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2015-06-24王健松刘海行张慧英李红娟张炳珍刘小雨吴继荣高伟乔淑冬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36期
关键词:标化首钢死因

王健松,刘海行,张慧英,李红娟,张炳珍,刘小雨,吴继荣,高伟,乔淑冬

·文献/数据研究分享·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王健松,刘海行,张慧英,李红娟,张炳珍,刘小雨,吴继荣,高伟,乔淑冬

目的分析2003—2012年首钢地区(首钢总公司职工居住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并评价首钢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方法2003—2012年首钢地区户籍人口脑卒中死亡数据和户籍人口数分别来源于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和石景山区统计局。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年变化率。结果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中共2 537例死于脑卒中,其中男1 474例(58.1%),女1 063例(41.9%)。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标化死亡率为59.9/10万,男性为70.5/10万,女性为49.2/10万。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P=0.005),女性下降幅度为4.9% (P=0.002),男性下降幅度为2.5%(P=0.075)。10年间,55~64岁组和65~74岁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b =-0.071,P=0.015;b=-0.055,P=0.002)。结论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女性下降趋势明显,55岁以上居民呈下降趋势。首钢地区长期高血压管理可能是该地区脑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卒中;死亡率;首钢地区

王健松,刘海行,张慧英,等.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6):4470-4474.[www.chinagp.net]

Wang JS,Liu HH,Zhang HY,et al.Trend of stroke mortality in Shougang District from 2003 to 2012.[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5,18(36):4470-4474.

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50万人,因脑卒中致死人数达160万人[1]。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老龄化速度以及危险因素流行趋势估算,未来20年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比例将增加50%以上[2]。

脑卒中死亡率是评价脑卒中危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描述人群死亡率的长期变化趋势有利于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效果,并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流行病学依据。在2000年之前,多项研究对我国部分地区脑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报道[3-6],2000年之后,除全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在2004—2010年呈上升趋势外(年平均上升幅度1.02%)[7],有关北京市大规模人群脑卒中死亡率的详细数据和长期变化趋势研究较少。

首钢地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经验是中国社区人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典型之一。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登记工作,并长期开展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和社区居民的健康宣教。在既往研究中,笔者已详细报道了1974—2001年首钢地区心脑血管疾病人群监测研究的结果[8]。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最近10年(2003—2012年)首钢地区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首钢地区户籍人口脑卒中死亡数据进行分析,详细阐述该地区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及特点,旨在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的制定提供流行病学依据,为脑卒中一级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首钢地区是指首钢总公司职工居住区,主要包括北京市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金顶街街道、老山街道、古城街道等4个街道和首钢迁安矿区以及首钢集体户。2012年6月从北京市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获取2003—2012年首钢地区户籍人口脑卒中死亡数据。2003—2012年首钢地区户籍人口数由石景山区统计局提供。死亡原因的确定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临床版(ICD-10国际版)[9]。共收集2 537例脑卒中死亡患者信息。

1.2质量控制为确保所收集脑卒中死亡患者的准确性,在获取脑卒中死亡患者信息之后,本研究组设计死因核实问卷,并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核实,包括查阅住院病历及社区慢性病管理档案等形式,共核实1 294例(占51.0%)。与死因核实问卷相比,《北京市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正确率高于95.2%,根本死因判断正确率为97.8%。

1.3相关定义脑卒中死亡的根本死因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脑栓塞)和未分类脑卒中。《北京市死亡医学证明书》根本死因ICD编码I60、I60.1~I60.9、I69.0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本死因ICD编码I61、I61.0~I61.9、I69.1为脑出血,二者统称为出血性脑卒中。根本死因ICD编码I63、I63.0~I63.9、I69.3为缺血性脑卒中,根本死因ICD编码为I64、I67.2、I67.8~I67.9、I69、I69.4、I69.8为未分类脑卒中。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10]计算标化死亡率。因脑卒中死亡率呈Possion分布,进行对数转换后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其公式为ln(rt)=a+bx,rt为每年事件率,b为线性回归方程系数。b乘以100近似于年百分率的变化。以b值的统计学意义作为趋势判断的标准[11]。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中共2 537例死于脑卒中,其中男1 474例(58.1%),女1 063例(41.9%)。平均死亡年龄为(74.3±11.1)岁,其中≤44岁组48例(占1.9%),45~54岁组158例(占6.2%),55~ 64岁组175例(占6.9%),65~74岁组652例(占25.7%),75~84岁组1 149例(占45.3%),≥85岁组355例(占14.0%)。死亡地点为医院病房者1 418例(占55.9%),急诊室者221例(占8.7%),院外者(包括家中、赴医院途中、外地和敬老院等)870例(占34.3%),死亡地点不详者28例(占1.1%)。

