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国市中溪镇森林长廊规划与建设技术初探

2015-06-15黄祝珣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0期

黄祝珣

摘 要:该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中溪镇森林长廊的设计理念、规划原则和造林抚育等做出技术探讨,提出山区森林长廊建设应注意因地制宜、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注重后期管护等措施。

关键词:森林长廊;造林抚育;建设技术;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 TU98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132-03

2012年以来,安徽省开始全面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其中创建森林长廊是重点。建设高质量公路干线绿化,对于提高所在地综合竞争力、森林覆盖率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镇品位具有重要意义。2012-2013年笔者全程参与了宁国市中溪镇造林设计和施工建设,根据实际作业情况,就森林长廊的规划设计、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做了如下总结分析。

1 基本情况

中溪镇地处宁国市东南,皖浙结合部,北距宁国市30km,南距杭州市140km。东至东北与浙江省安吉县交界,西南至东南与宁墩、仙霞镇接壤,北至西北与梅林镇毗邻。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素有宁国融入苏浙沪的“桥头堡”之称。

宁国市中溪镇森林长廊建设总任务为32.8km,本次规划路段包括S104省道和X054县道中溪镇过境段,为沟通皖浙两地重要交通干道,交通繁忙、过境车辆行驶频繁,多有大型货车。现有公路两侧山体绿化较好,部分路段自然栽植浙皖淡竹,公路两侧现有可绿化空间狭小,路肩两侧绿化质量很低,与浙江S104省道安吉段绿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总体绿化率不高,仅约50%左右路段栽植蜀桧、侧柏球等灌木树种,树种单一,树形凌乱;绿化节点少,已建成的少数节点质量不高、疏于管护。适宜建设林带的路段约为4.5km(栽植2排乔木以上)。设计路段实施两侧绿化,另涉及主要集居地3处(中田村、石牌新村、凤凰村)、重要景观节点4处(唐舍岭、石牌三岔路口、夏霖风景区路口、中田村委会广场)。

2 设计理念

建设纵贯中溪镇的2条绿色生态景观长廊绿轴,春花满路、夏秋赏叶、丹桂飘香、冬有绿意;过境村庄以高规格常绿树种为主,浓荫掩映、花团簇锦;与浙江省安吉县相连的S104省道“中田至唐舍岭”段建设打造高品质安徽省绿色门户长廊。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生态环境整治、城乡绿化、美化紧密结合,力争打造靓丽的生态景观长廊,体现宁静中溪、大气中溪。

3 规划原则

3.1 因地制宜原则 道路植物生长的立地条件较严酷,土壤干旱、瘦瘠、板结,环境污染相对严重,人为损害较频繁,生长受地上地下管线制约,该设计路段车辆行驶频繁,因此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同时对现有部分路段淡竹林进行完善、基本保留两侧蜀桧、侧柏球等现有植被。

3.2 生态原则 实现从“路边有绿化到,道路从森林中穿越”设计理念的改变,体现公路绿化带长远性与可持续性,公路两侧多栽乔木,少栽灌木,不栽草本花卉,草坪仅在景观节点使用。景观节点乔灌草、乔灌花的结合,分割竖向的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美。植物配置讲求层次美、季相美,从而起到最佳的降温遮阴、滞尘减噪、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无法替代的作用。

3.3 乡土特色原则 在植物选择上,采取以乡土树种为主,珍贵、特色树种相结合,公路穿插常绿树种、有花树种;护坡使用有花灌木和彩叶灌木;过境集居地多使用常绿树种、花坛,做到植物丰富多样,色彩层次分明。结合“四傍”绿化行动,鼓励沿途因地制宜种植桂花、山核桃、桃树、柿树等。

3.4 多样性与延续性原则 选择注意植物种类的搭配应用,创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特色。不同路段的植物种类和绿化形式都要有所变化。以体现特色为前提,与2012年已竣工森林长廊在树种选择上保持一定延续性。

3.5 易维护原则 考虑到后期维护的难度,公路路肩绿化尽可能不使用灌木和草本,重要路段力求工程竣工时即有很好地效果。

3.6 以人为本原则 尽量避免单一树种的长距离栽植,选用不同的绿化树种、间隔种植,既有利于避免绿色效果的单调性又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控。充分考虑行车速度和视觉特点,将路线作为视觉线形设计的对象,提高视觉质量,防治眩光,保证交通便利、观感愉悦;道路景观节点绿化带乔木采用群落式种植,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与季相变化,栽种常绿、观叶、观花等植物,空间上采用多层次种植,平面上简洁有序,线条流畅;集居地及周边多采用大规格常绿乔木和适当选用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如无患子等。

3.7 安全性原则 道路植物景观的营造不得妨碍交通、建筑及管线设施的安全运行,不遮挡交通标志和行车视线,行道树定干高度应符合规范,衬托建筑,但不得妨碍建筑的功能,与地上地下管线保持足够间距。

4 规划重点

4.1 重要景观节点规划 重要景观节点共4处,其中新建唐舍岭、石牌三岔路口、夏霖风景区路口3个景观节点,提升改建中田村委会文化广场景观节点。新建唐舍岭景观节点为中溪镇境内浙江到安徽第一个景观节点;拟建公路护栏1km,景观小品一处约2 000m2,建设鹅卵石步行道、休憩亭一个,选用假山、人造石或其他材料假设标志物一处(安徽宁国),乔灌草结合,铺设草坪,群落式种植香樟、玉兰、桂花等大规格乔木,点状栽植红枫,灌木以迎春、映山红、红花檵木等为主,辅以金叶女贞、金边黄杨,30余户居民“四傍”点状种植桂花、桃、柿等,铺设花坛240m2(2m×120m),竣工后迅速成景。石牌三岔路口景观节点为交通枢纽地段,面积约为500m2,近三角形,拟中点孤植大规格玉兰1株,四周点植紫薇5~6株,灌木以迎春、映山红、红花檵木为主。夏霖风景区路口景观节点可绿化面积较小,可以在大门右侧河边成行种植垂柳数株,大门两侧以不影响行车视线为前提,种植迎春、映山红、红花檵木等灌木,可绿化面积约为50m2。中田村委会文化广场为已建成景观节点,以提升改建为主,补植2株大规格银杏,适当增植5~10株桂花、玉兰,补植修整灌木、草坪。

