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美《论语》多彩世界

2015-06-12朱红丽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5年24期
关键词:子路弟子论语

朱红丽

进入21世纪以来,追溯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重温“经典”被国人唱响,国外也热衷于孔子文化的熏陶。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更要做好对经典作品的宣讲和“仁、义、礼、智、信”等理论的践行。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享用不尽的财富。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学纯为华夏民族的自创,不仅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其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可堪称中华民族的根。

《论语》自古以来就影响着代代炎黄子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经典著作,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和瑰宝。在此,结合教学,谈谈学习《论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影响:

一、质朴、灵巧的语言,饱满的形象塑造,洗练的记述风格,无不让学生置于美的享受中

(一)文学艺术是语言艺术,语言使用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论语》因为基于口语,兼收了古文特点,把两者融二为一,使其虽隔了两千多年的时光,仍读起来朗朗上口,隽永有味。诵读《论语》时,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的亲切睿智,学生的坦率可爱,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论语》的语言质朴,主要体现在通俗的口语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现寓意深刻的道理。《述尔》中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为政》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颜渊》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都得益于语言的口语化、通俗化以及轻便明快的特点。与当前的访谈做批注、补充相比,《论语》语言给人带来的效果远远在它们之上。

《论语》的语言灵巧,在于文字再现了说话人的感情。《雍也》中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首尾两句“贤哉,回也”,把真挚的师生情推向了高潮,孔子对颜渊的喜爱溢于字里行间,浓浓的师生情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谈及人物形象的塑造,《论语》虽不是小说和传记,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然而其记生活小片段,从侧面描写人物的手法,对后世却影响甚远。《论语》共二十篇,一万六千余字,有棱有角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却出现了不少。孔子本人自不必说,其弟子子路直率淳朴、有时近乎卤莽的性格,还有子贡聪明机敏、善于言辞的个性,绝妙的形象都深深地烙在读者脑海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现了孔子作为大学问家的谦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表现了孔子作为大教育家循循善诱的精神。《述而》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又将自我欣赏、幽默风趣和坦诚豁达的孔子呈现于眼前。

《先进》中“子路率尔对曰”表现他的率直,冉求回答“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现他的谦虚。《微子》中在面对丈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的境况下子路仍“拱而立”道出孔门弟子的风格,侧面烘托由于教师的品德高尚而潜移默化了弟子的隐忍,使人物血肉丰满。《论语》对人物的描写,虽然大部分都只限于语言,然而其笔调之细腻、行文之传神堪称绝笔。所以,读者能够从语言中读出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性格。

(三)《论语》虽限于其采用的语录体结构,叙事方面较别的文体稍逊一筹,但叙事洗练、干净、利落的特点,足以让人品味和揣摩。

《先进》中,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四人陪孔子坐,孔子询问各人志向,四人轮番作答,孔子听而不答,待仅留曾皙时,曾皙请孔子评判,孔子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这个场面的描写,简直就是一个大特写。一波三折,情节起伏,笔墨耗费虽多,但绝无一字冗余,可谓精彩。

《微子》中写到子路掉了队,碰到一位老者,于是上前询问孔子的去向。孰料被老者惨骂一通,他毕恭毕敬地拱手聆听。老者见其礼仪有加,便邀之住宿,还将他的两个儿子叫出来和子路相见。第二天,子路将此事转告孔子,孔子说:“这是位隐士。”子路于是返回去找,却不见其人。这简直就是小说的开山鼻祖,寥寥百余字,却有情节,有起伏。

二、《论语》可使中学生更好地进行人格塑造,不断地匡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南怀瑾先生说:“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地生下来,无可奈何地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地死掉。”国人深深地被这句话惊醒,如今,自上而下都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图实现和谐社会的中国梦。其实,在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提出了这样的先进思想。高二的学生,已进入青年,他们有理性,而且人生观、世界观已渐次形成,学习《论语》,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甚至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儒家提倡“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任何一个词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无尽的收益。因此,学习《论语》选读,其教化功能的意义极其深远。

(一)学习《论语》,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

诸葛亮曾说:“志当存高远。”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高中学习时段,正是树立远大理想的时候,要做到爱国、敬业,就必须学习经典,在经典中汲取力量。在“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时代,孔子在《八佾》仪封人眼中是“木铎”,在《宪问》中“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坚持自己的理想,那便是改变无道的现实,既然选择了它,孔子便坚持不懈地去实现它,并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在《微子》中,孔子发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的慨叹,道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无畏精神。虽然他的主张最后不被君王采纳,但他为理想而执著追求的精神,却永久地鼓舞着后人,这和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追求是一致的。高中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复兴,国家将来的兴旺发达,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学习孔夫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其意义深远而绵长。

(二)学习《论语》,可使高中生不断审视和完善个人修养,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弟子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孔子能得到所有的弟子的尊重,这固然和他的为人之道、高尚人格分不开。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教导人们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常做好自我批评。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强调实事求是,反对不懂装懂。他说:“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指出谁都会犯错误,但关键要改正。现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但有些家庭教育孩子的理念是:你是最优秀的。学生容易骄傲,自负,迷失自我,感恩意识薄弱,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论语》的学习,学生会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理性地审视自己,怀着一颗平常和感恩之心生活,这样就不会心理失衡,从而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

特别值得推崇的是他的教育理念,使孔子个人魅力大增。如,与学生相处:首先,孔子尊重学生,有教无类的思想,便是他提出来的;其次,他关爱学生,宽容学生。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与人交往中,缺乏的是宽容,在和同伴交往中,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为一些小事便大打出手,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孔老先生的宽和,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谦让待人。

猜你喜欢

子路弟子论语
孔子“教训”子路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弟子规
弟子规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扫净心尘