2.2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的总体情况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标化死亡率为59.9/10万,男性为70.5/10万,女性为49.2/10万。脑卒中标化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4岁组人群标化死亡率最低(4.7/10万),≥85岁组人群标化死亡率最高(2 163.6/10万)。

按照脑卒中不同亚型分类,缺血性脑卒中死亡1 361例(占53.6%),标化死亡率为30.5/10万;脑出血死亡675例(占26.6%),标化死亡率为18.2/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65例(占2.6%),标化死亡率为1.6/10万;未分类脑卒中死亡436例(占17.2%),标化死亡率为9.6/10万。

随着年龄的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死亡的比例增加。≤44岁组缺血性脑卒中死亡6例,占该年龄组脑卒中死亡总数的12.5%,≥85岁组缺血性脑卒中死亡213例,占该年龄组脑卒中死亡总数的60.0%。出血性脑卒中死亡所占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44岁组出血性脑卒中死亡41例,占该年龄组脑卒中死亡总数的85.4%,≥85岁组出血性脑卒中死亡56例,仅占该年龄组脑卒中死亡总数的15.8%。

2.3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见图1。居民总体脑卒中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 (P=0.005),回归方程为ln(rt)=76.7-0.036x。分性别统计分析后显示,女性居民10年间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4.9%(P=0.002),回归方程为ln(rt)=103.1-0.049x。男性居民10年间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平均下降幅度为2.5%,回归方程为ln(rt)=54.1-0.025x,但该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75)。

图1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Figure 1 Variation trends of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stroke in Shougang District from 2003 to 2012

2.4不同性别和年龄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见表1。各年度男性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10年间,脑卒中标化死亡率55~64岁组(b=-0.071,P=0.015)和65~74岁组(b=-0.055,P=0.002)呈下降趋势;≤44岁组(b=-0.014,P=0.821)、45~54岁组(b=-0.002,P =0.952)、75~84岁组(b=-0.024,P=0.221)、≥85岁组(b=-0.033,P=0.233)无明显变化趋势(见图2)。

图2 2003—2012年首钢地区各年龄组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Figure 2 Variation trends of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stroke in Shougang District at different age groups from 2003 to 2012

男性脑卒中标化死亡率≤44岁组(b=-0.046,P =0.366)、45~54岁组(b=-0.026,P=0.448)、55~64岁组(b=-0.026,P=0.614)、65~74岁组(b=-0.029,P=0.078)、75~84岁组(b=-0.037,P=0.100)、≥85岁组(b=-0.028,P=0.382)均无明显变化趋势。女性脑卒中标化死亡率55~64岁组(b=-0.157,P=0.008)和65~74岁组(b=-0.083,P=0.001)呈下降趋势;≤44岁组(b=-0.032,P=0.482)、45~54岁组(b=-0.076,P =0.173)、75~84岁组(b=-0.003,P=0.873)、≥85岁组(b=-0.034,P=0.357)无明显变化趋势。

3讨论

3.1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本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2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标化死亡率为59.9/10万,男性为70.5/10万,女性为49.2/10万,男性高于女性。总体标化死亡率随年份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幅度为3.6%。性别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居民标化死亡率在10年间呈下降趋势,而男性居民标化死亡率无下降趋势。2003—2012年,55~64岁组和65~74岁组呈下降趋势。按照脑卒中不同亚型分组后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死亡人数占脑卒中死亡总数的53.6%,出血性脑卒中(包含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人数占脑卒中死亡总数的29.2%。

