项目号:13&ZD149)子课题“意大利政治思想史”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郭琳,上海师范大学与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234

猜你喜欢

论题佛罗伦萨人文主义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用二进制解一道高中数学联赛数论题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关于一道数论题的思考
走进佛罗伦萨——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下
“新史学”语境下的音乐新面孔——以16世纪意大利牧歌的人文主义倾向为中心
走进佛罗伦萨——绣球的欧洲艺术之旅 上
西方文论关键词:后人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