4.2 集居地规划 规划路段穿越重要集居地3处,即中田村、石牌新村、凤凰村。公路穿越集居地起始点各向外沿伸100m也作为集居地规划路段,该规划路段两侧使用大规格香樟(胸径10cm以上,带2~3个分支,枝下高不低于3m),株距为5m,栽植时,尽量远离公路路牙;有条件的第二排种植玉兰、桂花或紫薇,行距为3~4m。集居地利用空地点状栽植桂花和无患子,不能破除已硬化地面的建设花坛,面积约为2m×1 500m,迎春、映山红、红花檵木等灌木。

4.3 道路边坡绿化 规划路段中共设计公路已建成护坡约为1.5km,统一栽植使用迎春和红花檵木间种,要求整齐划一。

4.4 沿线村庄绿化规划 结合周围的环境,在沿线公路两侧居民居住点,每隔200~300m,选择适宜地点、适宜农户,种植桂花1株,全路段约300~400株。对沿途有碍观瞻的枯草和杂灌要予以清除尽量利用原有的林木,鼓励林农在四旁、隙地、较宽和道路转弯处种植木槿、映山红、栀子等乡土花灌木树种,中田村应鼓励林农在公路两侧种植山核桃,形成一定数量、提高观赏效果。

4.5 道路绿化规划 全路段保留现有蜀桧、侧柏球,进行适当移植,统一修剪成型。全路段可以栽植2排或以上的路段约为4.2km,第二、三排可选择栽植香樟、玉兰、桂花等,与第一排行距为4m。

5 造林抚育技术

5.1 整地方法 因地制宜,采用全面、带状、块状等方式,采用块状整地,按造林株行距定点挖穴,一般穴径50~60cm,深度40~50cm。

5.2 栽植技术 主要采用穴植法。栽植深度比苗木地径原土印深2~3cm。栽植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分层覆土,层层踏实,穴面覆层虚土。单行栽植的,株距以6~8m,多行种植的,行距4~5m为宜。栽植时,要浇大水、施足肥、踏实土,提高造林成活率。

5.3 苗木管理 苗木应随起苗、随分级、随造林,不能立即栽植的,应选背风阴向、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安全无害的地方进行假植。外地调运苗木从起苗、包装、运输、假植至栽植,整个过程都必须采取保湿措施。乔木树种树木定干高度(即第一分枝点)的高度一般不小于3.5m,宜高不宜低;树干距道牙不少于0.5m,能远则远。

5.4 抚育管理 种苗栽植后,要落实人员管护,防止人畜破坏。抚育的方法分为全面、带状和块状。前3a重点做好松土除草、施肥浇水、防治病虫害等工作。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采用截干、修枝、整形进行矮化美化,避免树木倒伏或树冠折断影响道路行车视距,防止危及交通安全。造林成活率达不到标准的路段要及时进行补植补造。

5.5 几种主基调植物种类说明及注意点 (1)银杏:树形优美,高大挺拔、枝叶茂密,在绿化的同时,还能增加城乡景观效果,尤其秋天金黄的叶色非常美丽,它唯一的缺点就是生长缓慢,新植树恢复缓慢,但这一点在道路绿化中也有它的优势,加上它的树形瘦长、视线通透、对大型货车通过不会造成影响;在设计时可以选用大规格的树木,一次成型,在施工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快速使银杏恢复长势。行道树最好选择雄株。(2)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树冠整齐,叶形秀丽,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如火如荼,十分美观,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之赞名。乌桕为喜光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行道树应选择鸡爪桕,其优点是树体较高大,发枝能力强,枝条密度大。(3)黄山栾树:树形高大优美,到夏末秋初时鲜黄色的花朵结满树冠,深秋季节酷似串串灯笼的红色蒴果与鲜黄色秋叶交相晖映,极具观赏价值。(4)迎春花: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花期为3~5月,长达50d。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色金黄,热烈艳丽、端庄秀丽,气质非凡。

6 结论与讨论

(1)森林长廊规划与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与已有绿化成果相呼应。建设路段全路段第二排及节点、集居地多选择香樟;通行安全和地方特色相统一;规划路段为车流量较大,且多大型货车行驶,所选树种应不影响通行为前提;规划路段可利用空间太小,多为公路路牙1m以内绿化;第一排选择乡土树种--银杏作为主栽树种。在节点、集居地则使用香樟、桂花等乡土常绿树种,同时与有花植物紫薇相间,增加景观效果。本次设计部分路段为安徽省门户森林长廊之一,故均选择较高规格特色树种,尤其在1号路段中选用的乌桕为极具特色行道树种,因为其价格偏高,目前公路绿化中还很少选用。4号路段道路一侧多为山体,可绿化空间很小,长度较短,故建议密植水杉作为行道树。

(2)山区森林长廊有其自身特点:一方面山体绿化一般较好,另一方面造林空间有限,比如此次设计路线中为造林地主要是路肩、四旁和农田田埂。在进行造林设计和实际造林过程中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既要考虑建设质量与特色,同时兼顾整体景观效果,主体应用树种应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路肩造林尽可能远离马路。

(3)在森林长廊建设的同时最好同时确定后期管护责任单位,避免重造轻管现象发生。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