3.2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研究现状Redon等[12]对欧洲和中亚39个国家1990—2006年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不同国家之间的脑卒中死亡率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末脑卒中死亡率较低的国家继续呈下降趋势,而中等水平以上的国家脑卒中死亡率则大多呈上升趋势。文献检索结果显示,有多项研究对2000年之前我国人群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据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报道,1984—1998年北京市人群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从92/10万降至66/10万),年平均下降幅度为6.6%[4]。据汉中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报道,1983—2000年汉中农村人口脑卒中死亡率在1984年最高(157.0/10万),在2000年最低(92.3/10万),总体略呈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5]。黄茂盛等[6]在上海进行人群监测的研究表明,1991—1999年社区人群脑卒中死亡率为74.6/10万~89.1/10万,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女性下降趋势较男性更明显。但在2000年以后,尚缺乏北京地区长期大规模人群脑卒中死亡数据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分析了最近10年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有效填补了首钢乃至北京地区2000年至今大规模人群脑卒中死亡数据的空白。

3.3首钢地区脑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表明,41%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和49%的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归因于高血压[13]。因此,高血压是脑卒中(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单纯收缩期、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均为脑卒中发生的预测因素[14]。首钢地区自1974年开始开展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定期复查心电图、眼底、尿常规等。除应用降压药外,非药物措施包括减盐、戒烟、减重、提高卫生知识水平等[15]。通过以上措施,使登记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1979年的48.5%升至1991年的78.8%[16]。自开展高血压防治以来,还把改变首钢地区居民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干预重点,对首钢地区居民进行了长期的健康宣教。除通过就诊时面对面宣传外,还定期发放宣传品,利用社区内闭路电视、报纸和宣传栏等进行宣传,使广大居民提高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对首钢地区高血压患者以及社区人群开展的多项管理措施明显改善了该地区高血压流行状况。吴锡桂等[17]对比了全国9组人群1974—1998年的血压水平,结果表明,除首钢地区人群外,其他8组人群的血压水平均呈上升趋势。既往研究也提示,1974—2001年首钢地区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可能是1974—1995年开展的高血压分级管理和社区人群健康宣教所带来的获益[8]。2000年之后首钢地区的脑卒中死亡率下降是否仍是早期高血压管理所带来的获益,尚需要在其他地区提供死亡数据后进一步详细阐述。

表1首钢地区2003—2012年居民脑卒中死亡率Table 1 Themortality rate of stroke in Shougang District from 2003 to 2012

本研究从不同性别、年龄组和不同脑卒中亚型3个角度描述了首钢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率变化情况。首钢地区的长期高血压防治管理可能是脑卒中死亡率下降的原因。因此,在脑卒中防治过程中,应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和全人群的健康宣教。

作者贡献:王健松负责项目设计、撰写论文、成文并对文章负责;刘海行负责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和论文审校;张慧英、李红娟、张炳珍负责收集资料和病例核实工作;刘小雨、吴继荣负责数据质量控制;高伟、乔淑冬负责死因核实问卷设计。

利益冲突:课题未涉及任何厂家及相关雇主或其他经济组织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或利益的赞助。无利益冲突。

伦理要求:本研究所收集脑卒中死亡患者个人信息由专人负责保管,保护患者隐私。

[1]Liu L,Wang D,Wong KS,et al.Stroke and stroke care in China: huge burden,significant workload,and a national priority[J].Stroke,2011,42(12):3651-3654.

[2]Moran A,Gu D,Zhao D,et al.Fu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markov model and risk factor scenario projections from th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olicy model-China[J].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2010,3(3):243-252.

[3]Zhao D,Liu J,W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 of stroke in China:twenty-one-year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ject[J].Stroke,2008,39(6):1668-1674.

[4]Wu GX,Wu ZS,Liu J,et al.Trends of stroke events during15 years in Beijing(WHO-SINO-MONICA Project Studies)[J].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ronic Diseases,2001,9(3): 106-108.(in Chinese)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等.北京部分地区15年脑卒中事件变化趋势-WHO-SINO-MONICA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3):106-108.

[5]Gao BL,Wang QL,Zhao MY,et al.Trends ofmortality of coronary heartdisease and stroke during18 years in ruralarea in Hanzhong[J].Chinese Heart Journal,2004,16(2):124-126.(in Chinese)高保林,王庆莲,赵敏毅,等.汉中农村人口18年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率变动趋势[J].心脏杂志,2004,16(2):124-126.

[6]Huang MS,Hong Z,Zeng J,et al.Dynamic analysi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roke and risk factors in the communities in Shanghai,in the 1990's[J].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1,22 (3):198-201.(in Chinese)黄茂盛,洪震,曾军,等.90年代上海社区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及其危险因素动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 (3):198-201.

[7]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8]Wang JS,Liu HH,Zhang HY,et al.A 28-yearmonitoring study of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Shougang district[J].Chinese Medical Journal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2014,31(2):144-146.(in Chinese)王健松,刘海行,张慧英,等.首钢地区28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31(2):144-146.

[9]董景五.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6-40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EB/OL].[2015-04-05].http://www.stats.gov.cn/ tjsj/ndsj/renkoupucha/2000pucha/pucha.htm.

[11]Thorvaldsen P,Kuulasmaa K,Rajakangas AM,et al.Stroke trends in theWHOMONICA project[J].Stroke,1997,28(3):500-506.

[12]Redon J,Olsen MH,Cooper RS,et al.Stroke mortality and trends from 1990 to 2006 in 39 countries from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implications for control of high blood pressure[J].Eur Heart J,2011,32(11):1424-1431.

[13]Wang W,Zhao D,Sun JY,et al.Risk factors comparison in Chinese patients develop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ischemic or hemorrhagic stroke:amulti-provincial cohort study[J].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6,34(12):1133-1137.(in Chinese)王薇,赵冬,孙佳艺,等.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危险因素与不同类型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比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133-1137.

[14]Fang XH,Zhang XH,Yang QD,et al.Subtype hypertension and risk of strok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a 10-year follow-up study[J].Stroke,2006,37(1):38-43.

[15]Wang JS,Zheng RP,Zhang HY,et al.The effects of early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on the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China Medical Herald,2011,7 (28):5-9.(in Chinese)王健松,郑润平,张慧英,等.高血压病早期管理对心脑血管事件患病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7(28):5-9.

[16]王淑玉,周娟.首钢居民区两个时期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发病率死亡率对比[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6):101-104.

[17]Wu XG,Gu DF,Wu YF,et al.An evaluation on effectiveness of worksite-based interventio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during 1974-1998 in capital iron and steel company of Beijing[J].Chinese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3,37(2):93-97.(in Chinese)吴锡桂,顾东风,武阳丰,等.首都钢铁公司人群心血管病24年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93-97.

Trend of Stroke M ortality in Shougang District From 2003 to 2012

WANG Jian-song,LIU Hai-hang,ZHANG Hui-ying,et al.Chronic Disease Institute,Peking University Shougang Hospital,Beijing 100144,China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trend of stroke mortality from 2003 to 2012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in Shougang District(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of workers in Shougang Group).Methods The stroke death data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death cause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of Shijingshan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Shijingshan Bureau of Statistics respectively from 2003 to 2012.Annual changing rate and trend of strokemortality were calculated by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A total of2 537 Shougang District resident died of stroke from 2003 to 2012 including 1 474(58.1%)males and 1 063(41.9%)females.Afte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age,overall strokemortality of Shougang Aistrict residentwas59.9/100 000,with a stroke death rate of 70.5/100 000 amongmales and 49.2/100 000 among females from 2003 to 2012.Stroke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 of Shougang District residentwas down,with 3.6%(P=0.005)decrease every year,4.9%(P=0.002)decrease in female and 2.5%(P=0.075)decrease in male from 2003 to 2012.In the pastdecade alone,strokemortality of55-64 and 65-74 year groups kepta downward trend(b =-0.071,P=0.015;b=-0.055,P=0.002).Conclusion Age-standardized stroke mortality of Shougang District residents was in a declining trend from 2003 to 2012 and this trend wasmore obvious in women.The strokemortality of>55 year group showed a downtrend in the last ten years.Long-term hypertens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hougang District residents is the possibl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clining strokemortality.

Stroke;Mortality;Shougang district

R 743

A

10.3969/j.issn.1007-9572.2015.36.014

2015-06-10;

2015-10-20)

(本文编辑:赵跃翠)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11-4026-04);首钢总公司科技项目;北京市石景山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00144北京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慢性病研究所(王健松,刘海行,张慧英,李红娟,张炳珍),神经内科(高伟,乔淑冬);石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小雨,吴继荣)

王健松,100144北京市,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慢性病研究所;E-mail:wangjs1961@163.com

猜你喜欢

标化首钢死因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2005~2015年中国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北京首钢吉泰安新材料有限公司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黄岩长潭水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